《“當代藝術”:世紀騙術《藝術的陰謀》更新版》是著名藝術史評論家河清教授在其經典之作《藝術的陰謀》出版后,經過進一步地深入研究,確認美國人發動的所謂“當代藝術”,其本質還不僅僅如《藝術的陰謀》中曾說的那樣,是“美國式藝術”,而是地地道道的“騙術”!為此,河清教授幾度赴歐,重新收集整理了大量資料,繼續撰寫了數萬字頗具說服力的文稿,并對原《藝術的陰謀》中不盡精準的觀點進行了修正,從而重新“鍛造”出了這部觀點明朗,極具時代價值的《“當代藝術”:世紀騙術《藝術的陰謀》更新版》論著。河清教授在書中以大量翔實的證據,揭露出美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如何以金錢為前導,把那些原本與藝術無關的物品或行為,強行冠以“藝術”的名號;并以之否定世界各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打垮古老民族的文化優越感和民族自尊心,為控制乃至顛覆他國政權,進行輿論和心理的前期鋪墊。
此書從“當代藝術并不當代”這一話題入手,對“先鋒派”的本質與形成、裝置概念如何排擠傳統繪畫和雕塑,文化冷戰的幕后的推動者——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各地藝術博物館的政治背景,激浪派是如何砸爛歐洲藝術的,藝術之都巴黎的淪陷,紐約何以變成“世界藝術中心”,“波普藝術”如何在法國變種,維也納“行動派”和意大利“貧窮藝術”如何顛覆經典藝術,“國際當代藝術”順美者昌,逆美者亡局面的形成,藝術市場、藝術博覽會、藝術媒體如何綁架當今藝術的“潮流”,日用品和垃圾何以成為藝術珍品,中國從藝者如何淪為西方藝術的代言人……進而,作者疾呼“當代藝術”是騙術!并號召國人“抵制將洋垃圾引入中國”!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當代藝術”:世紀騙術:《藝術的陰謀》更新版》揭示,所謂“當代藝術”的核心邏輯和根本樣板,是杜尚指認小便池為“藝術品”。于是,日常俗物諸如花盆、睡床、玩具、乃至大便……都成了金貴的“藝術品”,構成一種徹頭徹尾的騙術。
這種“當代藝術”是美國在二戰以后向全世界推行,明確自我宣告是“流俗的”,所謂“波普”(Pop),旨在消解歐洲的“美術”,強行把西方藝術中心從巴黎遷往紐約,從而奪取西方乃至世界的藝術主導權。
這種“當代藝術”,其實并沒有所謂“當代性”,即不具有時代性,而只有“美國性”,是一種“美國式雜耍”。這便是“藝術的陰謀”,也是一種愚弄世人的世紀騙術!
《“當代藝術”是騙術》一書,是著名藝術史評論家河清教授在其經典之作《藝術的陰謀》出版后,經過進一步地深入研究,確認美國人發動的所謂“當代藝術”,其本質還不僅僅如《藝術的陰謀》中曾說的那樣,是“美國式藝術”,而是地地道道的“騙術”!為此,河清教授幾度赴歐,重新收集整理了大量資料,繼續撰寫了數萬字頗具說服力的文稿,增補完成了這部觀點明朗,極具時代價值的《“當代藝術”是騙術》論著。河清教授在書中以大量翔實的證據,揭露出美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如何以金錢為前導,通過文化顛覆,否定世界各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打垮古老民族的文化優越感和民族自尊心,為控制乃至顛覆他國政權,進行輿論和心理的前期鋪墊。因此,這部《“當代藝術”是騙術》,對于中國乃至國際文化領域,認清所謂“當代藝術”的“騙術”伎倆,實現本民族的文化復興,有這巨大的正面作用!
河清,下過鄉,扛過槍,留過洋。浙江臨安人。1977年初就學于解放軍洛陽外語學院法語專業。1985年考上浙江美術學院西方美術史研究生。1987年留學法國巴黎索邦大學,1992年獲藝術史博士學位,旅居巴黎10年。
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雙聘教授,首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現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兼課教授。
主要著作:
《現代與后現代一西方藝術文化小史》(香港三聯書店,1994;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8)
《全球化與國家意識的哀微》(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破解進步論——為中國文化正名》(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
《西方民主的烏托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藝術的陰謀——透視一種“當代藝術國際”》,(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主要譯著:
[法]皮埃爾·布迪厄:《遏制野火》(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法]讓·克萊爾:《論美術的現狀——現代性之批判》(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法]巴斯卡爾·博尼法斯:《造假的知識分子》(商務印書館,2013)
[法]斯特法納·黑塞爾:《請憤怒吧》(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
新版序 “當代藝術”是騙術
再版序 文化戰爭,藝術作先鋒
引子
總序 “國際當代藝術”是一種“美國式藝術”
第一章 何謂“當代藝術”
1.“當代藝術”并不當代
2.換了個叫法的“先鋒派”
3.繪畫雕塑靠邊站,裝置概念站前臺
4.“當代藝術”,原產美國
5.一切為了切除歷史
第二章 “美國繪畫”的橫空出世(1945-1960)
1.文化冷戰——“一塊紅布前的公牛”
2.中央情報局——美國的“文化部”
3.藝術博物館的政治背景——“民主和自由的堡壘”
4.“非政治”的政治畫
5.繪畫最后一曲挽歌
第三章 “美國藝術”國際地位的確立(1964)
1.黑山學院——“美國藝術”的黃埔軍校
2.激浪派——美國“藝術國際”的雛形
3.卡塞爾文獻展——美國搭臺的國際大展
4.“農村包圍城市”——打敗藝術之都巴黎
5.“另立中央”——紐約取代巴黎成為“世界藝術中心”(“威尼斯的背叛”……)
第四章 歐洲的“美國式藝術”(1960年代)
1.三位美國制造的明星——克萊恩、曼佐尼和博伊斯
2.法國“新現實主義”(“波普藝術的歐洲變種”)
3.德國“激浪派”——美國派到歐洲的造反派
4.維也納“行動派”
5.意大利“貧窮藝術”
第五章 “國際當代藝術”——順美者昌,逆美者亡(1970至今)
1.以“國際”(世界主義)和“當代”(時代精神)的名義
2.美、德“軸心”
3.英、瑞、荷中堅
4.法、意、西臣服
5.蘇、東歐歸降,亞非拉“國際”(“當代藝術”日不落)
第六章 “三M黨”——“當代藝術”的體制
1.“當代藝術”市場
2.“當代藝術”博覽會
3.“當代藝術”雙年展和博物館
4.“當代藝術”理論家和策展人
5.“當代藝術”媒體宣傳
第七章 “當代藝術”之情狀
1.日常性:生活即藝術(“日常的神話”)
大便小便皆藝術,指鹿為馬鐵成金
種菜烹飯也藝術,展廳成了養豬場
木匠花匠出大名,猩猩稚童大畫家
工人保安無師通,自學成才當明星
2.雜耍性:混淆各藝術門類(“總體藝術”)
雜耍乎?戲劇乎?
攝影拿了雕塑大獎
音響的雕塑
耳聽的繪畫
3.受操控性——說你是不是也是,說你不是是也不是
4.股市投機性——藝術品=投機股票
5.文化性(政治性,挑釁性,宗教性,幼兒性……)
第八章 西方藝術,中國制造
1.“當代性”遮蓋“地域性”
2.表面多元,其實一元
3.中國性告缺
4.為誰而藝術
5.美術學院,解散?
結論
附·新論 “當代藝術”不是藝術
1.奇奇怪怪的“當代藝術”不是藝術
2.官方不應資助和宣傳“當代藝術”
3.請尊重中華民族的文化古跡
4.前蘇聯“當代藝術”的政治顛覆意義
5.《最后的晚餐》為什么拍出天價?
6.大黃鴨放得再大,也不是藝術
附錄
1.抵制洋垃圾建筑引入中國
2.災難性的普利茲克獎(應當以得西方文藝獎項為恥)
3.中國“當代藝術”侮辱了人生
4.危險的中國當代美術——韓國藝評家金兌庭訪談節選
5.“文化霸權”與“文化侵略”——塞尼葉女士訪談
后記
參考書目
《“當代藝術”:世紀騙術 <藝術的陰謀>更新版》:
近日又據2004年7月7日杭州《都市快報》,聞悉“當代藝術”大鬧“西部開發”:西安陜西美術博物館舉辦了一個“什么藝術展”(抄搬美國當代建筑師愛森曼“隨便什么”的說法)。這個名稱匪夷所思的展覽,熱烈烈,鬧哄哄,來了南北官辦美術學院教師的影像裝置作品,更來了一大群國內國際自由“藝術家”實施“什么藝術”:有用塔吊倒懸著身子搬水泥的,有用消防車水槍向人群噴水的,有花錢雇來十位民工搞“突發行為藝術”,讓他們充任“評委”給展品評分的;還有兩人各準備了一大桌食物和一堆糖果讓大家“吃藝術”……報紙圖片上,但見一些雇來的老農民表情漠然地在敲鼓擊鈸,還有幾位“沒有經過任何培訓”、“打扮很經典的”陜北老農胸佩“講解員”小牌……此情此景令人愀然:“藝術家”們有愚弄這些老農民的味道。
面對這些莫名其妙的展品和“藝術”,不少觀眾半途退場,有些觀眾直接批評展覽“很傻”。西安幾家主要媒體也共同表示:“看不懂展覽到底在展什么。”然而,展覽的主旨卻據說是:“希望通過‘什么藝術’、‘藝術了什么’的質問,對當代藝術脫離群眾、套路化、圈子化的情況進行反思。”這種賊喊捉賊玩玄弄虛,本也是國際國內“當代藝術”的套路。
事實上,這樣的展覽大抵本不是給西安市民看的,而是為了給“藝術家”們錄成錄像拍成照,增加些個人履歷,日后可拿到“國際”上去兜售。因此可以說,這只是一個面向“國際”的展覽,不僅“脫離群眾”,而且“脫離中國”。
一個有輝煌五千年文化藝術歷史的民族,本以現實理性、老成世故而著稱于世,怎么忽然顯得如小兒般幼稚?對這些裝瘋賣傻、耍顛弄狂之事,何以政府以至民間都誠惶誠恐,目為“藝術”?對這些本不是玩藝的玩藝兒,吾人競沒有底氣站出來說“這不是玩藝兒”?
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是百年中國深受西方“進步論”(社會進化論)的蠱惑,以物質性標準(生產力水平)來判定一個社會的文化是先進還是落后:一個社會的物質生產力水平高,那么其“上層建筑”的文化也先進;反之,物質生產力水平低,其文化也落后。這是當今眾多國人的思維定式,并積淀為一種深深的文化自卑感。
進步論假設西方社會的“進步”歷程普世皆準,是全人類都要經歷的,由此表現為一種“西方中心的世界主義”。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現象,是全人類都要這樣“進步”的。于是,西方等同于“現代”(“當代”),西方等同于“世界”。西方“當代藝術”,就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方向。不絕于耳的“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全球化”口號,都是這種“西方中心的世界主義”情結的表現。
尤其,進步論壓在中國人心頭的文化自卑感,使中國人先驗地否定中國自己的文化,喪失了用自己的文化藝術價值標準去評判事物的能力。中國人失去了說這個東西好、那個東西不好的底氣。或者是有理說不清。人家的藝術先驗就是“國際”“先進”水平,你的觀念先驗就“落后”,甚至“前現代”“農業社會”。所以才有了這樣的怪誕現象:眾多國人對一些國內外“當代藝術”看不下去接受不了,卻又覺得理不在自己一邊,欲說還休,沒法說。當你原來用了幾千年的理被國人普遍認為“落后”時,你還有什么可說的呢?你只能睜眼看著這些“國際”“當代”“藝術”在中國成為朝野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