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匪石先生(1883-1959),原名世宜。“匪石”乃其早年為新聞記者,從事反袁(世凱)斗爭時所用之筆名,取義于《詩?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以示革命意志之堅定。后遂以此為名。號倦鶴。書室曰“舊時月色齋”,語出宋姜夔《暗香》詠梅詞“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江蘇南京(清時為江寧府)人。近世著名學者、愛國民主人士。
先生年輕時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洎回國,又參加南社,投身辛亥革命,與謀江蘇獨立。旋為新聞記者,撰文抨擊袁世凱,曾遭通緝。中年以后,長期供職于國民政府工商、經濟、實業等部。其從政前,曾在北京兼任中國大學、華北大學中文系教授;從政期間,宦情淡薄,迄未參加國民黨,案牘之馀仍治學不輟;終于辭職專任南京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及新中國成立,曾任重慶私立南林學院中文系主任、教授,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通信編纂。病逝于上海。
先生國學根柢深厚,長于文字音韻之學、秦漢諸子之學,而尤以詞學著稱于世。其填詞、治詞,嘗師從張仲炘、朱祖謀等詞壇宗師,得其真傳,更加之以自己數十年之簡練揣摩,融會貫通,發揚光大,遂成為一代詞學名家。本書所收《宋詞舉》等四種著述,即其一生詞學研究之結晶。
《宋詞舉》二卷,為兩宋十二名家詞精選本,凡五十三首。編次用逆溯法,先南宋,后北宋,由近及遠。每家之前,為作者小傳及其詞集版本源流、歷代評語;每首之后,先校記,次考律,次講論。所選、所論,皆體現出先生獨到之詞學見解;其舉詞詳析之作法,且開后人詞作鑒賞之先河。是書為大學教科書,1927年始作于北京,1941年改定于重慶,1947年由正中書局出版印行。
《聲執》二卷,上卷討論詞律、詞韻及作法;下卷評介自五代至近世約一千年間之重要詞總集(以唐宋詞選集為主),兼及明末至近世約三百年間之重要匯刊詞集。所論、所評亦頗中肯綮。是編1949-1950年作于重慶,先生在世時未能出版,病故后方于1960年由其長女陳蕓收入《陳匪石先生遺稿》,油印150部,分贈全國各大圖書館庋藏。
《舊時月色齋詞譚》,系先生早年所撰之詞話,都四十條。其中講論詞法,會心甘苦,金針度人;考訂詞律,矜嚴不茍,辨析入微;轉述乃師瞻園(張仲炘)、漚尹(朱祖謀)論詞一二語,吉光片羽,彌足珍貴。是編1916年連載于上海《民權素》文藝期刊第十三、十五、十七諸集,1926年收入民權出版社印行之《民權素粹編》第二卷第三集。
《舊時月色齋論詞雜著》,收有先生序跋四通,書札二通,共六篇,皆有關于詞學!稄吞迷~跋》撰于1912年,論及晚清詞人兼詞論家譚獻詞之得失;《校清真集跋》撰于1921年,記述現存兩部宋刻陳元龍注周邦彥《片玉詞》之流傳與收藏情況;《宋詞賞心錄跋》撰于1933年,論及晚清著名詞人端木埰與王鵬運之師承關系,以及王鵬運對近世詞壇之影響;《致邵次公》《與黃公渚書》等書札約亦撰于1933年,前者自評其詞,后者論及蘇軾詞能得陶淵明詩之沖淡而辛棄疾詞不能;《中興鼓吹序》撰于抗日戰爭時期,高度評價南宋岳飛、陳亮、劉克莊之愛國詞,以及友人盧前之抗戰詞。內容豐富,足資參考。六篇乃筆者自陳蕓女士家藏先生未刊稿中選鈔而得,《雜著》之名,亦筆者所代擬。
前二種,筆者1983年曾據先外祖施肖丞先生所藏正中書局鉛印本及《遺稿》油印本予以校點,總名《宋詞舉》,由金陵書畫社(即江蘇古籍出版社之前身)出版。凡印行16500冊,不久即告售罄,可見其為廣大讀者所歡迎。十九年后江蘇古籍出版社諸執事之厚愛,允以再版,爰就舊本重新校理,并增入后二種,于是匪石先生之詞學著述,庶幾乎得以較完備之面目與讀者相見,誠為一大快事。
孟子曰:“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保ā睹献?萬章下》)霍松林先生《懷念匪石師》、陳蕓女士《先父陳匪石生平二三事》及拙撰《陳匪石先生傳略》,皆有助于讀者了解匪石先生所處之時代,了解匪石先生之為人與為學;恩師唐圭璋先生為1983年金陵書畫社版所作后記,拙撰《讀陳匪石先生〈宋詞舉〉》,亦可供讀者了解匪石先生之詞學造詣及成就,茲附錄于書后。圭璋先生乃筆者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之導師,而嘗登陳門以請益;松林先生乃筆者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之主席,而又系陳門之高弟;則筆者雖未及親聆謦欬,而于先生實有再傳之緣,拜讀且校點先生所著,如蒙耳提面命矣。
囿于學力之不充,雖極為用心,前后累計校讀達十數過之多,本書之整理工作恐仍有失誤,尚祈高明博雅諸君子有以教之!
2002年3月20日凌晨3時20分,鐘振振識于南京龍鳳花園寓所
一彈指頃,上距1993年金陵書畫社出版筆者校點本陳匪石先生《宋詞舉》,已經三十三年。忽然想到蘇軾《滿庭芳》詞:“三十三年,今誰存者?算只君與長江!庇捎谏鐣倪M步,現代人平均壽命遠超古代,面對同一個“三十三年”的時間跨度,我們不至于像東坡那樣傷感———甚至傷感得那么夸張;但在人的一生中,“三十三年”畢竟不是個小數目,因此,望著眼前紙張已由雪白而變成泛黃的1993年之版本,望著鏡中鬢發已由烏黑而變成花白的2016年之今我,仍不免感慨系之。金陵書畫社后改名為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又出版了筆者校點并增訂的《宋詞舉》(外三種),迄今也已十有四載。鑒于此書頗為廣大讀者所愛重,經協商,年內轉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乘此機會,筆者又花了幾個月時間,再次對全書做了一番精細加工。比起此前的版本來,無論校對的精審程度,抑標點的精確程度,自以為均有所提高。然百密一疏,千慮猶失,不敢自是,尚祈方家賜教。也乘此機會,向關心此書出版的金陵書畫社、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有關領導,向金陵書畫版的責任編輯陸國斌先生,江蘇古籍版的責任編輯倪培翔先生、王華寶先生,上海古籍版的責任編輯鈕君怡女士,表達衷心的謝忱。
2016年11月14日,鐘振振識于南京仙鶴山莊依山苑寓所
陳匪石(1884—1959),名世宣,號小樹,又號倦鶴,南京人。早年就讀尊經書院,曾隨張次珊學詞,1901年于南京創辦新學,任教于幼幼學堂國文老師。1906年赴日學習法律,加入同盟會。1908年返國,任法政學堂教員,又隨朱祖謀研究詞學,并參加南社,編《七襄》刊物。1952年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編纂,1959年3月病逝。
鐘振振,1950年3月生,江蘇省南京市人。1988年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并獲文學博士學位。自1982年起任大學教師,F任南京師范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特聘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兼任中國韻文學會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詞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美國中華楹聯學會學術顧問、全球漢詩總會名譽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