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中東歐國家研究的論文集,共19篇,涵蓋了旅游、進出口、產業轉型、能源安全、經濟轉型、服務外包和雙邊投資等方面。既包括對中東歐地區與國家經濟環境的研究,又包括對我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與投資關系現狀與前景的分析。對我國企業投資中東歐及加強中國-中東歐合作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中東歐研究中心是我國較早開始中東歐專項研究的單位之一,集中了一批志同道合和訓練有素的中青年教師、學者,本書即為他們近兩年的研究成果。
本書匯編的文章很好地體現了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特色,既具有必要的理論深度,又有很強的務實性。
自2011年11月我國與中東歐16國布達佩斯首腦會議啟動“16 + 1”合作機制以來,它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這些國家地處歐洲中部,從波羅的海南岸一直延伸到介于地中海和黑海之間的巴爾干半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系亞歐大陸的樞紐。這些國家大多數是加入歐盟不久的新成員國,政治社會局勢比較穩定,經濟增長較為強勁且頗具發展潛力。這些國家與我國有傳統的良好政治關系,近年來更積極響應我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貿易、投資、旅游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長足的發展。
2016年11月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舉行的第五次“16 + 1”領導人會晤中,我國提出了加強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合作、發揮金融合作的支撐作用、開拓綠色經濟合作空間、進一步密切人文領域交流合作4項建議。這是中國在2015年中國-中東歐領導人第四次會晤中所提“一個目標六個合作重點”建議的延續,體現了我國與中東歐國家大力開展經貿合作的誠意,也符合2015年達成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基本原則。
2013年秋,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后,得到了沿線國家的熱烈響應,正在同越來越多國家的發展戰略實現對接,在南亞、中亞、東南亞,在非洲,都形成了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支點。我國同中東歐諸國的“16 + 1”合作機制也成為“一帶一路”在中東歐地區落實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一帶一路”倡議在各個地區建設的推進,體現了我國歷來所強調的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善意,完全有可能在“包容、合作、共贏”的目標下,開拓出一個新局面。
在當前歐洲一體化發展遭遇困難之際,中國倡導的“16+1”機制也是中國對于建設一個穩定繁榮歐洲的具體支持。
也應該指出,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同中東歐地區16國的16+1合作機制,應該建立在遵循商業規則的基礎上,才能使這一機制持續不斷地為有關國家人民帶來福祉。因此,對于實施16+1機制中所遇到的以及未來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確實有必要加強研究,從而為16+1機制的健康運行提供理論基礎和建立在務實基礎之上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中東歐研究中心是我國最早開始中東歐專項研究的單位之一,集中了一批志同道合和訓練有素的中青年教師、學者,本書即為他們近兩年的研究成果。這里包括了對中東歐地區與國家經濟環境的研究,包括了對我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與投資關系現狀與前景的分析。應該特別指出的是:本書匯編的文章很好地體現了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特色,既具有必要的理論深度又有很強的務實性。因此,無論是有志于此方面研究的理論工作者還是從事相關業務的人士,我相信都能從本書中獲得啟迪和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
尚宇紅: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博弈論及其應用,項目管理與投資,科技政策與管理。
陳宏:經濟學博士、教授,中國宏觀經濟管理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宏觀經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講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學等課程。
中東歐16國投資環境分析
中國企業在中東歐直接投資現狀分析
中國企業對中東歐投資方式研究
“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企業投資中東歐的SWOT分析及策略選擇
“一帶一路”背景下投資捷克優勢與風險分析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承接服務外包競爭力的比較研究
中波貨物貿易關系研究(1992-2012年)
中國機電產品出口中東歐國家的潛力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
入盟后中東歐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及應對措施.
基于TTCI的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旅游業競爭力研究
中國、捷克、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亞酒產品網頁中的文化差異——基于眼動分析軟件的實證研究
中國對中東歐主要國家產業發展合作研究
中羅農業投資貿易合作
克羅地亞產業結構演變及經濟轉型模式研究
克羅地亞與中國雙邊經貿發展及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與克羅地亞文化遺產經濟價值合作開發路徑研究
克羅地亞與北約東南歐戰略:利益與角色
基于SSCI視角的二十年來中東歐研究文獻的分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