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脫胎于玄奘西游取經的故事,故事本身發生在唐代,文本經歷唐宋元明四個朝代的發酵醞釀和增損改寫,定本在明代。不過,借一路斬妖除魔,《西游記》到底要講一個什么道理,西天取經,背后意味著什么,一直都隱而未彰。本書嘗試擺脫現代語境中對《西游記》的諸種成見,逐回細讀《西游記》文本,爭取回到明代的思想世界,接通明元宋唐的精神氣息,將《西游記》中儒釋道三家文化內核,逐漸呈現出來,闡述其豐富的思想面貌。
四大名著在中國家喻戶曉,《西游記》更是因為電視劇的功勞,深入人心。不過,《西游記》,借一路斬妖除魔,到底要講一個什么道理,西天取經,背后意味著什么,一直都是困擾我的問題。以現代人的眼光看,《西游記》是一部神話小說,在明清時代人的眼里,卻是一部證道小說。《西游記》的最早刊本,是明代萬歷二十年(1592)的金陵世德堂刊本。世堂本二十卷,以邵雍的《清夜吟》編目,“月到天心處,風到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西游記》的作者不明,讀法也多樣,主題五花八門。這里,不去談《西游記》的作者問題(至今聚頌),也不談《西游記》的版本沿革,只想認真面對這個文本。《西游記》脫胎于玄奘西游取經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唐代,經歷唐宋元明四個朝代的發酵醞釀和增損改寫,定本在明代。經唐代官方表彰,佛教和道教大盛,與儒學也有不同程度的交流。至明代,儒釋道三教合一,也奠定了《西游記》的思想結構。魯迅和胡適以來,近人大都反對以佛道觀念解讀《西游記》。無論佛道還是儒,都被新文化目為封建落后的文化。不過,翻開《西游記》,滿篇的佛道意象終究難以回避。
今人對《西游記》的了解,大都通過影視作品,而非文本本身。閱讀文本,絕對會有全新感受。不過,閱讀《西游記》,最好先清除我們自身各種奇怪的觀念,至少回到明代的思想世界,更一步可以接通明元宋唐的精神氣息。《西游記》里的東西很深,其核心內容觸及儒釋道三家文化,是一個大熔爐。閱讀《西游記》,需要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作為支撐,不然,難以看懂其中玄機。
這里對《西游記》的解讀,僅僅是我自己的閱讀體會。文中所言,是我理解的,看到的,認為重要的。文本中,還有很多東西,因為篇幅無法細讀,也因為我的眼光局限,觸及不到。佛道的修煉,尤其是內丹修煉,需要老師帶。張伯端言:“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我天資愚鈍,丹道方面沒有修行,也沒有老師指教。此書,老實說,是強猜之書。寫到十五回,已經難以為繼,就此打住,不敢再多言。
我對《西游記》的理解,主要依賴兩本書:一是陳士斌的《西游真詮》,以《周易參同契》和《悟真篇》來理解《西游記》,闡釋三教合一、仙佛同源的理論。還有一本是劉一明的《西游原旨》,沿著證道書的路線,在《西游真詮》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和豐富。其他主要用到的參考書,交代在篇末。
吳小鋒,四川成都人,中山大學哲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博士。現任上海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講師,側重研究中國古典思想,講授《老子》、《論語》、《史記》等課程。著有《古典詩教中的文質說探源》,編譯《希羅多德的王霸之辯》研究譯文集一部,譯文若干。
前言
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
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
五回 亂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七回八卦爐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
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十回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
十一回還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蕭禹正空門
十二回玄奘秉誠建大會觀音顯象化金蟬
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
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十五回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
主要參考書目
《了凡四訓?立命之學》閱讀筆記
一宿命
二凡夫
三逃數
四反省
五了凡
六改命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