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初版于1947 年,后多次再版,是研究秦漢史的基本參考書之一,已成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本書分為上下兩冊,以開明書店的實版本為底本,并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改為簡體橫排、單行夾注,并訂正子原書的一些訛誤。其中政治史部分貫通精當、一氣呵成,將中國秦漢時期歷史發展的脈絡清晰地展現給讀者;文化史部分則通過敘述秦漢時期社會、經濟、政治制度與文化學術的歷史發展狀況,以探求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及對現實的裨益,考證翔實、論見獨到。
☆ 本書是一本明確以大歷史觀為重的史學著作。作者呂思勉先生與陳寅恪、錢穆、陳垣并稱“現代史學四大家”,本書為先生畢生功力所在,四大斷代史之一
☆ 本書于1947年由開明書店初版,后多次重版,是研究秦漢史的基本參考書之一,已成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
呂思勉(1884~1962),字誠之,今江蘇常州人,與陳垣、陳寅恪、錢穆并稱“史學四大家”。先后曾在常州府中學堂、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師范專修科等校任教,學生中包括后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穆、趙元任、黃永年等人。呂思勉是我國現代史學界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史等諸多領域里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歷史學家。
目錄
政 治 卷
第一章 總論 /
第二章 秦代事跡 /
第一節 始皇治法 /
第二節 始皇拓土 /
第三節 秦之失政 /
第四節 二世之立 /
第三章 秦漢興亡 /
第一節 陳涉首事 /
第二節 劉項亡秦 /
第三節 諸侯相王 /
第四節 楚漢興亡 /
第四章 漢初事跡 /
第一節 高祖初政 /
第二節 高祖翦除功臣 /
第三節 高祖和匈奴 /
第四節 漢初功臣外戚相誅 /
第五節 漢初休養生息之治 /
第六節 封建制度變遷 /
第五章 漢中葉事跡 /
第一節 漢代社會情形 /
第二節 儒術之興 /
第三節 武帝事四夷一 /
第四節 武帝事四夷二 /
第五節 武帝事四夷三 /
第六節 武帝事四夷四 /
第七節 武帝事四夷五 /
第八節 論武帝用兵得失 /
第九節 武帝求神仙 /
第十節 武帝刻剝之政 /
第十一節 巫蠱之禍 /
第十二節 昭宣時政治情形 /
第十三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一 /
第十四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二 /
第十五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三 /
第十六節 昭宣元成時兵事四 /
第六章 漢末事跡 /
第一節 元帝寬弛 /
第二節 成帝荒淫 /
第三節 哀帝縱恣 /
第七章 新室始末 /
第一節 新莽得政 /
第二節 新室政治上 /
第三節 新室政治下 /
第四節 新莽事四夷 /
第五節 新莽敗亡 /
第八章 后漢之興 /
第一節 更始劉盆子之敗 /
第二節 光武定河北自立 /
第三節 光武平關中 /
第四節 光武平群雄上 /
第五節 光武平群雄下 /
第九章 后漢盛世 /
第一節 光武明章之治 /
第二節 匈奴分裂降附 /
第三節 后漢定西域 /
第四節 漢與西南洋交通 /
第五節 后漢平西羌 /
第六節 后漢開拓西南 /
第七節 后漢時東北諸族 /
第十章 后漢衰亂 /
第一節 后漢外戚宦官之禍上 /
第二節 后漢外戚宦官之禍下 /
第三節 后漢羌亂 /
第四節 黨錮之禍 /
第五節 靈帝荒淫 /
第六節 后漢中葉后外患 /
第七節 后漢中葉后內亂 /
第十一章 后漢亂亡 /
第一節 何進之敗 /
第二節 董卓之亂 /
第三節 李傕郭汜之亂 /
第四節 東諸侯相攻 /
第五節 曹操平定北方上 /
第六節 曹操平定北方下 /
第七節 孫氏據江東 /
第八節 赤壁之戰 /
第九節 劉備入蜀 /
第十節 曹操平關隴漢中 /
第十一節 劉備取漢中 /
第十二節 孫權取荊州 /
第十二章 三國始末 /
第一節 三國分立 /
第二節 三國初年和戰 /
第三節 諸葛亮伐魏 /
第四節 魏氏衰亂 /
第五節 魏平遼東 /
第六節 司馬氏專魏政 /
第七節 蜀魏之亡 /
第八節 孫吳盛衰 /
第九節 孫吳之亡 /
第十節 三國時四裔情形 /
文 明 卷
第十三章 秦漢時社會組織 /
第一節 昏制 /
第二節 族制 /
第三節 戶口增減 /
第四節 人民移徙 /
第五節 各地方風氣 /
第十四章 秦漢時社會等級 /
第一節 豪強 /
第二節 奴客門生部曲 /
第三節 游俠 /
第四節 秦漢時君臣之義 /
第五節 士大夫風氣變遷 /
第十五章 秦漢時人民生計情形 /
第一節 秦漢人訾產蠡測 /
第二節 秦漢時豪富人 /
第三節 秦漢時地權不均情形 /
第四節 漢世禁奢之政 /
第五節 漢世官私振貸 /
第十六章 秦流時實業 /
第一節 農業 /
第二節 工業 /
第三節 商業 /
第四節 錢幣 /
第十七章 秦漢時人民生活 /
第一節 飲食 /
第二節 倉儲漕運糴糶 /
第三節 衣服 /
第四節 宮室 /
第五節 葬埋 /
第六節 交通 /
第十八章 秦漢政治制度 /
第一節 政體 /
第二節 封建 /
第三節 官制 /
第四節 選舉 /
第五節 賦稅 /
第六節 兵制 /
第七節 刑法 /
第十九章 秦漢學術 /
第一節 學校 /
第二節 文字 /
第三節 儒家之學 /
第四節 百家之學 /
第五節 史學 /
第六節 文學美術 /
第七節 自然科學 /
第八節 經籍 /
第二十章 秦漢宗教 /
第一節 祠祭之禮 /
第二節 諸家方術 /
第三節 五德終始之說 /
第四節 圖讖 /
第五節 神仙家 /
第六節 道教之原 /
第七節 佛教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