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圖與CAD基礎/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分兩篇,第1篇機械制圖,內容包括:機械制圖基本知識和技能,投影理論基礎,立體的投影,組合體,軸測圖,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標準件和常用件,零件圖,裝配圖;第2篇CAD基礎,內容包括:AutoCAD簡介,常用繪圖方法,二維圖形的編輯,文本標注,尺寸標注,圖層與圖塊的應用。
《機械制圖與CAD基礎/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章節結構相似,內容安排合理,簡潔實用,方便讀者學習。
《機械制圖與CAD基礎/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為高等學校機械類、近機械類等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相關專業用書。
緒論
第1篇 機械制圖
第1章 機械制圖基本知識和技能
1.1 國家標準的基本規定
1.1.1 圖紙幅面、格式和標題欄
1.1.2 比例
1.1.3 字體
1.1.4 圖線
1.1.5 尺寸標注
1.2 繪圖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1.2.1 圖板和丁字尺
1.2.2 三角板
1.2.3 圓規和分規
1.2.4 比例尺和曲線板
前言
緒論
第1篇 機械制圖
第1章 機械制圖基本知識和技能
1.1 國家標準的基本規定
1.1.1 圖紙幅面、格式和標題欄
1.1.2 比例
1.1.3 字體
1.1.4 圖線
1.1.5 尺寸標注
1.2 繪圖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1.2.1 圖板和丁字尺
1.2.2 三角板
1.2.3 圓規和分規
1.2.4 比例尺和曲線板
1.2.5 鉛筆
1.2.6 其他繪圖用品
1.3 常用的幾何作圖方法
1.3.1 等分已知線段和圓周
1.3.2 正多邊形的畫法
1.3.3 斜度和錐度
1.3.4 圓弧連接
1.3.5 橢圓
1.4 平面圖形的分析與尺寸標注
1.4.1 平面圖形的分析
1.4.2 平面圖形的尺寸標注
1.5 繪圖的步驟和方法
1.5.1 儀器繪圖的步驟和方法
1.5.2 徒手繪圖的方法
第2章 投影理論基礎
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識
2.1.1 投影法的概念
2.1.2 投影法的分類
2.1.3 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質
2.2 物體的三視圖
2.2.1 三投影面體系的形成
2.2.2 物體的三視圖及其投影規律
2.3 點的投影
2.3.1 點的三面投影
2.3.2 兩點的相對位置
2.4 直線的投影
2.4.1 直線對投影面的相對位置
2.4.2 直線上的點
2.4.3 兩直線的位置關系
2.5 平面的投影
2.5.1 平面的表示方法
2.5.2 平面對投影面的相對位置
2.5.3 平面上的點與直線
2.5.4 圓的投影
2.5.5 直角投影定理
2.6 換面法
2.6.1 換面法的概念
2.6.2 直線的換面
2.6.3 平面的換面
2.7 直線與平面以及兩平面之間的相對位置
2.7.1 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平行
2.7.2 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相交
第3章 立體的投影
3.1 立體的三視圖
3.1.1 平面立體及其表面上的點
3.1.2 回轉體及其表面上的點
3.2 平面與立體相交
3.2.1 平面與平面立體相交
3.2.2 平面與回轉體相交
3.3 兩立體相交
3.3.1 利用表面取點法求相貫線
3.3.2 利用輔助平面法求相貫線
3.3.3 相貫線的特殊情況
3.3.4 相貫線的綜合應用分析
第4章 組合體
4.1 概述
4.1.1 組合體的形成和表面關系
4.1.2 形體分析法
4.2 組合體的畫圖
4.2.1 形體分析
4.2.2 視圖選擇
4.2.3 畫圖方法與步驟
4.3 組合體的讀圖
4.3.1 讀圖的基本要領
4.3.2 讀圖的方法和步驟
4.4 組合體的尺寸標注
4.4.1 標注尺寸的基本要求
4.4.2 基本幾何體的尺寸注法
4.4.3 截切和相貫立體的尺寸標注
4.4.4 組合體的尺寸分析
4.4.5 組合體尺寸標注的方法和步驟
4.4.6 組合體尺寸標注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5章 軸測圖
5.1 概述
5.1.1 軸測圖的形成
5.1.2 軸測圖的投影特性
5.1.3 軸測圖的分類
5.2 正等測圖
5.2.1 正等測圖的參數
5.2.2 平面立體的正等測圖
5.2.3 平行于坐標面的圓的正等測圖
5.2.4 回轉體的正等測圖
5.2.5 組合體的正等測圖
5.3 斜二測圖
5.3.1 斜二測圖的參數
5.3.2 平行于坐標面的圓的斜二測圖
第6章 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
6.1 視圖
6.1.1 基本視圖和向視圖
6.1.2 局部視圖
6.1.3 斜視圖
6.2 剖視圖
6.2.1 剖視圖的基本概念
6.2.2 剖視圖的種類
6.2.3 剖切面的種類
6.3 斷面圖
6.3.1 基本概念
6.3.2 移出斷面圖
6.3.3 重合斷面圖
6.4 局部放大圖和簡化畫法
6.4.1 局部放大圖
6.4.2 簡化畫法
第7章 標準件和常用件
7.1 螺紋的規定畫法和標注
7.1.1 螺紋的形成、要素和結構
7.1.2 螺紋的規定畫法
7.1.3 螺紋的標注和種類
7.2 常用螺紋緊固件的規定畫法和標記
7.2.1 螺栓聯接
7.2.2 雙頭螺柱聯接
7.2.3 螺釘聯接
7.3 齒輪的幾何要素和規定畫法
7.3.1 圓柱齒輪的參數
7.3.2 圓柱齒輪的規定畫法
7.4 鍵與銷
7.4.1 鍵聯結
7.4.2 銷聯接
7.5 軸承
7.5.1 滾動軸承的種類和規定畫法
7.5.2 滾動軸承的標記
7.6 彈簧
7.6.1 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各部分的名稱及尺寸關系
7.6.2 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規定畫法
7.6.3 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畫法示例
第8章 零件圖
8.1 零件圖的內容
8.2 零件結構的工藝性簡介
8.2.1 鑄造工藝對零件結構的要求
8.2.2 機械加工工藝對零件結構的要求
8.3 零件圖的視圖選擇
8.3.1 零件視圖表達方案的選擇
8.3.2 典型零件的視圖選擇
8.4 零件圖的尺寸標注
8.4.1 尺寸基準及其選擇
8.4.2 合理標注尺寸的要點
8.5 零件圖的技術要求
8.5.1 零件的表面結構
8.5.2 極限與配合
8.5.3 幾何公差簡介
8.6 讀零件圖
8.6.1 讀零件圖的步驟與方法
8.6.2 讀零件圖舉例
第9章 裝配圖
9.1 裝配圖的內容
9.2 裝配圖的表達方法
9.2.1 規定畫法
9.2.2 特殊表達方法
9.2.3 簡化畫法
9.3 裝配圖的視圖選擇
9.3.1 主視圖的選擇
9.3.2 其他視圖的選擇
9.4 裝配圖的尺寸標注
9.5 裝配圖的零件序號及明細欄
9.5.1 零件序號
9.5.2 明細欄
9.6 裝配結構合理性簡介
9.6.1 接觸面的裝配結構
9.6.2 裝拆連接結構
9.7 裝配圖的畫圖步驟
9.8 讀裝配圖及拆畫零件圖
9.8.1 讀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9.8.2 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
第2篇 CAD基礎
第10章 AutoCAD簡介
10.1 AutoCAD繪圖軟件
10.2 AutoCAD軟件的特點
10.3 AutoCAD基礎界面及其基本操作
10.3.1 標題欄
10.3.2 下拉菜單欄
10.3.3 工具欄
10.3.4 命令窗口
10.3.5 狀態欄
10.3.6 繪圖區
10.4 圖形文件管理
10.4.1 創建新的圖形文件
10.4.2 打開原來的圖形文件
10.4.3 保存當前的文件圖形
10.5 使用命令與系統變量
10.6 設置繪圖環境
10.7 輔助繪圖
10.7.1 坐標系的使用
10.7.2 鼠標的作用
10.7.3 選擇對象的方法
第11章 常用繪圖方法
11.1 繪圖菜單
11.2 基本繪圖
11.3 繪圖命令的使用
11.4 繪制直線
11.5 繪制點
11.6 繪制構造線
11.7 繪制多線
11.8 繪制多段線
11.9 繪制正多邊形
11.1 0繪制矩形
11.1 1繪制圓
11.1 2繪制圓弧
11.1 3繪制圓環
11.1 4繪制橢圓
11.1 5繪制樣條曲線
11.1 6定數等分
11.1 7定距等分
11.1 8徒手畫線
第12章 二維圖形的編輯
12.1 對象選擇
12.2 基本編輯
12.2.1 取消和重做
12.2.2 刪除
12.2.3 復制
12.2.4 移動
12.2.5 旋轉
12.2.6 修剪
12.2.7 延伸
12.2.8 縮放
12.2.9 拉伸
12.2.1 0偏移
12.2.1 1陣列
12.2.1 2鏡像
12.2.1 3打斷
12.2.1 4倒直角
12.2.1 5倒圓角
12.2.1 6分解
12.3 圖案填充
12.3.1 繪制方式
12.3.2 填充選定對象的步驟
12.3.3 填充對話框
第13章 文本標注
13.1 用TEXT命令標注文本
13.1.1 標注文本
13.1.2 標注控制碼與特殊字符
13.2 用MTEXT命令標注多行文本
13.3 定義字體式樣
13.4 編輯文本
第14章 尺寸標注
14.1 尺寸標注的規則
14.2 創建與設置標注的樣式
14.3 尺寸標注的類型
14.3.1 對齊標注
14.3.2 基線標注
14.3.3 連續標注
14.3.4 直徑標注
14.3.5 半徑標注
14.3.6 角度標注
14.3.7 引線標注
14.3.8 幾何公差標注
第15章 圖層與圖塊的應用
15.1 圖層的應用
15.1.1 圖層概論
15.1.2 打開圖層特性管理器方法
15.1.3 圖形轉移圖層方法
15.2 塊的應用
15.2.1 定義塊
15.2.2 用塊創建圖形文件
15.2.3 插入塊
15.2.4 屬性
附錄
參考文獻
前言
緒論
第1篇 機械制圖
第1章 機械制圖基本知識和技能
1.1 國家標準的基本規定
1.1.1 圖紙幅面、格式和標題欄
1.1.2 比例
1.1.3 字體
1.1.4 圖線
1.1.5 尺寸標注
1.2 繪圖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1.2.1 圖板和丁字尺
1.2.2 三角板
1.2.3 圓規和分規
1.2.4 比例尺和曲線板
前言
緒論
第1篇 機械制圖
第1章 機械制圖基本知識和技能
1.1 國家標準的基本規定
1.1.1 圖紙幅面、格式和標題欄
1.1.2 比例
1.1.3 字體
1.1.4 圖線
1.1.5 尺寸標注
1.2 繪圖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1.2.1 圖板和丁字尺
1.2.2 三角板
1.2.3 圓規和分規
1.2.4 比例尺和曲線板
1.2.5 鉛筆
1.2.6 其他繪圖用品
1.3 常用的幾何作圖方法
1.3.1 等分已知線段和圓周
1.3.2 正多邊形的畫法
1.3.3 斜度和錐度
1.3.4 圓弧連接
1.3.5 橢圓
1.4 平面圖形的分析與尺寸標注
1.4.1 平面圖形的分析
1.4.2 平面圖形的尺寸標注
1.5 繪圖的步驟和方法
1.5.1 儀器繪圖的步驟和方法
1.5.2 徒手繪圖的方法
第2章 投影理論基礎
2.1 投影法的基本知識
2.1.1 投影法的概念
2.1.2 投影法的分類
2.1.3 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質
2.2 物體的三視圖
2.2.1 三投影面體系的形成
2.2.2 物體的三視圖及其投影規律
2.3 點的投影
2.3.1 點的三面投影
2.3.2 兩點的相對位置
2.4 直線的投影
2.4.1 直線對投影面的相對位置
2.4.2 直線上的點
2.4.3 兩直線的位置關系
2.5 平面的投影
2.5.1 平面的表示方法
2.5.2 平面對投影面的相對位置
2.5.3 平面上的點與直線
2.5.4 圓的投影
2.5.5 直角投影定理
2.6 換面法
2.6.1 換面法的概念
2.6.2 直線的換面
2.6.3 平面的換面
2.7 直線與平面以及兩平面之間的相對位置
2.7.1 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平行
2.7.2 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相交
第3章 立體的投影
3.1 立體的三視圖
3.1.1 平面立體及其表面上的點
3.1.2 回轉體及其表面上的點
3.2 平面與立體相交
3.2.1 平面與平面立體相交
3.2.2 平面與回轉體相交
3.3 兩立體相交
3.3.1 利用表面取點法求相貫線
3.3.2 利用輔助平面法求相貫線
3.3.3 相貫線的特殊情況
3.3.4 相貫線的綜合應用分析
第4章 組合體
4.1 概述
4.1.1 組合體的形成和表面關系
4.1.2 形體分析法
4.2 組合體的畫圖
4.2.1 形體分析
4.2.2 視圖選擇
4.2.3 畫圖方法與步驟
4.3 組合體的讀圖
4.3.1 讀圖的基本要領
4.3.2 讀圖的方法和步驟
4.4 組合體的尺寸標注
4.4.1 標注尺寸的基本要求
4.4.2 基本幾何體的尺寸注法
4.4.3 截切和相貫立體的尺寸標注
4.4.4 組合體的尺寸分析
4.4.5 組合體尺寸標注的方法和步驟
4.4.6 組合體尺寸標注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5章 軸測圖
5.1 概述
5.1.1 軸測圖的形成
5.1.2 軸測圖的投影特性
5.1.3 軸測圖的分類
5.2 正等測圖
5.2.1 正等測圖的參數
5.2.2 平面立體的正等測圖
5.2.3 平行于坐標面的圓的正等測圖
5.2.4 回轉體的正等測圖
5.2.5 組合體的正等測圖
5.3 斜二測圖
5.3.1 斜二測圖的參數
5.3.2 平行于坐標面的圓的斜二測圖
第6章 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
6.1 視圖
6.1.1 基本視圖和向視圖
6.1.2 局部視圖
6.1.3 斜視圖
6.2 剖視圖
6.2.1 剖視圖的基本概念
6.2.2 剖視圖的種類
6.2.3 剖切面的種類
6.3 斷面圖
6.3.1 基本概念
6.3.2 移出斷面圖
6.3.3 重合斷面圖
6.4 局部放大圖和簡化畫法
6.4.1 局部放大圖
6.4.2 簡化畫法
第7章 標準件和常用件
7.1 螺紋的規定畫法和標注
7.1.1 螺紋的形成、要素和結構
7.1.2 螺紋的規定畫法
7.1.3 螺紋的標注和種類
7.2 常用螺紋緊固件的規定畫法和標記
7.2.1 螺栓聯接
7.2.2 雙頭螺柱聯接
7.2.3 螺釘聯接
7.3 齒輪的幾何要素和規定畫法
7.3.1 圓柱齒輪的參數
7.3.2 圓柱齒輪的規定畫法
7.4 鍵與銷
7.4.1 鍵聯結
7.4.2 銷聯接
7.5 軸承
7.5.1 滾動軸承的種類和規定畫法
7.5.2 滾動軸承的標記
7.6 彈簧
7.6.1 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各部分的名稱及尺寸關系
7.6.2 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規定畫法
7.6.3 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畫法示例
第8章 零件圖
8.1 零件圖的內容
8.2 零件結構的工藝性簡介
8.2.1 鑄造工藝對零件結構的要求
8.2.2 機械加工工藝對零件結構的要求
8.3 零件圖的視圖選擇
8.3.1 零件視圖表達方案的選擇
8.3.2 典型零件的視圖選擇
8.4 零件圖的尺寸標注
8.4.1 尺寸基準及其選擇
8.4.2 合理標注尺寸的要點
8.5 零件圖的技術要求
8.5.1 零件的表面結構
8.5.2 極限與配合
8.5.3 幾何公差簡介
8.6 讀零件圖
8.6.1 讀零件圖的步驟與方法
8.6.2 讀零件圖舉例
第9章 裝配圖
9.1 裝配圖的內容
9.2 裝配圖的表達方法
9.2.1 規定畫法
9.2.2 特殊表達方法
9.2.3 簡化畫法
9.3 裝配圖的視圖選擇
9.3.1 主視圖的選擇
9.3.2 其他視圖的選擇
9.4 裝配圖的尺寸標注
9.5 裝配圖的零件序號及明細欄
9.5.1 零件序號
9.5.2 明細欄
9.6 裝配結構合理性簡介
9.6.1 接觸面的裝配結構
9.6.2 裝拆連接結構
9.7 裝配圖的畫圖步驟
9.8 讀裝配圖及拆畫零件圖
9.8.1 讀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9.8.2 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
第2篇 CAD基礎
第10章 AutoCAD簡介
10.1 AutoCAD繪圖軟件
10.2 AutoCAD軟件的特點
10.3 AutoCAD基礎界面及其基本操作
10.3.1 標題欄
10.3.2 下拉菜單欄
10.3.3 工具欄
10.3.4 命令窗口
10.3.5 狀態欄
10.3.6 繪圖區
10.4 圖形文件管理
10.4.1 創建新的圖形文件
10.4.2 打開原來的圖形文件
10.4.3 保存當前的文件圖形
10.5 使用命令與系統變量
10.6 設置繪圖環境
10.7 輔助繪圖
10.7.1 坐標系的使用
10.7.2 鼠標的作用
10.7.3 選擇對象的方法
第11章 常用繪圖方法
11.1 繪圖菜單
11.2 基本繪圖
11.3 繪圖命令的使用
11.4 繪制直線
11.5 繪制點
11.6 繪制構造線
11.7 繪制多線
11.8 繪制多段線
11.9 繪制正多邊形
11.1 0繪制矩形
11.1 1繪制圓
11.1 2繪制圓弧
11.1 3繪制圓環
11.1 4繪制橢圓
11.1 5繪制樣條曲線
11.1 6定數等分
11.1 7定距等分
11.1 8徒手畫線
第12章 二維圖形的編輯
12.1 對象選擇
12.2 基本編輯
12.2.1 取消和重做
12.2.2 刪除
12.2.3 復制
12.2.4 移動
12.2.5 旋轉
12.2.6 修剪
12.2.7 延伸
12.2.8 縮放
12.2.9 拉伸
12.2.1 0偏移
12.2.1 1陣列
12.2.1 2鏡像
12.2.1 3打斷
12.2.1 4倒直角
12.2.1 5倒圓角
12.2.1 6分解
12.3 圖案填充
12.3.1 繪制方式
12.3.2 填充選定對象的步驟
12.3.3 填充對話框
第13章 文本標注
13.1 用TEXT命令標注文本
13.1.1 標注文本
13.1.2 標注控制碼與特殊字符
13.2 用MTEXT命令標注多行文本
13.3 定義字體式樣
13.4 編輯文本
第14章 尺寸標注
14.1 尺寸標注的規則
14.2 創建與設置標注的樣式
14.3 尺寸標注的類型
14.3.1 對齊標注
14.3.2 基線標注
14.3.3 連續標注
14.3.4 直徑標注
14.3.5 半徑標注
14.3.6 角度標注
14.3.7 引線標注
14.3.8 幾何公差標注
第15章 圖層與圖塊的應用
15.1 圖層的應用
15.1.1 圖層概論
15.1.2 打開圖層特性管理器方法
15.1.3 圖形轉移圖層方法
15.2 塊的應用
15.2.1 定義塊
15.2.2 用塊創建圖形文件
15.2.3 插入塊
15.2.4 屬性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