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較為全面地討論了電信網絡安全防衛方面的有關問題,內容包括電信網絡總體概念、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的總體概念、電信網絡安全防衛總體技術、網絡安全的支持系統和典型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總體防衛。討論這些問題的目的,是希望對我國電信網絡安全防衛技術的研究能夠有所幫助。
本書可以作為從事電信網絡理論研究、設備研制、總體設計和工程應用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供電信網絡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學習參考。
鑒于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問題的嚴重性,我國遲早總會制定國家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研究規劃,并且一代一代地通過交互研制與應用發展下去。今后,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將會形成電信網絡中的一個新的技術領域,為此,現在討論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總體技術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196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后被分配到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54研究所工作至今。其間,從事軍事通信設備研制和通信系統總體工程設計;領導創建了電信網絡專業和數字家庭專業;出版電信科技著作13部。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國防電信網絡重點實驗室科技委主任;兼任,中央軍委科技委顧問。
第一篇 電信網絡總體概念
第一章 電信網絡的形成 3
一、基本電信系統 3
二、基本電信系統存在的問題 4
三、電信網絡的形成 5
四、電信網絡的技術分類 6
五、電信網絡的功能結構 8
六、電信網絡的分類方法 8
第二章 電信網絡機理分類 9
一、關于電信網絡機理分類的基本考慮 9
二、復用技術機理分類 9
三、確定復用技術機理和基本屬性 11
四、統計復用技術機理和基本屬性 11
五、尋址技術機理分類 12
六、有連接操作尋址技術機理和基本屬性 13
七、無連接操作尋址技術機理和基本屬性 14
八、電信網絡形態機理分類 14
第三章 電信網絡應用分類 17
一、電信網絡應用分類的基本考慮 17
二、電信網絡按應用分類 17
三、典型的電信網絡應用網絡形態 18
四、ITU關于GII網絡形態的研究成就 20
五、GII電信網絡形態總體概況 22
第四章 電信網絡的應用位置 26
一、信息基礎設施及其分類 26
二、信息系統及其分類 28
三、國家基礎設施及其分類 30
四、本書的內容定界 31
第二篇 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總體概念討論
第五章 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概念 35
一、信息系統中的安全概念 35
二、信息系統安全問題發展演變 36
三、信息系統的安全體系結構 40
四、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概念 40
五、電信網絡的可信概念 41
第六章 美國網絡安全的防衛對策 45
一、美國司法強制性通信協助法案摘要 45
二、美國白宮(2003)報告——《網絡空間安全的國家戰略》摘要 48
三、美國總統信息技術咨詢委員會(2005)報告——《網絡空間安全:
當務之急》摘要 58
第七章 網絡安全防衛技術研究進展 66
一、網絡安全概念 66
二、計算機網絡安全 68
三、國際標準化組織/開放系統互連安全體系結構 70
四、互聯網的網絡安全 74
五、局域網的網絡安全 76
六、無線電信網絡共同的安全問題 77
七、全球移動通信系統的網絡安全 79
八、無線局域網的網絡安全 80
九、公用交換電話網的網絡安全 81
十、各類網絡的通用物理安全 82
十一、網絡安全的技術方面討論 83
第八章 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體系結構 86
一、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對抗體系結構 86
二、第一種網絡攻擊—非法利用 88
三、第二種網絡攻擊—秘密偵測 88
四、第三種網絡攻擊—惡意破壞 89
五、第一種網絡防衛—技術機理防衛 90
六、第二種網絡防衛—實現技術防衛 91
七、第三種網絡防衛—工程應用防衛 91
八、第四種網絡防衛—運營管理防衛 92
第九章 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防衛體系結構 93
一、網絡安全防衛體系結構 93
二、網絡安全法制方面 94
三、網絡安全管理方面 94
四、網絡安全技術方面 98
五、網絡安全人才方面 100
六、國家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防衛體系 101
第三篇 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防衛總體技術討論
第十章 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防衛的總體思路 105
一、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問題分析 105
二、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防衛討論 107
三、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防衛總體思路 110
第十一章 電信網絡技術體制的網絡安全屬性分析 113
一、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屬性概念 113
二、第一類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屬性 114
三、第二類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屬性 116
四、第三類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屬性 117
五、第四類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屬性 119
六、電信網絡技術體制的網絡安全屬性比較 121
七、電信網絡技術體制的網絡安全設計討論 122
第十二章 各類電信網絡形態的應用位置及其網絡安全問題 127
一、第一類電信網絡的應用位置及其網絡安全問題 127
二、第二類電信網絡的應用位置及其網絡安全問題 130
三、第三類電信網絡的應用位置及其網絡安全問題 132
四、第四類電信網絡的應用位置及其網絡安全問題 135
五、現實主流電信網絡形態及其網絡安全問題歸納 136
第十三章 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防衛實現技術討論 138
一、傳輸系統的網絡安全防衛討論 139
二、光纜傳輸系統的網絡安全防衛討論 140
三、無線傳輸系統的網絡安全防衛討論 142
四、同步網的網絡安全防衛討論 145
五、信令網的網絡安全防衛討論 147
六、管理網的網絡安全防衛討論 149
七、網間互通的網絡安全防衛討論 154
八、電話網中的電話騷擾防衛討論 156
九、廣播電視網的非法插播防衛討論 157
第十四章 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核心技術討論 159
一、基本概念 159
二、可信網絡空間—三個支撐環境 160
三、可信網絡空間—兩個關鍵技術 161
四、可信網絡空間—鑒別模式和認證網絡 162
五、基于公共密鑰基礎設施(CPK)的標識認證技術 164
六、CPK可信認證技術在電信系統中的應用 166
第四篇 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支持系統討論
第十五章 電信網絡的信源定位系統 171
一、信源定位的作用 171
二、公用交換電話網中的信源定位可行性 173
三、經典互聯網中的信源定位可行性 173
四、經典互聯網的信源定位技術分類 174
五、經典互聯網的信源定位典型方法 174
六、經典互聯網的信源定位實現方案 177
七、信源定位記錄 180
第十六章 電信網絡的流量分布監控系統 184
一、異常網絡流量概念 184
二、異常流量監測技術 186
三、基于網絡流量統計分析的入侵檢測 188
四、流量監測實現 190
第十七章 電信網絡的木馬對抗系統 193
一、支持網絡中的網絡安全問題分析 193
二、木馬概念 194
三、電信網絡環境中的木馬防衛 198
四、管理網絡的木馬防衛 198
五、信令網絡的木馬防衛 200
六、電信網絡木馬對抗系統設計要求 200
第十八章 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評審與檢測 202
一、關于電信網絡的安全評審 202
二、電信網絡安全評估 203
三、電信網絡安全評價 204
四、紅隊(Red Team)攻擊 206
五、“網絡空間防御”演習(CDX) 206
六、“寂靜地平線”應變網絡反恐演習 211
七、網絡空間風暴(Cyber Storm)演習 213
第十九章 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防衛非技術方面 215
一、問題提出 215
二、國家行為 216
三、必要條件 217
四、國家立法和授權管理機構 217
五、技術支持和技術標準 218
六、網絡能力和應急設施 218
七、國家政策保障 219
八、建設國家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管理機構 220
九、建設國家電信網絡安全威脅檢測系統 220
十、建設國家電信網絡行為監管和認證系統 221
第五篇 典型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總體防衛討論
第二十章 關于經典互聯網的總體看法 225
一、經典互聯網是一種具有特定機理的電信網絡 225
二、經典互聯網伴隨工程應用與時俱進 226
三、經典互聯網不是萬能的電信網絡形態 228
四、經典互聯網不是無可救藥的電信網絡 231
五、澄清一個因為概念混淆而引入的誤解 235
第二十一章 互聯網的網絡安全總體防衛討論 237
一、經典互聯網的網絡安全問題歸納 237
二、經典互聯網中核心網絡安全防衛問題討論 238
三、可控互聯網中局域網的網絡安全防衛問題討論 242
四、可控互聯網的其他網絡安全防衛問題討論 243
第二十二章 可控互聯網的網絡安全總體設計討論 245
一、可控互聯網的網絡安全總體結構設計原則 245
二、可信局域網總體設計原則 246
三、信號標識認證設計原則 247
四、局域網的用戶—網絡接口安全防衛設計原則 247
五、核心網安全防衛設計原則 248
六、控制信號與媒體信號隔離傳遞設計原則 248
七、電信網絡功能設計原則 248
八、網間接口防衛設計原則 249
九、可控互聯網整體縱深防衛設計原則 249
十、傳輸系統安全防衛設計原則 249
十一、同步網安全防衛設計原則 249
十二、信令網絡安全防衛設計原則 250
十三、管理網絡安全防衛設計原則 250
十四、合法管理接口防衛設計原則 251
十五、網絡安全支持系統設計原則 251
十六、小規模可控互聯網總體設計概要 252
十七、大規模可控互聯網總體設計概要 253
第二十三章 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研究題目歸納 254
一、美國白宮(2003)報告—《網絡空間安全的國家戰略》的結論
值得研究和借鑒 254
二、美國總統信息技術咨詢委員會報告(2005)—《網絡空間安全:
當務之急》的結論值得研究和借鑒 256
三、歐洲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對策值得研究和借鑒 261
四、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防衛技術研究題目歸納 261
五、我國當前電信網絡的網絡安全技術研究工作建議 264
結語 266
參考文獻 268
全集出版后記 276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