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類學?文化與人類學的關系是什么?我們該如何學習人類學和文化?
美國人類學家麗薩·格宗與康拉德·科塔克所著的《豐富多彩的人類文化(第二版)》,使用了現實世界的大量例子與數據資源,從功能論、沖突論和互動論的視角解讀文化、語言、生計、政治、宗教、家庭、經濟、種族和民族,解釋了人類學在解決社會沖突以及全球化中的作用,使我們在領略人類學嚴謹的學術性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強烈的時代氣息。
本書用圖文并茂的內容、風格多樣的行文和活潑不拘的排版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再加上流行文化你了解嗎學習小貼士等豐富多彩的互動欄目,為我們創造了一種妙趣橫生的學習方式,促使我們批判性地思考和自己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幫助我們更輕松地撥開迷霧、看透真相,并以人類學家的視角觀察人類自身,zui終通過改變自己的選擇來改變世界。
《豐富多彩的人類文化(第二版)》這本書是我們學習人類學、了解當今世界不同文化的入門讀物,適合在校大學生、社區工作人員、機關干部及其他對此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01 強大的作者與知名的譯者,作者為美國著-名人類學家麗薩·格宗和康拉德·科塔克,譯者則為國內著-名人類學家趙旭東老師。
02 M系列圖書是由麥格勞精英作者團隊打造的一套雜志版教材,作為大學通識課教材以及對該話題感興趣的大眾讀者閱讀。采用雜志的排版方式,將該學科的入門普及知識以一種輕松活潑的語言以及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給讀者,全彩印刷,制作精美,深受廣大學生歡迎。
03 文中欄目豐富,流行文化你了解嗎學習小貼士等,增強了與讀者的互動。
04 文化之于我們就像水之于魚,我們從未留意,卻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無處不在
睜開發現文化之眼,探索豐富多彩的世界
《豐富多彩的人類文化(第二版)》以研究為本,以學術為基,以效果為證
一本幫你認識人類的書
一本教你識別自身的書
一本幫助你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書
作者簡介
麗薩·格宗(Lisa Gezon)
美國西佐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West Georgia)教授、系主任。
曾在科塔克指導下獲得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人類學哲學博士。
康拉德·科塔克(Conrad Kattak)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以學術與應用人類學作家和研究者自居。
主要譯者簡介
趙旭東 中國人民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目 錄
第1章 什么是人類學
跨文化視角 10
人的適應性 11
適應、多樣性與變遷 12
普通人類學 13
塑造人類生物學的文化力量 14
人類學的分支學科 14
文化人類學 14
考古人類學 15
生物(體質)人類學 17
語言人類學 18
人類學與其他學術領域 18
應用人類學 19
第2章 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文化 26
文化是習得的 26
文化是象征性的 27
文化是共享的 27
文化與自然 28
文化無所不包 28
文化是完整的 29
文化是工具性的、適應性的及不適應的 29
文化的進化基礎 30
我們與其他靈長動物共享什么 30
如何將我們與其他靈長目動物相區別 31
普遍性、一般性與特殊性 33
普遍性與一般性 33
特殊性:文化模式 33
文化與個體:能動性與實踐 34
流行的、民間的與公共的文化 35
文化的層次 36
族群中心主義、文化相對主義與人權 36
文化變遷的機制 38
全球化 39
第3章 從事人類學工作
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 46
民族志:人類學的獨特策略 46
民族志技巧 47
觀察與參與觀察 47
豐富多彩的人類文化
談話、訪談與訪談提綱 48
系譜學方法 49
關鍵文化顧問 50
生活史 50
當地的信仰和觀念與民族志學者的信仰和觀念 50
民族志的演進 51
問題導向的民族志 53
縱向研究,團隊研究與多點民族志 53
問卷調查 55
從事人類學的對與錯:倫理問題 57
倫理守則 58
人類學家與恐怖主義 58
第4章 語言與交流
語言 64
非人靈長類動物的溝通 64
呼叫系統 64
符號語言 65
語言的起源 67
非言語交流 68
語言的結構 69
言語的聲音 69
語言、思想與文化 71
薩丕爾沃爾夫假設 72
核心語匯 72
社會語言學 74
民族之間的語言多樣性 74
性別言語的對比 75
分層與象征性支配 76
非裔美國人英語方言 78
歷史語言學 79
語言的消失 80
第5章 生計
適應性策略 86
覓食 86
食物生產基礎上的適應性策略 89
園藝 89
農業 90
農業集約化:人口與環境 91
畜牧業 91
經濟制度 93
勞動分工 94
生產工具 94
工業經濟中的異化 95
經濟化與最大化 96
可選性的結果 96
分配、交換 97
市場法則 97
再分配 98
互惠 98
交易法則的共存 99
夸富宴 100
第6章 政治制度
政治是什么 106
類型與趨勢 106
邦團與部落 107
覓食邦團 108
部落種植者 110
村莊頭人 110
大人物 111
泛部落聯合 112
游牧政治 114
酋邦 115
政治與經濟制度 115
地位制度 117
分層的出現 117
國家制度 118
人口控制 118
司法 118
強制 119
財政制度 119
社會控制 120
文化霸權與抵抗 120
弱者的武器 121
羞辱與閑話 121
伊格博婦女的戰爭 122
第7章 家庭、親屬關系與婚姻
家庭 128
核心家庭與擴展家庭 129
工業化與家庭組織 130
北美親屬制度的變遷 130
覓食中的家庭 132
繼嗣 134
繼嗣群特性 134
宗族、氏族與居留規則 135
婚姻 136
外婚制與亂倫 137
內婚制 139
婚姻中的權利與同性婚姻 139
跨文化的婚姻 141
彩禮 141
持久的聯系 142
離婚 143
多偶婚 144
一夫多妻制 144
一妻多夫制 145
第8章 性別
性與性別 150
周而復始的性別模式 152
性別角色與性別分層 155
遞減的性別分層母系-入贅的社會 155
母系氏族 156
增長的性別分層父系-隨男方居的社會 157
父系社會與暴力 158
工業社會中的性別 159
貧困的女性化 161
工作與幸福 162
超越男與女 162
性取向 164
第9章 宗教
界定宗教 172
宗教的表達 173
靈性 174
權力與力量 174
巫術與宗教 175
不確定性、焦慮與安慰 175
儀式與儀禮 175
通過儀禮 176
圖騰制度 177
社會控制 179
宗教的類別 180
世界宗教 181
宗教與變遷 181
宗教復興運動 181
貨船崇拜 181
新的及替代性宗教運動 183
世俗性的儀式 183
第10章 世界體系與殖民主義
世界體系 190
世界體系的產生 191
工業化 192
工業革命的原因 192
工業化的社會經濟影響 193
工業化的分層體系 193
現代分層體系 194
殖民主義 196
英國殖民主義 197
法國殖民主義 198
殖民主義與認同 199
后殖民的研究 199
發展在世界體系中的角色 200
新自由主義 200
今日世界體系 201
能源消費與工業衰退 203
第11章 族群與種族
族群與族性 210
身份轉換 211
人類的生物多樣性與種族概念 212
解釋膚色 214
種族與族性 216
種族的社會建構 217
次血統:美國的種族 217
美國人口普查中的種族 218
非我族類:日本的種族 219
表型與流動性:巴西的種族 221
族群、民族與民族國家 222
民族國家與想象的共同體 223
族群寬容與適應 223
同化 223
多元社會 224
多元文化主義與族群認同 224
族群沖突的根源 227
偏見與歧視 227
馬賽克的芯片 227
壓迫的后果 228
第12章 應用人類學
什么是應用人類學 234
應用人類學家的角色 235
早期的應用 235
學術的與應用的人類學 235
今天的應用人類學 236
發展人類學 236
公平 236
創新的策略 237
過度創新 237
無差別化 238
本土模式 239
人類學與教育 240
城市人類學 240
都市與鄉村 241
醫學人類學 243
人類學與工商 246
職業生涯與人類學 247
第13章 全球化世界中人類學的作用
全球化:其含義與本質 254
全球氣候變化 256
環境人類學 258
對于地方自治的全球出擊 259
森林采伐 259
族際接觸 260
文化帝國主義 261
制造與再造文化 263
流行文化本土化 263
圖像的全球系統 263
一種消費的全球文化 264
流動人口 265
原住民 266
本土政治中的認同 267
多樣性的連續性 267
學術詞匯表 271
譯后記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