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投100人》:
蔡文勝:拍照要找角度,賺錢當然更要找角度
|人物檔案|
姓名:蔡文勝
年齡:47歲
職位:隆領投資董事長
代表案例:美圖、暴風科技、58同城
蔡文勝太有意思了:得出這個結論的關鍵證據是,關于他的江湖秘聞都要比旁人多上幾倍。
參加過太多次美圖發布會,手機鏡頭前的蔡文勝已經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自拍的角度。當粉絲過來求合照時,他迅速擺好POSE,睜大眼睛,找準45°角度。此時的他們,都是美圖的11億用戶之一,也是美圖每天處理的2億張照片之一。
關于蔡文勝,人盡皆知的故事是他高中沒畢業卻成了域名大王、站長教父、投資大佬。人們最初的注意力往往被“輟學”二字抓走,但更值得深挖的是他那些賺錢的眼光、時機與角度:就像拍照。
預見
知乎上有個來自2012年的提問:“蔡文勝為什么說‘微信才是未來最大入口,而不是新浪微博’?”那時候的知友們在下面嘰嘰喳喳,有人說“很對”,有人說“未必見得”。有趣的是,竟也有人從2016年穿越回這個問題,評論道:“嘿,現在看,還真是。”
蔡文勝的很多想法、做法,幾年后再看,都會讓人產生這種感覺。他是典型的閩商、典型的泉州人,生意頭腦與眼光是他們最不缺的資本;當然,還有好奇心和勤奮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發現未來。
創投圈是個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圈子,比如章蘇陽投資過沈南鵬創建的攜程,又比如薛蠻子投資過蔡文勝的265.com。很久之后,薛蠻子回憶說:“蔡文勝是少有的學習欲望強烈的人,為了搞懂互聯網,他可以連續幾天幾夜上網搜資料,每天只睡三五個小時;只要他想了解哪個行業,他會把從A到Z的所有行業網站玩一遍。”此前做域名生意時的蔡文勝也是如此,每天他會看完域名交易網站的所有帖子,自己發最多的帖子。蔡文勝高中便輟學并不意味著他不學無術,只是沒有一個官方組織給他發一張帶著編號的證書罷了。
不過后來,他也曾為此懊悔:“我投資過很多草根創業者,也投資過很多高中生,比如美圖秀秀的創始人吳欣鴻就沒有讀過大學,只有高中文憑,這些人所創立的公司現在估值也都很高;但我想,如果他們能通過正規的、系統化的學習,公司的市值可能還可以翻好幾倍。包括我自己,如果我能上清華,可能現在的成就更高。”
但敏銳的眼光也確實讓他抓住了多次機會。他擺地攤賣過日用品,跟著流行音樂的大潮賣過翻版磁帶,父親開始做房地產時他就賣水泥、做水泥安裝,也倒騰過服裝,甚至因家族在菲律賓有生意也跑去過東南亞,而這些不過是正劇開始的片頭。
1999年,他拿著身上的30萬元買了盈科數碼的股票。中國股市常被說成是有二八定律:80%的時間不漲或者跌,20%的時間漲。蔡文勝這30萬元剛好就撞上了這20%,他賺了,30萬元變成了100多萬元。
這筆買賣也讓蔡文勝下定決心對互聯網押下重注,從此,一個大賣家或者說大買家進場了。2000年,他買了第一臺電腦。自此,他搶注域名、攢集站長、投資草根、布局微博,而這些,在日后也都被一一印證為有“先見之明”。
不知大眾是否會覺得,反倒是較早經商的經歷讓他備知人情冷暖,對所謂的時機清醒而敏感;當下一個盛大時代的氣息漂浮而過時,他是不是就像身處奶酪迷宮里的“嗅嗅”和“匆匆”一般,把鞋子始終掛在脖子上,當變化出現,就能最快地找到更豐富更新鮮的奶酪?只是,這一路摸爬滾打,外人看上去不免嘆其瀟灑,路上想必也會有一面一面的高墻;只是,飛黃騰達之于草根,與功成名就之于精英相比,畢竟比例還是甚微,蔡文勝只有一個,吳欣鴻也不過是少數。
線段
事實上,能看到趨勢的人也不算太少,但最終把想法變成現實的人又少了幾成,蔡文勝顯然是后者。兩點之間,線段最短,他是能找到那條線段并能跑得最快的人。
蔡文勝開始做域名生意的時候,域名投資的最好時代已經過去,有價值的國際域名幾近注冊一空。但半年后他發現,域名注冊后每年還需要續費,于是他便專攻可能會忘記續費或遭遺棄的有價值的域名。讓他開張的生意就來自于此:2001年5月,他賣出了第一單,售價1.2萬元,買家就是錯過交錢的原注冊公司。
蔡文勝曾說,他對用1塊錢賺1塊錢的生意不感冒;一個域名注冊費200塊,以后有可能賣幾萬塊,這才是他要的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