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熱點叢書:學校治理》展示了美國教育治理中政府與學校、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就14個問題采取正方與反方辯論的形式展開論述,勾勒了美國教育治理的全景。
《美國教育熱點叢書:學校治理》在介紹美國學校治理現狀的同時,試圖回答這樣幾個問題:誰應該治理公立學校,學校董事會、校監、校長抑或是政府?準應該制定教育政策,行政、立法、司法還是商業等部門?工會、特許學校、家長和企業等團體組織如何影響學校治理?21世紀公共教育的目標是什么?
里查德·C.亨特,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教育行政管理專業教授、教育組織與領導系前主任。曾獲得美國國務院富布萊特學者項目獎勵。
秦玉友,東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入選教育部首屆青年長江學者等,被聘為吉林省長臼山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主要從事教育政策、農村教育、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引言
話題1
學校治理應該從當地學校董事會轉向當選政治領袖的額外和直接控制嗎?
概述
支持觀點 約瑟·R.蘭斯
反對觀點 里查德·C.亨特
話題2
教師和其他雇員工會是否削弱了校長、學監管理和改革學校的能力?
概述
支持觀點 帕特里克·M.杰林克,斯蒂芬·F.
反對觀點 麗莎·G.德里斯科爾
話題3
聯邦政府通過《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等各種法案在學校治理中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否改善了公共教育?
概述
支持觀點 馬麗拉·N.羅賓遜
反對觀點 詹森·拉弗朗斯,辛迪·錢斯
話題4
應該減少政府司法部門在公共教育治理中的作用嗎?
概述
支持觀點 菲利普·T.K.丹尼爾
反對觀點 桑亞·道格拉斯·霍斯福德
話題5
學校領導對縮小少數民族學生的成績差距負有主要責任嗎?
概述
支持觀點 克里斯提娜·A.海斯波爾
反對觀點 韋恩·D.李維斯
話題6
學校行政人員準備好充分解決性別問題了嗎?
概述
支持觀點 杰奎琳·E.雅各布
反對觀點 艾倫·韋克斯勒·?寺
話題7
在今天的公立學校中學校董事會還是必要的嗎?
概述
支持觀點 梅雷迪斯·芒福德
反對觀點 雷曼·利·哈查爾
話題8
特許學校能改善公共教育體制內的治理嗎?
概述
支持觀點 詹姆斯·R.克勞福德
反對觀點 桑德拉·韋爾加里
話題9
給予學校行政人員更多治理高中結構和政策的控制權會改善提供給學生的教育嗎?
概述
支持觀點 利茲·霍林沃思
反對觀點 泰德·普靈頓
話題10
允許和鼓勵私營企業積極參與公共教育是否影響了學校治理?
概述
支持觀點 唐納德·J.普利奇
反對觀點 詹妮爾-斯科特
話題11
日益重視父母參與是否已經阻礙了行政人員領導公立學校和學區的能力?
概述
支持觀點 拉里·李·德盧戈什
反對觀點 李維斯·麥德蘭戈博
話題12
在K-12公共教育中對市場經濟和全球競爭的日益關注是否會經濟地為學生的成功做準備?
概述
支持觀點 凱文·霍倫貝克
反對觀點 凱西·E.喬治·杰克遜
話題13
對公共教育信念的下降將會導致更多缺乏專業教育背景的學校領導者被任命嗎?
概述
支持觀點 莎倫·艾什頓·威爾伯
反對觀點 雪莉·蓋米爾
話題14
美國公共教育的K-12學校組織結構應該大幅度地改變嗎?
概述
支持觀點 道恩·G.威廉姆斯
反對觀點 托馬斯·艾斯布瑞
查看全部↓
《美國教育熱點叢書:學校治理》:
正如美國憲法第十修正案的規定,任何沒有專門分配給聯邦政府的權力依然由各州保留。多年以來,法律的這個要素限制了聯邦政府影響各級教育的能力。從全局的角度看,當我們縱深邁進21世紀時,這意味著美國對公共教育施加的直接控制遠不及其他大多數國家,尤其是與那些在學術上更成功的國家相比。從美國內部來說,很多政治家和政府官員常常為聯邦政府對公立學校影響的有限性感到憂心忡忡。
從一開始,開國元勛們就對建立一個教育問題的國家權威的清晰界限感到困惑。甚至在開國元勛制定聯邦憲法之前,邦聯條例就限制了聯邦政府對教育的控制權。相反,《1785年土地法令》將土地作為捐贈物提供給鎮區以促進公立學校的建立。同時,國會決定不利用這一法令擴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影響。
盡管美國憲法取代了聯邦條例,但開國元勛們依然沒有努力解決公共教育問題。由于對它的影響缺乏明確的授權,所以聯邦政府開發了各種策略來實現和促進其政策的采納。
為了防止任何個人或集團掌握太多權力,開國元勛將聯邦政府的權力和責任劃歸到三大部門——行政、立法和司法。在《美國教育熱點叢書:學校治理》中,話題3主要介紹聯邦法院(司法部門)對公立學校的影響。本話題主要集中關注其他兩個部門的活動。
作為教育政策的源泉,每當國家選舉產生新總統時,行政部門的利益和期望也隨之改變。在國家早期發展階段,總統們將他們大多數的精力集中于維護時常脆弱的國家統一,因此留給教育的時間非常有限。事實上,總統們通常沒有努力地在聯邦政府內部正式建立一個機構解決教育問題,直到安德魯·約翰遜(AndrewJohnson)總統在1867年創建了首個教育部。歷經幾年名稱的改變及職能的豐富,直到1980年教育部才開始作為一個獨立的內閣部門出現,那時吉米·卡特(JimmyCarter)總統創建了教育部長這一官方職位。在每個案例中,教育部的主要目的是制定由總統和國會起草的議案(theinitiativescrafted)。
立法部門與行政部門通力合作,通過促進聯邦利益和優先權的政策來參與教育。與總統一樣,在國家的早期階段,國會在其他更加相關的事情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即使這樣,國會通過立法調解教育問題,這些立法旨在使學校在幫助國家方面有所作為。繼《1785年土地法令》之后,其他立法也鼓勵各級公立學校長期運營,發展軍事訓練、支持征兵,增加工業、農業和機械知識,實施學校課程和師資培養標準,并授權為所有的種族、宗教和能力層次的學生提供教育機會。
基于《1785年土地法令》建立的模式,聯邦政府的行政和立法部門頻繁地通過提供誘惑引誘(公共教育)服從,規避對其有限的憲法權威。從本質上看,聯邦政府為政策提供資金支持(常常是部分的或是有期限的)來使各州和公立學校采納他們的政策。通常被稱為《消費條款》的這項政策方案,通過為學校提供資金來換取他們的支持,為實施聯邦計劃而進行合作。根據《消費條款》,那些選擇不順從的州和學區僅僅喪失了獲得這些特定資金的機會。通過向永遠不可能擁有足夠資金的公立學校和樂于接受額外資金收入的各州搖晃“胡蘿卜”,聯邦政府影響了公共教育的項目、課程和可用資源。然而,《消費條款》是一個冒險的提議,因為聯邦政府常常在維持政策所需支付的資金方面出現問題。多年以來,由于通貨膨脹增加的成本、聯邦政府優先權的轉變以及使用各種項目的學生數量激增這三者的結合,使得聯邦政府放棄提供財政支持。
首先從立法的角度來看,本話題中的兩篇文章就增強聯邦政府參與公立學校產生的影響展開了辯論。馬麗拉.N.羅賓遜在她的文章中主要關注《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及“力爭上游”教改計劃(Race to the Top),闡述了聯邦政府政策在促進學校發展中產生的積極效果。盡管結論存在局限性并仍需進一步發展,但是該文章闡述了聯邦政府在公共教育中日益增強的參與,帶來了教師資質(credentialing)、學生成績以及關注在各級學術層次學生需要的改善。詹森·拉弗朗斯和辛迪·錢斯持相反觀點,他認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的積極影響是有限的。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