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全新的會計理念和新穎的寫作風格構建了《基礎會計學》內容體系的嶄新框架。全書以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為指導,以七種會計處理方法為核心,以企業的會計循環為主線,內容全面,結構合理,重點突出,融會貫通。在教材中大量應用自創模型,形象直觀,以圖釋文,通俗易懂,更是本書的鮮明特色。
本教材適合高等院校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課程教學使用,也可作為喜愛會計學知識的讀者的選擇讀物。
嚴格按照準則編寫,體現全新會計理念;內容體系構建合理,重點內容特別突出;寫作風格獨特新穎,圖文并茂吸引力強;理論實際密切結合,通俗舉例易學易懂。
本系列教材配有多媒體教學課件。
前言
第一章 會計目標與會計信息
第一節 會計的發展及其動因
第二節 會計定義與會計目標
第三節 會計對象與會計假設
第四節 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
第二章 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
第一節 會計要素的定義與內容
第二節 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
第三節 會計等式及其含義分析
第三章 賬戶設置與復式記賬
第一節 會計方法體系
第二節 賬戶設置
第三節 復式記賬
第四節 平行登記
第四章 會計憑證與會計賬簿
第一節 會計循環
第二節 會計憑證
第三節 會計賬簿
第五章 企業日常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
第一節 企業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基礎
第二節 資金籌集與退出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
第三節 材料與設備采購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
第四節 產品生產及完工產品成本結轉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
第五節 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
第六節 期間費用與投資收益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
第六章 成本計算與財產清查
第一節 成本計算與財產清查方法的重要地位
第二節 成本計算方法及其應用
第三節 財產清查方法及其應用
第七章 企業賬目核對與期末賬項調整
第一節 期末賬項調整前的賬目核對
第二節 企業在會計期末的賬項調整
第八章 企業利潤處理與期末結賬
第一節 利潤確定與利潤分配
第二節 期末結賬與試算平衡
第九章 財務報告編制
第一節 財務報告的作用與種類
第二節 資產負債表的列報
第三節 利潤表的列報
第四節 財務報表附注的披露
第十章 會計處理組織程序
第一節 建立會計處理組織程序的意義與種類
第二節 記賬憑證會計處理組織程序
第三節 科目匯總表會計處理組織程序
第四節 匯總記賬憑證會計處理組織程序
第五節 多欄式日記賬會計處理組織程序
第一章 會計目標與會計信息
學習目標
學習會計學知識應從了解會計開始。本章通過簡要介紹會計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進程,開啟學習基礎會計學知識的大門,并為繼續學習會計學相關知識引路。本章所探討的會計定義、會計目標、會計對象、會計假設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等內容,屬于基礎會計學中的基本理論知識范疇。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習者循序漸進地了解什么是會計,會計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明確會計所要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本內容有哪些,進行會計活動需要具備哪些前提條件以及進行會計活動應當遵循哪些基本要求等。
第一節 會計的發展及其動因
一、會計發展的歷史演變
在人類社會產生和發展的億萬年歷史長河中,會計的產生及發展只有短短數千年的歷史。縱觀世界各國會計的發展史,大體可劃分為古代會計、近代會計和現代會計三個階段。
(一)古代會計階段
古代會計一般是指從會計產生到15世紀末的會計。以會計專職人員的產生、會計機構的建立和“會計”名詞的形成等為主要標志。據史料記載,在我國的西周王朝中就已經建立起了至今仍為世人稱道的嚴密的財計組織。在這個組織機構體系中,所設立的大宰、司會、小宰、宰夫等官職,其主要職責就是掌管國家和地方的“百物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