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障發展史上最為久遠的制度安排,是現代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構成之一。本書系統地對社會救助的起源與發展、中外社會救助的歷史沿革和現狀進行闡述,論述社會救助的概念、特點和理論,重點對社會救助體系中的生活救助、災害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臨時救助等主要項目進行介紹,對社會救助管理和社會救助法進行總括,全面反映國內外社會救助的**發展,特別是突顯中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確立后的**研究成果。
第一章 社會救助概述
第一節 社會救助概念
第二節 社會救助歷史
第三節 社會救助功能
第四節 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障
第五節 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
第二章 社會救助原理
第一節 社會救助的思想基礎
第二節 社會救助的基礎理論
第三節 社會救助的價值取向
第三章 生活救助
第一節 生活救助概述
第二節 國外生活救助
第三節 中國生活救助
第四章 災害救助
第一節 災害救助概述
第二節 國外災害救助
第三節 中國災害救助
第五章 醫療救助
第一節 醫療救助概述
第二節 國外醫療救助
第三節 中國醫療救助
第六章 教育救助
第一節 教育救助概述
第二節 國外教育救助
第三節 中國教育救助
第七章 住房救助
第一節 住房救助概述
第二節 國外住房救助
第三節 中國住房救助
第八章 就業救助
第一節 就業救助概述
第二節 國外就業救助
第三節 中國香港地區就業救助
第四節 中國內地就業救助
第九章 臨時救助
第一節 臨時救助概述
第二節 國外臨時救助
第三節 中國臨時救助
第十章 社會救助管理
第一節 社會救助籌資
第二節 社會救助運行
第三節 社會救助評估
第四節 社會救助監管
第十一章 社會救助法
第一節 社會救助法概述
第二節 國外社會救助法
第三節 中國社會救助法制
參考文獻
后記
《社會救助通論》:
第一章 社會救助概述
生存權和發展權是現代社會中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獲得社會救助是公民生存權和發展權的主要內容。從世界各國來看,社會救助是現代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構成之一,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它對維持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需求、實現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第一節 社會救助概念
一、社會救助的定義
社會救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社會保障。一般認為,它起源于人類因惻隱之心或宗教信仰而對貧困者施以援手的慈善行為,F代社會救助制度起源于16世紀歐洲的國家濟貧制度,當時,工業革命引發的激烈的社會變遷,使原來由教會或私人興辦的慈善無法解決不斷涌現的社會問題,迫使國家不得不將救濟貧民視為己任。從社會救助的發展來看,社會救助是一個動態的、具有歷史范疇的概念。因此,可以從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側面和不同的角度來理解社會救助。
1965年,美國出版的《社會工作百科全書》認為“社會救助是社會保險的補充,當個人或家庭生計斷絕急需救助時,乃給予生活上的幫扶,是在整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內,最富有彈性而不受約束的一種計劃”。
1998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在《對排斥開戰》中對社會救助的定義是“以家計調查為基礎,以現金或實物為支付形式,通過資格條件審查將給付定位于那些處于低收入階層或低于類似收入門檻線的個人或家庭” 。該定義明確了社會救助的對象、內容和性質,但沒有涉及社會救助的籌資方式。
1999年,美國出版的《社會工作詞典》則主要從資金來源和福利性質來界定社會救助。其認為社會救助是一種由政府一般稅收提供資金,并通過對申請者的需要和家計進行審核的社會保障形式。在大多數國家,這是一種補缺型的福利供給。但在那些沒有采用社會保險供款系統的國家,社會救助則是它們的主要福利計劃。
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則給出了一個比較寬泛的社會救助定義,認為“社會救助計劃是用來援助最弱勢的個人、家庭和社區,并使他們達到生存水平和改善生活標準的。 社會救助通常被定義為由政府(中央或地方)提供資金,以家計或收入調查為基礎的現金或實物援助。社會救助也包括全民的福利計劃: 那些由政府稅收提供資金,但不進行家計調查的計劃,如家庭津貼。它還可能包括各式各樣的補貼,如住房補貼、能源補貼、食品補貼、教育補貼和健康補貼。此外,它也適用于由私營部門,如慈善團體、宗教機構和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NGO)等,提供的其他形式的服務和救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