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一方面梳理社會保障機構的經費情況及經費對機構運營狀態的影響,另一方面考察社會保障機構經費問題折射出的社會經濟狀況。上編分別梳理清代江浙地區的養濟院、育嬰堂和民國年間松江三善堂、江浙救濟院等社會保障機構的經費狀況,并探討經費對其運營實態的影響;下編考察與社會保障機構經費相關的命案相驗、厘金起源、晚清基層社會管理格局變動、晚清江南田租負擔等問題。本書以社會保障機構的經費問題為突破口,努力發掘新史料,采用新的研究視角,將經濟史和社會史有機結合,得出一系列新的看法,糾正了以往認識的偏差,對近代江南地區的社會保障事業及社會狀況有更為深入和全面的認識。
黃鴻山,1977年生,江蘇興化人,歷史學博士,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明清以來中國社會史、江南區域史,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多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基金項目多項。已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社會學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清史研究》《史學月刊》《史林》等學刊發表論文數十篇,獨立或合作出版專著《中國近代慈善事業研究:以晚清江南為中心》《中國古代傳統社會保障與慈善事業》《中國慈善史綱》等,獲各級科研獎勵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