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解讀為基礎、將馬克思哲學置于西方哲學發展的語境中,與馬克思之后的實踐哲學的代表杜威哲學進行學理上的比較分析。在從傳統理論哲學到“改變世界”的現代實踐哲學變革的大背景下,分別從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等不同視角對馬克思實踐觀與杜威行動觀進行多維比較分析,深入發掘馬克思的實踐概念和杜威的行動概念的多重意蘊,既從時代的維度又從理論自身發展的維度全面展示兩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以獲得對兩者及其關系的深度認識,并就馬克思實踐觀如何吸收馬克思之后的西方哲學的研究成果實現創新提出新的建議,為當代實踐哲學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蔣曉東(1977—),男,長沙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副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實踐哲學,文化哲學。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2項,其他省廳級項目6項。在《馬克思主義與現實》、《云南社會科學》、《湖南社會科學》等CSSCI期刊發表學術論文8篇。博士論文《馬克思實踐觀與杜威實踐觀比較研究》被評為2013年湖南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緒論 (1)
一 馬克思哲學實踐范疇研究的多重維度 (1)
二 杜威哲學在中國傳播和研究的曲折歷程 (7)
三 馬克思哲學與杜威哲學關系的歷史審視 (11)
第一章 西方哲學主題與范式的轉換 (22)
第一節 兩種基本的哲學范式 (22)
第二節 理論哲學的發展脈絡 (26)
一 理論哲學的形成與確立 (27)
二 理論哲學的主體性轉向 (29)
三 理論哲學發展的巔峰 (32)
第三節 現代哲學的實踐轉向 (34)
一 馬克思開啟的實踐哲學革命 (34)
二 馬克思之后實踐哲學的發展 (38)
小結 (43)
第二章 實踐與行動的本體論維度 (45)
第一節 實踐概念的歷史變遷 (45)
一 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概念 (46)
二 康德的實踐概念 (49)
三 黑格爾的實踐概念 (51)
第二節 回歸生活的實踐與行動概念 (54)
一 人類改造現實世界的對象化活動 (55)
二 有機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57)
第三節 實踐與行動的基本形式 (60)
一 社會生產勞動 (61)
二 個體實驗探究 (63)
第四節 實踐與行動的運行機制 (66)
一 社會實踐活動的運行機制 (67)
二 個體的實驗探究行動機制 (70)
第五節 實踐與行動的合理性 (73)
一 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 (74)
二 純粹的合目的性的活動 (76)
小結 (79)
第三章 實踐與行動的認識論維度 (81)
第一節 知識的本質 (81)
一 實踐中對客觀事物的能動反映 (82)
二 個體實驗探究行動中構建知識 (84)
第二節 認識的形成和發展 (86)
一 從感性認識飛躍到理性認識 (87)
二 從原初經驗進化到反省經驗 (89)
第三節 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92)
一 實踐批判高于理論批判 (93)
二 知識與行動的相互融合 (95)
第四節 真理及其檢驗標準 (98)
一 客觀真理與實踐基礎論 (100)
二 效用真理與評價中心論 (102)
小結 (109)
第四章 實踐與行動的價值論維度 (111)
第一節 價值的本質與內涵 (112)
一 社會實踐中創造價值 (113)
2 “改變世界”的不同向度 二 個體效用的價值評價 (118)
第二節 事實與價值的關系 (121)
一 價值與事實的對立統一 (122)
二 價值判斷也是事實判斷 (124)
第三節 實踐與行動自身的價值考察 (128)
一 作為人的存在方式的實踐 (128)
二 作為解決問題手段的行動 (131)
小結 (134)
第五章 實踐唯物主義與經驗自然主義 (136)
第一節 馬克思的實踐哲學與哲學的變革 (136)
一 傳統哲學的二元對立 (137)
二 以實踐變革傳統哲學 (139)
三 實踐唯物主義的創立 (141)
四 科學的“新世界觀” (144)
第二節 杜威的行動哲學與哲學的改造 (149)
一 科學與哲學的二元對立 (149)
二 以科學改造傳統哲學 (152)
三 經驗自然主義的建立 (155)
四 實驗主義科學方法論 (159)
小結 (162)
第六章 馬克思實踐觀與杜威行動觀比較的當代啟示 (164)
第一節 馬克思哲學變革的實質及當代意義 (164)
一 哲學史上真正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164)
二 馬克思實踐哲學變革的當代意義 (167)
第二節 杜威哲學改造的成就及其當代啟示 (170)
一 杜威行動哲學改造的成就與局限 (170)
二 杜威行動哲學改造的借鑒與啟示 (174)
第三節 在開放與對話中不斷增強理論自信 (177)
目 錄 3附錄 (180)
主要參考文獻 (181)
后記 (196)
4 “改變世界”的不同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