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第壹部分為讀者濃縮和再現了證券市場的歷史及經驗教訓,包括了作者對金融事件的分析思路和觀點。第二部分則通過圖表解讀,為讀者提供了有關利率政策、房地產周期、通貨膨脹等經濟要素的分析方法,讀者可以從中學習如何更透徹準確地研判現在的金融市場。第三部分則著重講解了結合經濟周期及宏觀財政政策的分析思路。
致我的妻子雪若琳(Sherrilyn),她是我生命之舞中的伴侶,無論在感情上還是在我們的投資事業中,尤其是在我們最重要的事業——管理我們最引以為傲的投資,培養克萊頓(Clayton)、內森(Nathan)和杰西(Jesse)上。
再談《華爾街之舞》本書的第1版,也是我的第2本書,是在20年前完成的。當時,我已經做了15年的基金管理工作,并為《福布斯》雜志寫了3年的專欄。那個時候,在我家的地下室門外,我的公司管理著價值大約2億美元的資產。時光流轉!現在,我管理的企業雇用了1000多名員工,為美國50個州和來自全球的客戶管理著超過400億美元(并且還在持續增長)的資產。(奇怪的是,我還是常懷念我過去的辦公室。現在的辦公室只是更大更寬敞了而已。)目前,從歷史記錄來看,在為《福布斯》雜志撰稿時間最長的專欄作家當中,我的排名是第4。我的第4本專著《投資最重要的三個問題》(The Only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 已經登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排行。此外,我還榮登了2007年福布斯“全美最富有的400人排行榜”,列于第271位。20年前,當我突然萌生想法,想要出版一本小小的圖冊,通過它來描述各種市場現象時,我是絕對沒有預料到會有上面這些情況發生的。
時過境遷,如今,變化太驚人了!隨著技術革新呈指數級爆炸式增長,大量的綜合數據已可以快速且免費獲得。任何人只要有一個電子郵件地址和銀行賬號,就可以加入到投資者的行列中來,相關的服務費非常便宜!信息變得更加透明了!交易也更加快速了!人們可以很容易地獲得和使用各種分析式的計算技能。可是,盡管發生了這么多變化,這支華爾街之舞的基本步調卻始終如出一轍,這就是我為什么要再次出版本書的原因。
你會發現,盡管20年過去了,但我幾乎沒什么變化。怎么回事呢?這是因為我對市場的歷史有著深深的熱愛與尊重。正如人們所說,不研究歷史的人注定要重復歷史。這句話在投資領域也是適用的——任何嚴肅的實務工作者都必須持續地學習市場的發展歷史,否則,他們必將會在某個時候再次做出錯誤的決定。如果不深入了解過去,就難以創造出新的未來——而本書所要介紹的正是一小部分歷史。幸運的是,本書所介紹的這些歷史數據直到我寫作本書的時候,都一點未變。同時,本書還重點介紹了一些1987年時的流行觀點——那個時候,受聯邦儲備銀行對通貨膨脹干預的影響,市場正處于歷史利率高點;那個時候,正處于20世紀80年代的偉大牛市當中,但1987年那場短暫卻影響巨大的股票市場崩盤即將來臨。本書介紹了人們在當時的焦躁,對當時事件的看法和對歷史的解讀,以及在那個特殊的時刻,是什么在驅動著市場的運轉。
你會發現,本書中的很多圖表與評論在今天仍然適用,就好像它們仍處于當時那樣從未改變:資本至上的原理始終存在。不過,在我根據這些圖表總結出的結論中,有一部分卻發生了一些變化。這主要是因為世界總是在變化的,或者說,也有部分原因是我現在得到了質量更好、更全面的數據。在投資過程中,我需要持續地問自己:“有什么是我會認為這樣不對嗎?”(實際上,這就是我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書《投資最重要的三個問題》中提出的第一個重要問題。)即使當時的情形看起來并沒有什么問題,或者即使當時我所面對的是自己曾經證實過的東西。因此,有些我在20年前所相信的東西,到今天已經完全改變了。所以,在這次的修訂更新版中,我對這些改變進行了更新。
關于這一點,最佳的例子可能就是本書的第1幅圖。當時,跟很多人一樣,我認為高市盈率就意味著未來的高風險和不佳的股票投資回報。但現在,我對此有了更好的認識——市盈率這個東西,無論它們本身水平的高低,光憑其本身是無法預測未來的風險與回報的。在最初寫作這本書的時候,單憑當時的數據和技術,我是無法認識到這一點的。但時至今日,當任何人都能使用微軟公司的Excel電子表格程序和免費歷史數據(可通過任何財經網站獲得)時,只要簡單地做一個相關性分析,就會知道我們是不能用當前的市盈率去預測未來的風險與回報的。對于這一問題,我在我最新出版的一本書中進行了詳盡說明。但是,直到今天,由于大多數投資者都不會主動去質疑傳統的經驗說法,因此,“太高的市盈率不好”這種神話般的觀點依然在流傳。
另一個涉及觀點改變的例子是第74幅圖。當時,我認為聯邦政府負債對經濟不會產生消極影響,這個看法在當時確實是正確的。因為從當時的聯邦政府債務占美國整個國家收入(或者說,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來看,美國的負債程度確實并不值得讓人擔憂。不過,我當時還是沒有表達正確。實際上,負債不僅是無害的,適度的負債對我們的社會來說根本就是好事!各種類型的負債我們都還可以再多增加一點!健康的經濟發展離不開負債這個重要的推動力,想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來降低聯邦負債的努力總是會帶來災難。在附錄A“嚇唬小孩的鬼話”部分,你可以讀到更多我對于負債的最新看法,了解為什么我認為我們目前還可以合理信任美國政府。
肯尼斯·費雪(Kenneth L.Fisher)是費雪投資公司的創始人、董事會主席以及首席執行官。他的父親就是被尊稱為“成長股價值投資策略之父”的菲利普·費雪。肯·費雪現在管理著超過400億美元的多元化金融投資產品的資金管理公司。由于投資所取得的成功,肯·費雪榮登《福布斯》雜志400位富有的美國人排行榜。肯·費雪在20世紀70年代發展出市銷率(Price Sales Ratio)作為投資的主要核心指標,至今這項指標已成為注冊金融分析師考試的必考項目。
肯·費雪的著述頗豐。到目前為止,他已著有《超級強勢股》、《投資重要的3個問題》、《榮光與原罪——影響美國金融市場的100人》、《華爾街的華爾茲》以及《費雪論創富》等。自1984年起,他已為《福布斯》雜志撰寫“投資組合策略”專欄長達20多年,是《福布斯》創刊90年以來第四位維持時間長的專欄作家,可以說幾乎了他的父親的成就。肯·費雪喜愛寫作,但卻不是出于賺錢或謀利的目的,因為他有更賺錢的工作可以去做。他只是樂于把自己多年來聽到的、看到的,自己的、別人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告訴大家,希望對別人的創富之路有所幫助。
目錄
再談《華爾街之舞》
原版序
第一部分 股票市場
1 市盈率:歷史與現狀 /?8
2 再談市盈率 /?10
3 從市場中賺個好回報 /?12
4 收益率比較:股票與債券 /?14
5 價格/股利比率的長期趨勢 /?16
?6 市凈率:按賬面價值定價 /?18
7 價格/現金流量比率:隱藏的轉折點 /?20
8 一則關于《超級強勢股》與《福布斯》雜志的廣告 /?22
9 金融先生與金融夫人:絕對不同的個性 /?24
10 沒那么好預測:56年來的股價與利率走勢 /?26
11 價值線工業混合指數:適合出版的全部數據 /?28
12 各類證券的財富指數,看看贏家是誰 /?30
13 海外投資與多元化 /?32
14 海外股價走勢:七個市場的比較 /?34
15 加拿大的股票市場 /?36
16 股票價格與國民生產總值 /?38
17 增長的溢價 /?40
18 成長股的震蕩走勢 /?42
19 “IPO”意味著它的價值可能被高估了 /?44
20 “醒醒吧,投資大眾” /?46
21 與資產有關的收購策略 /?48
22 悄無聲息的股市崩盤 /?50
23 跟隨移動平均線 /?52
24 重大新聞對股市的影響 /?54
25 股票價格與經濟蕭條 /?56
26 九大重要的股票市場周期 /?58
27 繁榮的20年代還會重現嗎 /?60
28 市盈率可產生欺騙性誤導 /?62
29 明確的預警 /?64
30 大公司不一定總是買得最劃算 /?66
31 遠離優先股 /?68
32 2%法則 /?70
33 把富人們忘掉的記住 /?72
34 鐵路公司股票的月度價格變化:1843~1862年 /?74
35 18世紀的金融波動如何?值得信賴的經驗 /?76
36 南海事件圖 /?78
37 190年間的股票市場走勢 /?80
38 請算算他們值得雇用嗎 /?82
39 成為百萬富翁的兩種方法 /?84
第二部分 利率、商品價格、房地產和通貨膨脹
40 利率曲線走勢 /?92
41 長期利率:全球經濟范圍下的四國走勢 /?94
42 似乎互相綁定在一起的收益率 /?96
43 蛇形曲線 /?98
44 為什么利率會與油價扯到一起 /?100
45 高利率曾像屢趕不走的噩夢 /?102
46 來自英國統一公債125年走勢的啟示 /?104
47 英國的沉著堅定,底蘊何在 /?106
48 當高意味著低,或者低卻表示高 /?108
49 美國與英國的批發價格對比 /?110
50 英格蘭南部的物價變化 /?112
51 批發物價水平變化 /?114
52 通貨膨脹:美國的經驗與教訓 /?116
53 黃金:物價波動的試金石 /?118
54 三個不同國家的價格走勢 /?120
55 避免戰爭的一個教訓 /?122
56 別無選擇,只能上漲嗎 /?124
57 長期持金者遭受冷遇 /?126
58 房地產行業的長周期 /?128
59 鄉村房地產的真實故事 /?130
60 農場房地產從來都不是最佳投資選擇 /?132
61 美國住宅價格走勢 /?134
第三部分 分析經濟周期、政府財政和政客的江湖騙術
62 一分鐘經濟走勢備忘單 /?142
63 你從這種模式中能看出什么 /?144
64 失業率與1%法則 /?146
65 汽車銷量與股票市場走勢 /?148
66 住房開工量:逆向觀察 /?150
67 英國的失業率變化情況 /?152
68 一個關于資本支出的神話 /?154
69 南非的黃金:到底有多重要 /?156
70 勞動力成本真的過高嗎 /?158
71 用電量與經濟增長 /?160
72 原油供應:一個政府參與的傳說 /?162
73 學習曲線并不是由得克薩斯人首先發現的 /?164
74 做知情人,還是被蒙在鼓里 /?166
75 稅收:美國的演變歷程 /?168
76 政府規模的增長:整體情況 /?170
77 穩步發展的州和地方稅 /?172
78 各州的背叛 /?174
79 不能量化的拉弗曲線 /?176
80 聯邦稅收的故事 /?178
81 夸海口要平衡預算 /?180
82 “肥貓”山姆大叔的房地產詭計 /?182
83 國防支出與國民生產總值 /?184
84 不被經濟學家認可的經濟周期 /?186
85 太陽黑子的活動規律 /?188
86 熊市與女人的裙子長度 /?190
87 別買那些需要喂食的東西 /?192
88 華爾街的巫醫 /?194
89 自然的詛咒與金融 /?196
90 別把你的藏身之所都輸掉了 /?198
結論 /?200
附錄A 嚇唬小孩的鬼話 /?204
附錄B 更新的圖例 /?207
供給與需求:真正的驅動力 /?208
負債、聯邦政府與吸毒者 /?210
恰如其分地看問題 /?212
致謝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