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中國制造2025企業智能化轉型為主線,概述這一轉型期的核心轉變,從智能機器集成、自動化軟件開發新思路、智能工廠實現全集成架構等多個角度進行細節描繪,并結合產業實際的應用案例,確保本書內容通俗易懂、可讀性高。
本書旨在以切實的落地實現為指導思想,并以實際的跨界融合技術來闡述“智能集成”的實現路徑、智慧工廠的路線圖,以智能集成所面臨的實際的互聯互通、互操作這些問題分析技術實現,包括智能集成對于通信的層次需求,以及在不同層級實現這些互聯互通的方法,智能機器開發流程、仿真技術,以及*新的模塊化概念mapp進行了介紹,具有極高的參考意義。
肖維榮,博士,德國卡塞爾大學電氣工程系工學博士,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管理學院EMBA,研究領域:現場總線與控制技術,電機的設計與計算,用數值場分析方法設計電磁能量轉換系統,磁浮軸承的設計與應用,電機與驅動系統的動態仿真,PLC,IPC,變頻器、伺服系統等工業自動化技術,模糊邏輯以及非線性調節技術,在國際國內各學術期刊發表35篇以上論文,并且是《可編程計算機控制器》、《裝備自動化工程設計與實踐》兩本教材的主要作者,自1996年起擔任貝加萊(中國)總經理以來,積極推動前沿控制技術在大學的實踐,共為中國本土大學資助26個合作實驗室,并且推動實時以太網POWERLINK技術的開源以及在中國的應用推廣。
前言
第1章智能時代的變革需求
智能時代的自動化需求
1.1.1 新的消費需求改變制造業
1.1.2制造業面臨的壓力與使命
1.1.3成本效率的三大主題
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新視角
1 21 自動化行業產品到方案的轉變
1 22集中與分布的關系變革
開放自動化是必然趨勢
1.3.1 市場宣傳以及聯盟鎖定的手段
1.3.2技術壁壘
智能時代“人”的因素
1.4.1 智能時代的規范
1.4.2人的角色定位
1.4.3精準文化
第2章智能集成中的互聯互通
2.1互聯互通
2.1.1 互聯互通在不同階段的變化
2.1.2軟硬件接口問題對集成的影響
2.1.3智能集成時代的互聯互通需求
2.2工業通信技術發展趨勢
2.2.1 現場總線技術到工業以太網
2.2.2工業實時以太網
223實現實時性的幾種方法
2.2.4主要的實時以太網技術比較
2.2.5設備互聯互通
2.3 0PC UA在智能集成中的角色
2.3.1 智能集成中對于語義互操作的需求
2.3.2 0PC UA的介紹
2.3.3 POWERLINK的OPC UA集成
2.4安全集成通信
2.4.1 安全對智能集成的意義
2.4.2未來安全技術發展的幾個特征
2.4.3分立的安全與集成安全
2.4.4 0penSAFETY-解決集成中的安全
2.5標準體系的解讀
2.5.1 工業4.0的參考架構模型設計RAMI 4.0
2.5.2工業4.0標準制定體系
2.5.3相關標準列表
2.5.4 中國智能制造標準化體系架構
第3章軟件在智能制造中的角色
3.1 軟件在智能機器開發中的重要性
3.1.1 工業軟件構成了核心競爭力
3.1.2工業軟件是贏得未來的關鍵
第4章智能機器人集成--封閉到開放系統
第5章智慧工廠集成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