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合作是某一區域為了維護共同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實現專業化分工和進行產品交換而采取共同的經濟政策,實行某種形式的經濟聯合或組成區域性經濟團體。本書針對地方政府競爭性行政區經濟導致區域經濟實質合作受限的體制現實,借鑒國內外區域政府間經濟合作的經驗,探索地方政府間跨區域經濟合作的內在規律性,分析地方政府“理性經濟人”行為訴求的制度性原因,研究提出獲取共贏條件下“合作剩余”的區域競合模式。以長三角區域為樣本,從世界級城市群構建、區域港口戰略合作、全球科技創中心建設、區域能源保障、區域生態環境共保、區域信用體系建設、區域民生福祉合作等角度提出合作重點和路徑,從利益誘導、行政推動、企業主導和法律保障等方面提出區域合作制度安排,實現從區域“共競”到“共建”,助推長三角三省一市地方政府、市場主體通過合作解決共同面臨的區域經濟發展問題。
導論:美國國會文化內在張力研究的緣起、框架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緣起及其意義
第二節 美國國會政治研究的演變
一、國會政治形勢研究
二、國會行為主義研究
三、國會新制度主義研究
四、國會政治人類學研究
五、從國會文化的角度研究國會政治
第二節 研究框架:假設、思路與核心概念
一、國會文化
二、國會行為
三、國會文化的內在張力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一、文化分析的方法
二、歷史制度主義方法
三、政治地理學方法
四、利益分析的方法
第一章 美國國會文化內在張力之源:文化、利益與制度
第一節 代議制民主中的內在矛盾:代表選民與代表國家
一、代議制民主是現代民族國家最現實的民主治理形式
二、代議制民主中的代表理論
三、代議制民主的內在矛盾:代表選民與代表國家
第二節 美國文化中的個人主義與地方主義
一、美國文化中的個人主義
二、美國文化中的地方主義
第三節 美國特殊的政治制度設計:聯邦制和國會選舉制度
一、作為地方利益妥協與整合的聯邦制
二、作為地方利益表達的國會選舉制度
第二章 美國國會文化內在張力的行為表達:妥協與平衡
第一節 國會議員對選區利益的維護
一、國會議員選民服務的內容
二、國會議員服務選區的制度基礎
第二節 議員服務于國會公共職能的實現
一、國會的公共職能
二、國會議員的代議活動
第三節 國會兩種角色之間的妥協與平衡
一、國會議員的角色選擇
二、國會公共職能的特殊化
三、國會文化內在張力的歷史考察
第三章 美國國會文化內在張力的復雜化:利益集團政治
第一節 美國利益集團的產生
一、美國利益集團產生的一般性原因
二、美國利益集團產生的思想、社會與制度基礎
三、美國利益集團產生的組織基礎
第二節 美國利益集團的類型與角色
一、美國利益集團的類型
二、美國利益集團的角色
第三節 利益集團與美國國會文化內在張力的復雜化
一、利益集團影響國會政治的方式
二、利益集團使國會文化內在張力復雜化
第四章 美國國會文化內在張力的認同后果:多維的國會評價
第一節 美國民眾的“三個國會”認同
一、憲政國會優于現實國會
二、選區議員優于現實國會
第二節 三大機構認同的比較及其歷史演變
一、國會、總統和聯邦最高法院的認同比較
二、三大機構認同的歷史分析
第五章 結論:美國國會政治的困境及代議制民主制度設計的空間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