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西方藝術,其主體都是描繪了人,肖像更是其中*基礎的東西。肖像畫是一個能夠真正的表達人的內心世界,描繪自我、展現個性精神的畫種。肖像畫既要表現特定的對象,又要表現對世界和社會的認識,因為社會和環境是可以改變和影響人的?v觀整個肖像畫的歷史,盡管產生了大量的很“像”對象的作品,但只有表面生理的肖似,從來都沒有被認為是**的肖像作品,也不會得到人們的贊賞。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對西方各個時期各個流派的人物畫的形象特點以及產生變化的原因從符號學、解釋學、文化生態學等角度進行了解讀,希望通過解讀西方肖像畫的歷史發展、繪畫傳統、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內涵,用比較科學的方法論解讀出肖像畫的人文蘊涵、文化特色,旨在激發社會大眾對肖像畫藝術品的鑒賞與傳承,與此同時也能夠為當下國內外的肖像畫創作提供有益的借鑒。另外,在對整個西方的人物畫形象演變歷史進行概述的同時,也從新的角度對演變的原因講述了自己的觀點。在*后的部分,通過中外美術教育的對比,對新文化語境下人物肖像畫的發展,本書也闡釋了自己的一點心得,因為探討任何一種藝術的發展,需要從*根本的基礎階段做起,這個基礎階段,叫做教育。
羅志鶴,男。山東臨清人,漢,研究生。山東省聊城大學美術學院美術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外藝術史論對比研究。2002年7月,畢業于山東省曲阜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獲文學學士學位,同年在聊城大學藝術學院工作。2009年畢業于山東聊城大學藝術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聊城大學美術學院美術系教師。先后主持并參與山東省社科科研項目《浪漫主義因素在中外繪畫作品中不同表現形式》、聊城大學校科研項目《成人美術教育專業中多元化教學研究》等,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巴黎畫派”的藝術特色》《成人美術教育專業中多元化教學研究》《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作品中的基督形象研究》等多篇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