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勝:歷史文化作家,現任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杭州網總經理。治史寫史頗見功底,懷古論今行文自由,更有打破常規的開拓情懷。曾出版《大江東去——三國志隨筆》《玄奘取經西游記》《宰相撐的什么船》《獨步江東——吳大帝孫權》《故事并不輕松》等十余部作品,版權遠銷港臺地區及日、韓等國。臺灣著名評論家羅吉甫先生評價他:讀書有間、論述有趣、下筆有神、推斷有據,能夠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
《貴胄:中國人的身份自信從何而來》:
話說秦朝的農民陳勝在農田耕種的時候,偶爾直起身子,略事休息,仰望著長天,看到一群鴻鵠飛過,他突然說出了一句叫他的同伴們都嗤笑不已的話來:“茍富貴,毋相忘!币馑际侨绻覀冎杏腥四囊惶旄毁F了,不要忘記兄弟們啊!陳勝的同伴可都是些老實巴交、安分守己的莊稼人,從來都沒想過哪一天還會有富貴這檔子事降臨,所以都嗤笑陳勝。陳勝感到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也就感慨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事實上,這位陽城農民的心坎里一直糾結著一個悲憤的命題: 帝王將相寧有種乎?
過了若干年,陳勝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摧枯拉朽般地一路攻城略地。在奪取陳縣后宣布建立張楚政權,自立為王。他果然富貴了!
陳勝家鄉那些昔日一同種田的伙伴個個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而今坐王庭的張楚王就是當年一道翻泥巴的陳勝。他們中有一個人憶起了當年陳勝說過的“茍富貴,毋相忘”這句話,他希望陳勝還沒有將他忘記。于是他壯著膽子跑到了陳勝的宮門前,說要見張楚王。宮門守衛哪里會讓他進去,反而把他抓了起來。他急了,反復辯解,守衛總算相信了,放了他,卻仍不肯替他通報。守衛心里明白,大王貧賤時隨便說說的一句話豈好當真。但陳勝那個老鄉不死心。有一天,陳勝出宮來,那位農夫攔路呼喊陳勝的名字。陳勝聽到了,于是召見了他。陳勝當時心情一定很好,當即與他一同乘著同一輛馬車回宮去,盛情款待這位種田朋友。可憐這位整日里與泥巴打交道的農夫哪里見過宮中奢華的物事,驚嘆連連:“這么多東西呀!”他吃驚得連嘴巴都合不攏了。
本來么,這件事情也算好結局了,陳勝也確實算“毋相忘”了。但偏偏這位農夫不識相,出去后,“愈益發舒”,大概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骨頭發酥吧,逢人便吹噓他與陳勝的老交情。于是,有人便對陳勝說了:“你的這位種田朋友愚昧無知,口無遮攔,恐怕會損害你的威信!标悇傧胂胍彩,便叫人把那農夫抓來,悄悄地結果了。
這則故事見諸《史記》。司馬遷記述了這件事后,評價說:“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看來他是批評陳勝的,說陳勝這樣做,寒了老朋友的心,沒有人再去親近他,這也是陳勝失敗的一個原因。但我在想,這位農夫其實也是有錯的。因為他口無遮攔地到處吹噓,犯了我們中國人“英雄莫問出處”“為尊者諱”的大忌。
同樣是在《史記》這《貴胄:中國人的身份自信從何而來》上,還有另外一則故事,說的是衛青和他的門客。
衛青這個人大名鼎鼎,乃西漢抗擊匈奴的名將、武帝一朝權傾朝野的大將軍。可是這位大將軍發跡前的出身并不光彩: 他的父親鄭季以一個小吏的身份在平陽侯曹壽家里行走服侍,與曹家的女婢衛媼私通,生下了衛青。衛媼此前已經有了衛長君、衛子夫一對子女。因為是私生子,衛青后來到鄭家生活時,鄭季家人都看不起他,不把他當作家庭的正式成員,整日讓他像個童仆一樣地牧羊。
后來,衛青的同母異父姐姐衛子夫被選進宮去并且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漢武帝當年青梅竹馬、“金屋藏嬌”的陳皇后大吃其醋,陳皇后之母就派人去抓了衛青來,想處死衛青替女兒間接地出口氣。多虧衛青的朋友公孫敖糾集了一班人馬將衛青搶了回來。這件事被漢武帝知道了,衛青運氣也真好,因禍得福,漢武帝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將他召到宮中,任命他做了太中大夫?恐箮шP系,放羊娃搖身一變成了朝廷大臣,真所謂野百合也有春天。
衛青的運氣還不止這些。后來,匈奴犯邊,武帝拜衛青為車騎將軍,與李廣、公孫敖等分別帶兵出擊。這一仗眾皆無功,唯獨衛青斬敵七百人,武帝龍顏大悅,當即將這個舅佬封了侯。
我們不得不承認,衛青除了運氣好外,在軍事方面也果然是個天才。他前后七擊匈奴,每戰皆勝,共斬獲敵首五萬余級,為大漢皇朝開辟了大片疆土。
……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