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響應了上海新一輪總體規劃的要求,以此為載體,打造宜居、宜學、宜游、宜業的生活空間,真正做到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為更好地落實規劃要求,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協同上海市規劃編審中心,通過廣泛深入的社區調研和資料研究,編成本書,旨在為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構建指明方向、為社區落實相關精神提出具體和明確的指導。
《上海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研究與實踐》針對上海致力于打造的社區生活中*基本的單元,即15分鐘社區生活圈,對其進行特別的規劃指導。15分鐘生活圈是指在15分鐘步行可達范圍內,配備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形成安全、友好、舒適的社會基本生活平臺?梢哉f,它與每一個市民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關,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市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因此,本書可以為開展社區規劃評估、編制和實施工作提供指導性規則。
美好城市在社區生長
上海15 分鐘社區生活圈緣于生活。2010 年上海世博會倡導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標志著中國最大的經濟城市進入了更注重生活的品質時代。社區作為城市生活的基本單元,進一步成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者關注的焦點。
2014 年,上海市正式啟動了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即上海2040),并明確提出將營造15 分鐘社區生活圈。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隨即組織開展了相關研究和社區營造實踐活動。至2016 年,形成了《上海15 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導則》。
上海15
分鐘社區生活圈是網絡社會、有機城市的微中心,著力注入宜居、宜業、宜游、宜學復合功能,是市民和諧生活、快樂成長的共同體;以步行15
分鐘范圍為社區生活空間尺度,營造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便利、共享的空間品質;注重公共交通與土地利用一體化開發,形成開放而集約、動感而協同的網絡化空間格局……
上海15
分鐘社區生活圈通過城市有機更新來持續營造,這體現了對城市作為有機生命共同體和城市歷史積淀的尊重,也體現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有機更新注重小規模、低影響、漸進式、適應性的中醫療法,突出人文傳承、空間融合、市民參與和知行合一。契合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基礎平臺和基本單元。
15 分鐘社區生活圈對市民生活方式的營造,必將促進上海城市發展方式與治理方式的轉型和完善,由內而外形成創新發展新活力、新格局、新品質、新優勢。從美好社區出發,上海必將成為令世人向往、更加美好的全球城市!
莊少勤
上海市規劃編審中心于2010年建立,隸屬于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是上海市控詳規劃編制、審批管理的技術服務機構,規劃信息平臺的技術支撐機構,在規劃編制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序言
前言
第一篇 上海步行生活圈的規劃對策研究
1. 緒論
2. 案例研究
2.1 生活圈產生的背景和概念
2.2 生活圈的層次劃分
2.3 生活圈的結構組織
2.4 生活圈的實施治理
3. 上海社區現狀和發展趨勢研究
3.1 基于問卷調查的居民社區生活方式研究
3.2 相關從業者意見征詢
3.3 社區生活方式發展趨勢
4. 上海步行生活圈的目標理念與空間對策
4.1 綠色健康
4.2 創新再生
4.3 包容協調
4.4 活力開放
4.5 共享合作
第二篇 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導則
1. 總則
1.1 基本概念
1.2 指導思想
1.3 適用范圍
1.4 工作目標
1.5 工作重點
1.6 組織和審批
第一部分 規劃準則、建設導引
2. 居住-多樣化的舒適住宅
2.1 適宜的住宅水平
2.2 多樣化的住宅類型
2.3 包容混合的住宅布局
2.4 活力共享的住宅環境
2.5 具有人文底蘊的住區風貌
2.6 舒適的住宅建筑
3. 就業-更多的就近就業機會
3.1 更多的就近就業空間
3.2 傳承歷史文脈的創新空間
4. 出行-低碳安全的出行
4.1 安全通達的高密度道路系統
4.2 舒適聯通的步行網絡
4.3 便捷多層次的公共交通
4.4 TOD導向下的站點開發
4.5 合理布局的停車設施
5. 服務-類型豐富、便捷可達的社區服務
5.1 便捷可達的高品質地區服務
5.2 多層次的社區服務體系
5.3 多樣化的社區服務內容
5.4 步行可達、高效復合的空間布局
6. 休閑-綠色開放、活力宜人的公共空間
6.1 多類型、多層次的公共空間
6.2 高效可達、網絡化的公共空間布局
6.3 人性化、高品質、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間
6.4 富有人文魅力的公共空間
第二部分 行動指引
7. 行動指引-共同參與,漸進滾動式地建設美好家園
7.1 深解讀
7.2 組隊伍
7.3 找短板
7.4 定任務
7.5 推行動
7.6 評成果
附錄一 調查問卷參照案例
附錄二《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導則》公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