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旨在監管、稅收、企管、稽查、緝私、歸類、審價等業務領域探索一體化運作,實現互聯互通,互認共享。
通關一體化改革是貿易便利化在區域乃至全國的創新開展,為貿易便利化在中國的推進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示范。
《通關一體化研究/上海海關學院學術文庫》以“一帶一路”背景下的“通關一體化”為研究對象,從背景知識、相關概念、理論依據、法律及政策依據、域外經驗,到實際效能、存在問題、保障機制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圖表與文字相結合,理論與實務相結合。
“一帶一路”建議的核心內容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促進經濟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框架。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議,國務院出臺了“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以下簡稱“三互”方案)的“三互”改革方案。該方案提出的“大通關”理念是超越地理、行政區劃的界限,規劃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國內口岸各管理部門的互聯互通和各海關之間的互聯互通。為了實現各地各級海關之間互聯互通,海關按照“三互”改革方案,先后推出區域通關一體化、全國通關一體化等舉措。全國通關一體化是以口岸管理相關部門自身業務一體化為基礎,以“單一窗口”為依托,以“三互”大通關為機制化保障,實現跨地區、跨層級、跨部門通關協作。通關一體化的核心是相對人在任何一地貨物報關后,不再需要再次申請報關,進而實現全國“多地通關,如同一關”。從結構上“壓縮中間、拉伸兩頭”,即監管結構從“橄欖型”轉向“啞鈴型”,強化貨物抵港前、放行后監管,延伸稅收征管、商品質量檢驗等監管時空。實行貨物報關報檢作業從“串聯”轉向“并聯”,發揮口岸查驗單位垂直管理的優勢,盡可能實現“多環節合一”。從區域通關一體化到全國通關一體化,便利了企業報關,加快了通關速度,推進了各海關的執法統一,改革成效顯著。
作為國家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海關總署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帶一路”建設部署,立足自身職能,緊密圍繞“五通”要求,找準海關支持的切入點和著力點,以“推進互聯互通,實現貫通天下”為目標,重點從“暢通大通道、提升大經貿、深化大合作”三個方面推出系列措施,著力加強跨部門合作、跨地區合作、國際合作,推動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網絡化的互聯互通,真正做到“關通天下”,實現貿易便利化。海關支持“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建設,暢通大通道,重點推出打破關區界線,尊重物流運作規律,企業自主選擇申報、納稅和查驗放行地點的“區域通關一體化”,實現“多地通關,如同一關”。從區域通關一體化到全國通關一體化試點,實現跨區域海關間的互聯互通,為構建一體化通關管理格局奠定堅實基礎。
貿易便利化議題旨在消除國際貿易貨物跨境流動的邊境障礙,其核心是針對海關通關手續便利化問題,如簡化或取消繁瑣程序、協調可應用的法律和法規、改善并標準化物質基礎設施和設備、協調信息通訊技術的使用并實現標準化,透明、方便的信息交流等。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旨在監管、稅收、企管、稽查、緝私、歸類、審價等業務領域探索一體化運作,實現互聯互通,互認共享。通關一體化改革是貿易便利化在區域乃至全國的創新開展,為貿易便利化在中國的推進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示范。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在2016年4月25日至26日在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議上指出:“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是打造最具國際競爭力海關監管機制的有效探索,是促進貿易安全與便利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外貿增長、調結構的重要舉措”。
通關一體化改革從區域到全國試點,有必要對其背景、過程、經驗等方面做系統的梳理。與此同時,通關一體化作為新生事物,在其運行過程中,遇到資金、效能、體制機制、法律依據障礙等各種現實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梳理、分析并提出完善意見同樣重要。
本書是以“一帶一路”背景下的“通關一體化”為研究對象,從背景知識、相關概念、理論依據、法律及政策依據、域外經驗、到實際效能、存在問題、保障機制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圖表與文字相結合,理論與實務相結合。
王麗英,內蒙古科爾沁人,蒙古族,中共黨員,法學教授,中國政法大學行政法專業博士,上海海關學院稅務專業和大連海洋大學海警專業碩士生導師。現任法律系黨總支書記、主任,三級關務監督。上海市第十次黨代會代表,上海海關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行政訴訟法專業委員會常任委員、中國行為法學會行政執法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行政法學會常務理事、大連海洋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海關行政法、公安行政法等。承擔的法理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兩門課分別被評為公安部精品課和上海市重點課程。著有《公安行政不作為國家賠償認定》《治安處罰證據研究》《海關行政處罰研究》等專著4部,主編《海關行政法原理與實務》《案例法理學》《海關行政法實訓教程》等教材4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中日公務員行政懲戒制度的比較》《論自貿區管委會法律地位》《論海關三級事權優化》等學術論文數十篇,主持《中國(上海)自貿區管理體制研究》等多項各層次的教學科研項目。
王珉,漢族,上海市人,中共黨員,復且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專業博士研究生,上海海關學院法律系講師。主持和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貿易暢通法律機制構建研究——基于海關國際合作視角》《歐盟海關制度比較研究》等多項課題研究。發表《國際海關便利通關制度實踐經驗、發展趨勢與中國因應之策》《跨境電:子商務規則的國際協調》《國際單—窗口法律機制構建以東盟經驗為借鑒》等學術論文多篇。2015年受邀參與世界海關組織(wco)第十次海關學術研究與發展伙伴關系會議(PICARD)并作主題發言。
總序
序言
第一章 通關一體化內涵及其改革背景
第一節 通關一體化概念解析
一、界說“通關”
二、界說“通關一體化”
第二節 通關一體化改革背景
一、“一帶一路”建設與大通關理念
二、“一帶一路”建設與“三互”改革方案
第三節 一體化通關管理格局的構建
一、一體化通關管理格局與區域通關一體化
二、一體化通關管理格局與“三互”大通關建設
三、一體化通關管理格局構建的內容
四、通關一體化改革的意義
第二章 通關一體化法律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通關一體化建設的法律基礎
一、通關一體化國內法律文件
二、通關一體化國際法律文件
第二節 通關一體化建設的理論基礎
一、政府治理理論
二、新公共管理理論
三、整體性治理理論
第三章 通關一體化域外經驗
第一節 國際組織通關一體化法律基礎
一、WTO
二、WCO
三、OECD
第二節 區域組織協調邊境管理制度安排
一、關稅同盟
二、亞太地區
第三節 發達國家或地區邊境聯合監管合作機制
一、美國
二、歐盟
第四章 通關一體化實踐
第一節 通關一體化改革的業務基礎
一、通關一體化的業務基礎
二、通關一體化基本作業模式
三、一體化協同推進情況
第二節 通關一體化運行效能分析
一、一體化與傳統模式的區別
二、通關一體化對海關的積極意義
三、通關一體化對企業的積極意義
第三節 通關一體化面臨的問題
一、海關監管面臨新挑戰
二、海關管理體制面臨新挑戰
三、海關執法面臨新挑戰
第五章 通關一體化建設保障
第一節 提升通關一體化改革力度
一、樹立一體化思維和理念,完善制度規范
二、統籌兼顧便利與安全,監管與服務
三、持續釋放改革效應
第二節 建構和理順適應一體化的體制機制
一、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互認制度
二、口岸相關部門需要協同配合
三、其他協調機制確立之必要
第三節 完善與通關一體化相適應的法律法規
一、制定統一的更高位階的法律
二、修改《海關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三、創新稅收擔保形式
四、增強海關法律法規的透明度
五、明確責任主體和職責,保障相對人救濟權利
六、完善通關一體化糾紛解決機制
第四節 強化通關一體化配套措施保障
一、信息化系統需升級完善
二、推動單一窗口建設
三、協調國際鐵路貨運通關制度
四、加強多式聯運物流
五、深化海關隊伍能力建設
參考文獻
附錄1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附錄2 落實“三互”推進大通關建設改革方案
附錄3 海關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方案
附錄4 國務院關于改進口岸工作支持外貿發展的若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