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書里書外”,從我們身邊的社會現象出發,結合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的相關理論,闡發議論。
第二部分,“歲月留痕”,追憶了作者朱伯康、馬茂元等學界前輩的親身交往;以緬懷自家親人的方式回憶了近50年歷史的某幾個小側面。
鐘祥財,上海人。文革中務工,后學中文,再讀經濟;研究經濟思想史凡30年。 本集收文53篇,有雜文隨筆散記,以經濟學家的眼光,觀世變、察人生、論衡社會歷史、緬懷先賢親人。所思尖銳深刻,持論平衡圓熟,行文流暢優美。 對社會歷史人生欲有深切同情理解者,可以為作者的知音。
鐘祥財,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書里書外
孟子何以惹惱了朱元璋?
上海的經濟學家
也談經濟學的“流”和“派”
走近亞當·斯密
從鹽業腐敗說到清朝的“陋規”改革
于混濁中留清白
尊重差異,包容多樣
蕭條歲月讀《蕭條》
和學生談讀書
從“維齊非齊”說起
薩伊是對的!
供給學派“淺薄”嗎?
補記葉元龍先生
嚴復的遠見
拉弗曲線與社會常識
再談常識
點睛之筆
資源壟斷是創新的致命障礙
低調
讀方孝孺的《深慮論》
格林斯潘的傲慢說明了什么?
美國人品嘗“凱恩斯苦果”
靈魂的冒險
傾聽科斯
由歐債危機想到赤壁大戰
準備提案有感
孤獨的杰文斯
從市場經濟角度看“打車軟件”
有安全感是一種境界
油畫《南來北往》應為王利國所作
我們愧對藍天
莫奈讓有些人難堪
己所欲,勿強與人
近代學者論中國古代財經改制
歲月留痕
媽媽的凍瘡
說一聲“對不起”
嚴姐
懷念朱伯康先生
經濟所的前輩們
一碗炒青菜及后續故事
心中的約定
記憶中的鄉鎮企業
當工人的日子
冬夜記事
跑小菜場
看小書
暖暖的立夏
在美國感受對兒童的關愛
馬茂元先生的名氣
聽無線電
調房子
銘記歲月感受溫馨
那一場聯歡會,那一個被困夜
附錄
相信思想的力量(趙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