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主要研究思路是:以學術史、思想史和理論史為視角,探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所折射的現當代中國在由民族史走向世界史的進程,中國化的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參與世界史的形成,以及主導現當代中國史的過程等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展現傳統與現代(古今)、中國與西方(中西)在馬克思主義語境中的交流、碰撞、矛盾、沖突和融合的歷史;探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這一恢弘的歷史事業,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理論表達過程,并以此為基礎展現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中國經驗、中國道路和中國方法的理論和實踐探索;探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當代中國的理論表現,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它對于古今中西問題、民族性與現代性問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問題等一系列時代主題的歷史解答。
本書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即將出版的近60部學術前沿叢書之一種。搜集整理了近五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前沿成果,總結歸納了其間的癥結問題,并給予相應解答與對策性建議。旨在為從“學術系統的建構”、“話語體系的建立”、“學科體系的建設”、“國際比較的視野”與“學術檔案的確立”五個方面來建構一個原創的、完整的、經典的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拋磚引玉。
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創新
工程學術前沿叢書概述
(代序)
當前,社會科學領域正面臨大量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理論界的證明和創新。上海社會科學院在“創新工程”的機制下,結合研究生教學和高端智庫建設方向,于2015年初正式啟動《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學術前沿叢書》項目(下稱“叢書”)。本叢書力圖反映本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論探索前沿,為研究生理論積累和博士階段學習提供引導,同時也為授課教師提供基礎性材料。
此次組織出版的叢書為2015年院“創新工程”和研究生院共同資助的第一批集中成果。叢書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四個全面”為根本指導思想,以我院首批38個創新團隊為骨干編輯撰寫。整個申報評審過程秉承了院“創新工程”公開競爭,擇優選取、差額資助原則,所有立項申請均委托第三方組織評審,根據申報質量進行差額資助,確定通過名單向全院公示。為確保編撰質量,成立了院領導牽頭、各研究所所長組織、創新團隊首席專家領銜、院部相關處室協同“四位一體”的組織框架和工作機制,為叢書的順利出版提供了保障。
在此基礎上,2015年到2018年期間,我院將組織編寫出版60部左右上海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學術前沿重點教材,作為上海社科院“創新工程”建設中的重要成果展示平臺,也為建院60周年獻上一份厚禮。整個項目將分兩階段陸續完成。第一階段,第二至四年,每年編輯、審定和正式出版學術前沿教材15本左右;第二階段,后一至二年,結合院“創新工程”各團隊標志性成果,新增若干部國內頂級、國際一流的重要系列成果,并對已經出版的前期學術前沿叢書進行必要修訂與再版。
本叢書得到王戰院長、于信匯書記的全面指導,黃仁偉副院長和葉青副院長策劃監督執行,參與本次組織工作的人員包括:朱平芳、佘凌、胡曉鵬、湯蘊懿、王曉豐、楊璇。
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
學術前沿叢書編委會
執筆:湯蘊懿
2016年元月1日
方松華,1962年4月生,1984年復旦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同年入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哲學與文化。兼任上海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副主編。出版有著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上海的探索與實踐》(合著),《中國學術思潮史卷八:現代多元學術思潮》(專著),《20世紀中國哲學與文化》(專著),《廟堂余音——近現代先秦儒家研究》(專著),《中國現代哲學原著選》(合編)等。先后在《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解放日報》《文匯報》《探索與爭鳴》《哲學動態》等刊物發表論文五十余篇。
第一章 導語
第一節 理論前沿概況、特點與趨勢
第二節 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原創
第三節 特色與雄心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認識與實踐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人的思想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人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的變革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分析的重要例證
第四節 關于社會主義的認識發展
第三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制度研究
第一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方法、創新與展望
第二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研究:概況、成績與問題
第四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意識形態
第一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述要
第二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第三節 中國意識形態的發展和理論思考
第五章 中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第一節 聚焦中國改革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節 中國改革研究的最新理論觀點與方法
第三節 中國改革研究的理論創新
第四節 中國改革的前景展望
第六章 中國模式研究
第一節 國外的“中國模式”研究
第二節 中國模式的概念之爭
第三節 中國模式的內涵與特征
第四節 關于中國模式爭論的關鍵問題
第五節 中國模式的研究路徑和世界意義
第六節 中國模式的未來
第七章 國際比較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第一節 百年變遷:西方眼中的中國發展道路
第二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幾個研究視角
第三節 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西方世界意味著什么?
第四節 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發展中國家意味著什么?
第八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時代的世界社會主義思潮
第一節 概況述要
第二節 當代左翼學者對資本主義的若干診斷
第三節 當代左翼學者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重溫
第四節 當代國外學者關于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認識和反思
第五節 當前西方世界社會主義各大主要思潮
第六節 當前非西方世界的社會主義思潮
第七節 世界社會主義語境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