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是中華文化中*有代表性的藝術形式。通過欣賞京劇,可以感悟中國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提高藝術修養,充實生活。歷史和京劇在很多方面有密切聯系,特別是京劇歷史劇與歷史的聯系更加密切。
本書目前為校本教材,編寫采取時序與主題相結合的編寫體例,共有十個單元、二十課內容。十個單元依次為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唐、宋、明、清、抗日戰爭十個重大歷史時期,每個歷史時期精選一出有代表性的歷史劇供我們欣賞、探究。本課程旨在引領學生學會從歷史的角度欣賞京劇,用歷史知識解釋劇中的歷史內涵,并能運用相關史料分辨劇情的真實與否,正確判斷劇中的歷史觀點、價值取向,從中學習做人的智慧等。簡單說,就是欣賞京劇,探究歷史,學會做人!
《欣賞京劇
探究歷史》是由王亞娟老師從2000年開始經過17年不斷修訂完善,終于在2017年以完美的面貌面世。這本全彩頁的書目前作為校本教材供在校學生使用,書中分單元以京劇與歷史相結合的形式講述了10出京劇劇目。書中配有許多精美、珍貴的圖片。這些圖片可以使讀者對京劇藝術有更直觀的了解。書中京劇大師的珍貴照片,讓讀者能夠直接走近這些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師,折服于他們精湛的技藝與高尚的人格魅力!對于愛好京劇的讀者,這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好書!
作為一門課程,旨在引領學生學會從歷史的角度欣賞京劇,探究其中的歷史事件,學會做人道理!
前 言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是中華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形式。通過欣賞京劇,可以感悟中國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提高藝術修養,充實生活。
歷史作為一門社會科學,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實性。歷史和京劇在很多方面有著密切聯系,特別是京劇歷史劇與歷史的聯系更加密切。京劇劇目非常豐富,舊傳有三千八百出之說,中華民族各個歷史時期,都有許多歷史故事在京劇舞臺上演繹。歷史劇雖然取材于歷史,卻有藝術虛構的成分,這就為我們探究歷史劇提供了豐富而有趣的課題。
本教材采取時序與單元相結合的編寫體例,共有十個單元、二十課內容。十個單元依次為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唐、宋、明、清、抗日戰爭十個重大歷史時期,每個歷史時期精選一出有代表性的歷史劇以供欣賞、探究。《欣賞京劇
探究歷史》這門課程旨在引領學生學會從歷史的角度欣賞京劇。什么是歷史的角度?對于中學生來說,就是要弄清劇目所處的歷史背景;用歷史知識解釋劇中的歷史內涵;運用相關史料分辨劇情的真實與否;正確判斷劇中的歷史觀點、價值取向,從中學習做人的智慧等。簡單說,就是欣賞京劇,探究歷史,學會做人!
學習時,首先應該閱讀每個單元的導言,以加深對京劇劇目所處時代背景的了解。每個單元都由欣賞課和探究課構成。
欣賞課具有普及性和賞析性,目的是讓毫無京劇基礎的同學們逐步學會看懂京劇,在看懂的基礎上逐步體驗京劇的美。教材設計了劇情介紹京劇知識宮名段欣賞學著做等板塊。其中,劇情介紹可以讓學生在欣賞京劇前對故事情節有所了解;京劇知識宮中的京劇知識,可以為看懂京劇提供必要的幫助;名段欣賞精心選擇了各個行當的名家名段,通過視頻資料的賞析,領略京劇的美輪美奐;學著做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切身體驗京劇的美妙。
探究課具有整合性和探究性。通過對劇中蘊含歷史信息的唱詞和念白的賞析和探究,把京劇和歷史學科兩個不同的領域整合起來。探究課的活動平臺,設置了歷史課堂直通車欣賞與探究拓展與延伸展示臺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課題,像一個小歷史學家一樣展開歷史探究之旅。這種探究之旅會很難嗎?不用擔心,本教材提供了歷史探究式學習的三大要素:問題情境(名段欣賞)歷史資料(歷史資料庫)探究方法(探究寶典)。教材設置的名段欣賞環節,都有配套視頻資料,為學生提供了大量探究課題。歷史資料庫提供了和歷史劇相關的資料。這些資料都被翻譯成了白話文,加上了合適的題目,一目了然,方便使用。歷史探究園地的探究寶典,從宏觀到微觀角度為探究歷史問題提供了具體的探究方法、途徑和思維方式。歷史課堂直通車拓展與延伸展示臺板塊具有選擇性、展示性的特點,學生可以找到感興趣的課題進行探究,并且把探究成果在課堂上呈現出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本課程最大的新奇之處,是把京劇和歷史學科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整合起來,并建構起專門供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以史料為主體的教材內容體系。本教材不僅提供了大量史料,還提供了探究方法、途徑和思維方式。
另外,教材的課文中配有許多精美、珍貴的圖片。這些圖片可以使學生對京劇藝術有更直觀的了解。書中京劇大師的珍貴照片,讓學生能夠直接走近這些德藝雙馨的藝術大師,折服于他們精湛的技藝與高尚的人格魅力!
把京劇藝術普及教育和歷史學科拓展型課程相結合的探索和實踐,此前是一個尚未開發的領域,這種探索和實踐沒有任何參考和借鑒的對象,所以這種探索是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和完善的。課程的開發始于2000年,2003年成為上海音樂學院實驗學校校本課程,2005年第一版教材印刷成冊供學生使用。2013年,經過提升與完善的課程被評審為楊浦區的區域共享課程。2015年被評為上海市中小學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教育典型案例。十多年間,課程得到了很多專家與學者的幫助和支持。上海京劇院院長、藝術總監親臨學校聽課、研討,并組織多位京劇專家對教材京劇部分提出修改意見。市教委歷史教研員、課程專家,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均對課程予以大力指導和幫助,一并致謝。十多年來,教材幾易其稿,終于付梓印刷。當然,課程開發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希望這種探索在實踐的過程中能聽到各種聲音,以便它能夠健康成長。
限于著者水平有限,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不吝賜教,以使再版修訂時不斷完善。
王亞娟
2017年4月
王亞娟,上海音樂學院課程開發、實驗學校歷史高級教師。上海市名師后備人選。楊浦區學科帶頭人、教育局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在校本區域共享課程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參編書籍四本《高中歷史小論文》(學林出版社2003年出版)、《高三歷史解析》(學林出版社2007年出版)、《如何說課》(華東師大出版社2009年出版)、《歷史教學敘事研究》(三聯出版社 200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