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提出和論證了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發展中在功利化、政治化主潮之外存在一種純藝術思潮,并在此基礎上對這一思潮進行了評析。這一研究與自由主義、審美主義等視角的研究既有交叉,又有文學觀念和研究視角及范疇的差別。本書分上下兩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文學思潮?這一思潮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它的“純”體現在哪些方面?它與西方美學、文藝學觀念和中國文化傳統有什么關系?它為什么最終走向衰落?它對當時文學發展產生了什么作用,對今后文學發展又有什么借鑒意義?這些是本書上編討論的問題。下編則個案剖析周作人、新月派和京派等代表性人物與派別的純藝術文學觀念。作者長期從事文藝學和中國現代文論史研究,視野開闊,論證縝密,全書從特定角度揭示了現代文學中政治與藝術、中與西、古與今等沖突及其經驗教訓,對于當下文學發展具有啟發意義。本書若干章節已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
本書提出和論證了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發展中在功利化、政治化主潮之外存在一種純藝術思潮。這一研究與自由主義、審美主義等視角的研究既有交叉又有獨特的發現與開掘。作者長期從事文藝學和中國現代文論史研究,視野開闊,論證縝密,全書從特定角度揭示了現代文學中政治與藝術、中與西、古與今等沖突及其經驗教訓,對于當下文學發展具有啟發意義。
本書若干章節已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等刊
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文學理論、中國現代文學思潮,出版過《文藝學論綱》等;《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純藝術思潮》(《中國社會科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