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篇小說集(1985-1994) 發表文學論文《文學的根》(1985年),高擎尋根文學的旗號。以《歸去來》(1985年)、《爸爸爸》(1985年)、《女女女》(1986年)等力作.傾力實踐尋根文學的主張。本書收錄二十一篇中短篇小說。
繼承了以魯迅為旗幟的五四一代作家的國民性批判,同時在本土思維與審美的精神資源中汲取生力,引起巨大反響和爭議。《歸去來》獲1985年上海文學獎;《鞋癖》獲1991年上海文學獎;《余燼》獲1993年上海文學獎。
自 序
眼前這一套作品選集,署上了韓少功的名字,但相當一部分在我看來已頗為陌生。它們的長短得失令我迷惑。它們來自怎樣的寫作過程,都讓我有幾分茫然。一個問題是:如果它們確實是韓少功所寫,那我現在就可能是另外一個人;如果我眼下堅持自己的姓名權,那么這一部分則似乎來自他人筆下。
我們很難給自己改名,就像不容易消除父母賜予的胎記。這樣,我們與我們的過去異同交錯,有時候像是一個人,有時候則如共享同一姓名的兩個人、三個人、四個人……他們組成了同名者俱樂部,經常陷入喋喋不休的內部爭議,互不認賬,互不服輸。
我們身上的細胞一直在迅速地分裂和更換。我們心中不斷蛻變的自我也面目各異,在不同的生存處境中投入一次次精神上的轉世和分身。時間的不可逆性,使我們不可能回到從前,復制以前那個不無陌生的同名者。時間的不可逆性,同樣使我們不可能駐守現在,一定會在將來的某個時刻,再次變成某個不無陌生的同名者,并且對今天之我投來好奇的目光。
在這一過程中,此我非我,彼他非他,一個人其實是隱秘的群體。沒有葬禮的死亡不斷發生,沒有分娩的誕生經常進行,我們在不經意的匆匆忙碌之中,一再隱身于新的面孔,或者是很多人一再隱身于我的面孔。在這個意義上,作者署名幾乎是一種越權冒領。一位難忘的故人,一次揪心的遭遇,一種知識的啟迪,一個時代翻天覆地的巨變,作為復數同名者的一次次胎孕,其實都是這套選集的眾多作者。
感謝上海文藝出版社,鼓勵我出版這樣一個選集,對三十多年來的寫作有一個粗略盤點,讓我有機會與眾多自我別后相逢,也有機會說一聲感謝:感謝一個隱身的大群體授權于我在這里出面署名。
歡迎讀者批評。
韓少功
2012年5月
韓少功,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1968年初中畢業后赴湖南省汨羅縣插隊務農,1974年調該縣文化館工作,1978年就讀湖南師范學院中文系。先后任《主人翁》雜志副主編(1982年)、湖南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1985年)、《海南紀實》雜志主編(1988年)、《天涯》雜志社社長(1995年)、海南省作協主席(1996年)、海南省文聯主席(2000年)等職。
主要文學作品有:短篇小說《西望茅草地》《歸去來》等,中篇小說《爸爸爸》《鞋癖》等,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長篇小說《馬橋詞典》《日夜書》,長篇隨筆《暗示》,長篇散文《山南水北》。另有譯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惶然錄》等。
自序
歸去來
藍蓋子
空城
雷禍
爸爸爸
誘惑
鼻血
史遺三錄
老夢
女女女
故人
人跡
謀殺
暗香
真要出事
北門口預言
領袖之死
鞋癖
余燼
山上的聲音
紅蘋果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