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翻譯理論的鑒照下,潘建偉*的《中國現代舊體譯詩研究》意圖解決外國詩引入漢語世界后如何處理與中國固有詩歌傳統關系這一議題。一方面將譯詩與文人的新舊詩體觀緊密結合,接續起晚清至五四的譯詩史脈絡;另一方面考察舊體譯詩文本在溝通中西詩風的獨特價值,重估它們在現代外詩漢譯史中的地位,充分認識中國固有詩體之活力。
目錄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現有研究評述
三、論題創新點及研究意義
四、研究架構安排
五、文獻使用介紹
六、其他問題的說明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現有研究評述
三、論題創新點及研究意義
四、研究架構安排
五、文獻使用介紹
六、其他問題的說明
上編
第一章 未斷裂的傳統:新文化運動后的舊體譯詩
第一節 基本文獻
第二節 基本形式
第二章 譯與詩的互動:舊體譯詩的存在原因
第一節 文體的因素
第二節 創作的影響
第三章 中與西的神遇:舊體譯詩的存在形態與藝術成就
第一節 溝通中西詩風
第二節 感發舊詩創作
第四章 新與舊的交融:舊體譯詩之于新體譯詩的影響
第一節 詞匯
第二節 句式
下編
第五章 個案研究:文人的譯體觀念與譯詩實踐(一)
第一節 姚茫父:以五言體轉化鄭譯《飛鳥集》
第二節 章 士釗:以李杜之句法,寫莎米之騷心
第三節 吳宓:The spires of Oxford的新舊譯法
第四節 陳銓:借助譯詩體現創造力
第六章 個案研究:文人的譯體觀念與譯詩實踐(二)
第一節 郁達夫:譯文的味兒,卻須是譯者的
第二節 朱光潛:用本國語文去凝定他的思想感情
第三節 朱自清:譯詩與作詩同步
第四節 錢鍾書:譯詩思想與譯學視閾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