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棟新型狂草與寫意甲骨文書法》為王乃棟先生的書法作品集,計收錄近作九十五幅。作者以中國書法文字辨識難度高、*原始的甲骨文作為主攻方向,獨創了參以古璽章法、巖畫構成和行草筆意的“寫意甲骨書法”;在學習借鑒張旭、懷素狂草基礎上,大膽改變章法,進行狂草書法藝術“現代意味”的探索,打破傳統草書書寫行距,形成整體草書章法,用高度抽象的書法筆墨線條藝術地表達現代人復雜的心理狀態和審美情緒,經多年探索實踐,形成了具有個性特點的創新型狂草。為作者多年來執著于中國書法藝術本體精神而自出新意的探索實踐。
王乃棟,上海1946年生于上海。青少年時師從王壯弘先生、徐松芒先生,交游篤深。
新疆1966年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總場支邊。
1982年師從韓天衡先生。
1983年書法作品首次展出,行書書法作品于江蘇省美術館“祝您成才書法展覽”展出。
1984年甲骨文書法作品入選安陽“殷墟筆會展覽”;《談書法藝術的形象性和抽象性》發表于《書法研究》總18輯。
1985年《康里子山的族屬及其書法藝術的探索》發表于《新疆社會科學》1985年第4期;《書法史中的康居、康里人》發表于《新疆藝術》1985年第6期。
1986年《康里子山的康居、康里人》轉載于《造型藝術研究》1986年第1期。
《古絲道上的書法家對書法藝術的影響》發表于《新疆藝術》1986年第6期;于新疆大學考古專業學習時,受聘講授書法選修課(一學期);《筆勢太極說》入選全國第二屆書學理論會論文;篆刻作品入選全國第二屆書法篆刻展覽;書法作品入藏岳飛紀念館;
6月,任新疆書法家協會理事。
1987年《當代書風新變的必然與偶然》入選書法新十年學術論辯會論文;
《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章草書體的發展》發表于《新疆藝術》1987年第5期;
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
1988年發起舉辦中國新書法大展覽,并擔任評委;
《一塊值得注意的楷書碑》發表于《書法研究》總32輯;
參與編寫《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隸書筆法新論》入選中國漢碑學術討論會論文;《書法現代觀念的困惑》發表于《中國美術報》1988年第27期;
10月,任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石河子分校副校長。
1989年《西域少數民族書法家遺存作品考》發表于《故宮博物院院刊》1989年第1期;
《略論書藝發展的物質因素》入選全國第三屆書學理論會論文;
《薩都刺的書畫藝術》發表于《新疆藝術》1989年第4期;
草書作品發表于《書法》雜志1989年第3期;
1990年8月,“王乃棟寫意甲骨文書法展覽”在廣東東莞市舉辦;
香港《收藏天地》雜志第十一期專文介紹寫意甲骨文書法;
《談書法藝術的形象性和抽象性》(簡介)收錄于《中國書法論著辭典》;傳略收錄于《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
1991年《書法文化的物質視角》入選首屆西安國際書學研討會論文;
4月,“王乃棟書法展覽”在新疆石河子市舉辦;
任新疆書協書法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寫意甲骨文》由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絲綢之路與中國書法藝術——西域書法史綱》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書法作品入選江蘇美術館“中國當代書法家作品邀請展”。
深圳:1992年調入深圳。
《書法題款藝術圖解》由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
甲骨文書法作品入選《甲骨文書法藝術大觀》,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任深圳市寶安區書法家協會主席。
1993年3月,“王乃棟書法展覽”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并由中國書法雜志社主辦王乃棟書法座談會;
兩件書法作品入藏中國美術館;
《中國書法》雜志1993年第3期刊發王乃棟書法展述評,并刊登書法作品兩件;
5月,任深圳市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理事;
《寫意甲骨文書法》由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
篆刻六方入編《中國印譜(一)》,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被聘為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深圳分校書法教授;
獲二級美術師專業技術職務。
本年起,作品和傳略先后收錄于《中國美術年鑒》《中國書法今鑒》《中國印學年鑒》《中國當代書畫名人大辭典》《中國古今書家辭典》《當代中國名家書畫寶鑒(卷一)》等辭書。
1994年《深圳畫報》第12期刊發《以甲骨作草篆,變契刻為奇文——王乃棟的寫意甲骨文》報道。
1996年12月,“王乃棟書法展覽”在深圳博物館舉辦;
《王乃棟書法集》由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
1997年《寫意書法的探索》發表于《現代書法》1997年第2期。
2000年《陳道復傳世書法的真偽問題》入選日本東京第四回國際書學研究大會論文;
《陳淳書法真偽圖鑒》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西域少數民族書法家遺存作品考》轉載于《20世紀書法研究叢書:考識辨異篇》,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2002年《中國書法“鴛鴦對”鑒定全集》三冊:《歷代楹聯書法真偽圖鑒》《碑學名家書法真偽圖鑒》
2003年《陳道復傳世書法作品真偽論辨》發表于《美術報》2003年7月19日;
自4月14日起,在《書法報》先后發表鑒定文章八篇;《“鴛鴦對”辨偽兩例》《字如珠聯隨手移》《“高人”知幾多?》《妄想此處也“吃藥”》《<多景樓詩>亦有假》《<捕蝗>谷筆非米帖》《<研山銘》真偽略說》《米芾<丹陽帖>子子生之謎》。
2004年1月,受聘為上海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客座教授;
于《書法報》發表鑒定文章兩篇;《伯樂瞠目葉公詫》《<多景樓詩>的書寫時間和書者略說》;《中國書法墨跡鑒定圖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并在深圳舉行首發式;
《書法導報》5月19日專版介紹書法藝術與研究成果;
《“鴛鴦對”作偽手法鑒析》(一)至(十)連載于《收藏》2004年第1期至第12期;
《略談中國古書畫的藝術鑒定法》發表于《中國文物報》2004年11月17日。
2005年《鑒評本懷素自敘》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
《中國書法三大體系圖釋》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
《唐寅<西洲話舊圖>辨偽》發表于《收藏》2005年第2期;
《故宮藏趙之謙<楷書五言聯>是真跡?》發表于《收藏》2005年第3期;
《徐渭(款)<青天歌>是何人書?》發表于《收藏》2005年第6期;
《關于四級分類鑒定法的設想與實踐》發表于2005年第10期;
《懷素<自敘》墨跡所鈐之疑難宋印考》發表于《中國文物報》2005年1月12日;
《書畫鑒定四級分類法——客觀反映傳世古書畫現狀的科學鑒定新方法》發表于《中國文物報》2005年5月18日;
《懷素<自敘>水鏡堂刻本之誤刊宋印考》發表于《中國文物報》2005年9月28日;
《楹聯書法真偽鑒別(二則)》發表于《中國書法》2005年第2、3期;
《懷素<自敘帖>墨跡(清宮舊藏本)鑒考》發表于《書法》2005年第6期;
在“深圳文化大講堂”第35講主講《書法藝術的欣賞與鑒定》,相關內容發表于2005年11月29日《深圳特區報》。
2006年《中國書畫分類鑒定圖說》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
《故宮藏石濤<高呼與可圖卷>的鑒定問題》發表于《中國文物報》2006年1月11日;
《再談故宮藏石濤<高呼與可圖卷>的鑒定問題》發表于《中國文物報》2006年5月24日;《書畫經典展中的非經典因素》發表于《中國文物報》2006年8月23日;
《書畫鑒定四級分類法——客觀反映傳世古書畫現狀的科學鑒定新方法》轉載于由學苑出版社出版的“收藏鑒賞書系”《大家談收藏·書畫(一)》。
2007年3月,受聘為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客座教授,講授書畫鑒定課;
《故宮藏石濤<清湘書畫稿>的鑒定問題》發表于《收藏》2007年第1期;
《王右軍墨寶的“白翻黑”》發表于《收藏》2007年第3期;
2008年《關于展子虔<春游圖>的鑒定問題》發表于《中國文物報》2008年3月19日;
《<舊拓晉唐小楷>辨偽與<懷素自敘>問題》發表于《中國文物報》2008年8月13日;
《傳世名作抑或民間高仿——展子虔<游春圖>的鑒定》發表于《收藏》2008年第9期;
2009年《妄鑒王羲之<雨后帖>與歪批懷素<自敘帖>》發表于《中國文物報》2009年1月14日。
深圳:
受邀為陜西省書法家協會舉辦的“讀書年活動”做《書法欣賞與鑒定》講座。
2010年《書畫國寶與泡沫》發表于《書藝》卷六;
書法作品發表于《第二屆全國名師展覽作品集》(書法報特刊);
6月,受邀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做《書畫鑒定》講座。
2011年10月,“王乃棟書法藝術展”在深圳鵬寶軒藝術館舉辦。
2012年《宋徽宗<草書千字文>之迷與贗品問題》入選杭州中國美術學院文獻與鑒賞國際學術研討論文;
3月,被聘為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客座教授;
9月,被聘為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11月,為北京大學第三屆書法研究生班講授書畫鑒定實用教程;
《草書藝術——王乃棟書法作品集》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書法作品在“第五屆中國(天津)書法藝術節”個人專項展中獲金獎。
2013年3月,被聘為廣州藝術品行業商會學術顧問;
5月,為北京大學第三屆書法研究生班講授筆法發展史;
《王右軍墨寶的“白翻黑”》發表于《文化書法》2013年秋季號;
書法作品入藏中央檔案館;
書法作品入藏韓天衡美術館;
11月,為暨南大學書畫鑒賞專業班做書畫鑒定講座;
12月,被聘為全國人大深圳培訓研究院講授書法選修課。
本年起,為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講授書法選修課。
2014年《宋徽宗<草書千字文>真偽鑒定與贗品失誤度》發表于《文化書法》2014年秋季號;5月,為北京大學第四屆書法研究生班講授書畫鑒定課;
10月,為北京大學首屆書法名師精英班講授書畫鑒定課;
本年起,為深圳元培學堂講授書法課及書畫鑒定課;
2015年4月,為北京大學第二屆書法名師班講授書畫鑒定課。
2016年《中國書畫鑒定學研究》定稿。
2017年為廣州美術學院藝研班做書法鑒賞講座;
《王乃棟新型狂草與寫意甲骨文書法》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
寫意甲骨文
長谷自生風
登山長步月出塞可觀云
濤來如萬馬云止若一龍
藝文弘大漠口叩德企天山
八法無吾法師人要勝人
麟
鹿鳴
待考文字
好風相從
雨后復斜陽
福臨門
鹿鳴
云從龍
好風如水
游魚樂
風正一帆懸
風濤
厚德載物
祥云高升好風長
祥云高升好風長
新型狂草
日課
習字
習字
宋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現代 毛澤東 沁園春·雪
南宋 朱煮 春日
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
宋 蘇軾 水調歌頭
明 楊慎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唐 杜甫 江南逢李龜年
唐 高適 別董大
宋 王令 送春
唐 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
南宋 楊萬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唐 杜秋娘 金縷衣
南宋 朱熹 勸學詩
唐 李白 上李邕
唐 韋應物 滁州西澗
唐 李白 關山月
唐 王之渙 涼州詞
唐 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維 竹里館
唐 王維 山居秋暝
現代 毛澤東 采桑子·重陽
宋 杜耒 寒夜
南宋 朱熹 觀書有感
宋 盧梅坡 雪梅
唐 杜甫江 南逢李龜年
宋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唐 杜牧 江南春
唐 杜牧 江南春
宋 蘇軾 水調歌頭
唐 張繼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楓橋夜泊
現代 毛澤東 沁園春·雪
宋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唐 王翰 涼州詞
唐 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
唐 杜牧 山行
唐 杜牧 山行
唐 李白 昔一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韋應物 滁州西澗
唐 韋應物 滁州西澗
唐 韋應物 滁州西澗
唐 韋應物 滁州西澗
唐 韋應物 滁州西澗
唐 王之渙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登鸛雀樓
唐 王維 山居秋暝
唐 杜甫 絕句
唐 杜甫 絕句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
唐 李白 早發白帝城
唐 韓翊 寒食
唐 韓翊 寒食
唐 韓翊 寒食
唐 韓翊 寒食
唐 韓翊 寒食
唐 李白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望天門山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