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滴水集》的續集,作者以他慣有的清新流暢、自然蘊籍的筆調,將看似瑣屑平淡的日常生活,注入充沛的情感、深沉的思考,而變得情趣盎然,耐人尋味,使讀者感觸到在歲月的流淌中,作者豐富、充實的精神世界構筑的人生厚度。
將看似瑣屑平淡的日常生活,注入充沛的情感、深沉的思考,而變得情趣盎然,耐人尋味。
董康定
我聽聞作者的大名,要追溯到四十年前,我那時在黑龍江省嫩江農場。1977年初,我在佳木斯參加省農墾總局舉辦的文藝創作學習班。聽學習班的王干事介紹,年前總局從所屬原兵團六個師每個師抽調一名優秀知青充實總局機關,組織處是你們上海知青潘富根。
十多年后,我在上海統戰系統的一家報紙任編輯,得知潘富根在統戰部干部處任職,“知青情結”的前緣加上對文史和寫作的共同愛好,我和作者有了直接的交往。不久他調任上海中華職教社秘書長、副主任,在一次偶然的交談中,得知他正在主持申報中華職教社原址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的工作,正巧我有朋友在城市規劃部門工作,熟悉申報程序,便介紹其認識。在整個申報過程中,我和朋友都親身感受到潘富根對職教事業的全身心投入。他在中華職教社十年,期間還兼任過上海新僑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在繁忙的教學管理、行政領導之余,以濃烈的職教情懷、責任意識、理性思維凝結成一篇篇視野開闊、識見超群的論文,在業界產生大的影響,并多次在全國性論壇和征文中獲獎,被收入專家文庫和論文集。
為此,我建議他將論文匯編成書,公開出版,相信在經濟發展的形勢下,會有很高的社會價值。我此建議一提,潘富根便說,他早有此心,書稿已經整理得差不多了,到時還要讓我擔任編輯。我自然是一口答應。
不多久,他約我去取書稿,讓我驚訝的是,書稿不是一本,是兩本!一本是高等職業的論文集,一本竟然是散文集!我知道,他以前寫的都是嚴謹規范的公文、論文,并未見他寫過文藝性的散文呀。我急切地翻開書稿閱讀起來,很快被他優美靈動、清新流暢的文筆所吸引。潘富根網名“仰望星空的人”,眼望星空,則胸懷寬廣、視野開闊,他到世界各國、全國各地,不管是公務考察還是自行旅游,寫的游記散文有自然景色的生動描寫,更有對人文史跡的細致觀察,既饒有趣味,又引人深思;他又腳踏實地、連接地氣,他的生活隨筆,能在日常小事中有獨到的發現,引發人的共鳴,給人以啟迪。這兩本書的編輯是輕松愉快的,高職論文集中不少論文是曾在全國性的刊物上發表過的,無須我多費心思,而散文集正像他起名為《滴水集》,那清新流暢的文字,那蘊藉雋永的睿思,恰如滴滴晶亮的水珠,匯成涓涓細流,注入人的心田。而對作者來說,一本職業生涯的總結,一本生活感悟的匯集,似可告慰自己,不虛此生了。
然而,讓我又一次驚訝的是,這兩本書在前年底出版,僅過了一年,他又拿出第二本散文、隨筆集《人生的厚度》!這本書稿一如作者的獨特風格,字斟句酌而不露痕跡,洞見卓識而融于淡泊之中,更以“人生的厚度”作為主旨統領全書:人生歲月是一個人的生命長度;豐富的人生經歷,是人的生命寬度;學習不倦,勤于思考,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則體現出人生的厚度。文集中,讀《20世紀四大傳記》,反映了作者讀書思考和善于概括的功力;《秋日游南北湖記》體現了作者對中華傳統詩文的修養;新西蘭、以色列、約旦、希臘等國的游記,表現了他對世界各國的風土人情的慧眼觀察、獨到見解;他與夫人在美國模仿“勝利之吻”造型的浪漫情懷、甘作外孫女“大玩具”的舐犢深情,更是他精神不老的見證……
我是作者書稿的第一讀者,以上文字是我的讀書心得,承蒙作者厚愛,權作序。
潘富根,947年1月出生,上海市人。1966年畢業于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學高中,1968年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曾任排長、指導員、兵團政治部組織處干事等職。1979年調回上海,1985年7月畢業于華東師大中文專業,后在職就讀研究生,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84年任徐匯區煙糖公司黨委副書記,1989年任徐匯區財貿辦監察科長、紀委副書記。1990年入上海市臺灣事務辦公室任主任科員,1993年入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任副處調研員(負責干部教育)。1999年12月當選上海職教社第二屆社務委員會委員,上海職教社秘書長,2002年3月起任上海職教社第二、三屆社務委員會副主任。其間,創辦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網,參與《上海社訊》擴版和申報中華職教社舊址(上海市雁蕩路80號)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任上海新僑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其間,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重視人文教育,對高職教育的辦學理念、教育性質、辦學特色、學校定位等課題進行理論探究。
撰有《城市高職發展十年》、《滴水集》(學林出版社,2015),《中國職業教育產業化發展研究》、《經濟全球化與現代職業教育國際化》、《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研究》、《論以就業為導向的兩課改革》等論文。
序/ 董康定
一、百年人生
人生的厚度
再不玩,就老了
我陪夫人走三橋
西藏歸來游黃山
夫妻攜手游美國
心祭
祭考妣墓文
端午吃粽情意濃
四弟邀我游屯溪
旅游去,微信建個群
小升旗手
爺爺是我的大玩具
小孫女給我過生日
約好了一起去度假
秋日游南北湖記
走進西郊賓館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你早,夏日的南寧路
圍墻上的中國夢畫廊
八百壯士的家國情懷
二、學習人生
活到老,學到老
也談“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安步當車是一種福
與耄耋老人聊養生
與地書者聊
平安度夏說喝水
夏季一頂傘,冬季一頂帽
“三余”的啟示
欠債總要還的
不要對病人隱瞞壞消息
曬太陽,向天借壽
江南小鎮的魅力
讀曾鞏《墨池記》
讀曾鞏《道山亭記》
讀《20世紀四大傳記》
嚴先生夜讀《莊子》
歐陽公伐樗
有客來訪
千古一問
歐陽修的終身之恨
讀蘇軾《答謝民師書》
母親的頌歌
《星星》的顛覆
“歲月號”沉沒
兒童早慧與大器晚成
由盆中之龜所想到的
管道出毛病了
農家樂正在失去農家味
三、旅途人生
醉白池探勝
豫園,城市山林冠
新江灣城游記
原生態公園
瞻仰“三高士”紀念園記
嚴子陵“立德”流芳百世
畫里人家書聲朗
靈魂之旅
抗“高反”日記
品嘗魯朗石鍋雞
西藏旅游“三大怪”
磕長頭
邂逅倉央嘉措
朝圣之旅
布達拉宮,讓我再看你一眼
美國人的制度意識
參觀舊金山藝術宮
神女啊,金門大橋
尼亞加拉大瀑布,我們來了!
在美國經歷萬圣節
夜游拉斯維加斯
若木老師和她的《珍愛之路》
情意濃濃美樂團
參觀奧克蘭工黨紀念碑
凱庫拉觀鯨
新西蘭為何畫家多
新西蘭的顏色
在酒店里上WiFi
乘直升機上冰川
在凱庫拉海邊看星星
今夜星光燦爛
藍與白
慘淡的落日
死海漂浮
哭墻下的成人禮
參觀大屠殺紀念館
西克峽谷和卡茲尼寶庫
在以色列集體農莊吃魚餐
人在旅途,心在江湖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后記
再不玩,就老了
朋友告訴我,春節期間上海歡樂谷實行50歲以上市民憑身份證免票。說實在的,如果不是免票,我真不知道上海歡樂谷的大門朝哪里開。于是初五那天,我和夫人,還約了幾個朋友到上海歡樂谷玩了一天。
進門以后,發現園中游人不多,天還不時下點小雨。我們坐電瓶游覽車轉了一圈,知道了原來所謂歡樂谷=錦江樂園+橫店電影基地+……,知道了有些什么玩的項目。雖然上了一點年紀,但大家玩興很高。我們去了螞蟻王國,在里面玩了降落傘、北極探險,看了三維動畫電影,有的項目排隊的人很多,我們就放棄了。我們又去玩了金銀島,在40多米的高處俯瞰歡樂谷全貌,還看了一場歌舞演出,有點水準,只是音響分貝太高,震耳欲聾。應該說,這天玩得還挺高興的。
但是,也遇到掃興的事。到風云劇場看四維電影,朋友們進去了,獨獨把我和夫人擋在了門外。一個小姑娘很有禮貌地說,根據上級指示,出于對老年人的健康負責,60歲以上老年人不能觀看。或許是她看到我們頭發花白了,怪不得人家“以貌取人”。這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給我們的震撼卻不小:老了,你就是想玩,人家也不讓你玩了!以前,夫人在玩的上面從來不讓須眉。有一次游大金湖,船停靠在湖心的跳傘碼頭。我們一行中,只有一個男青年向跳傘這個項目挑戰。這個男青年下來以后,夫人竟也迎風冒雨在空中翱翔兩圈,成功地扮演了一次“飛天”。當時她已是五十多歲了,原來她有一個想法:這種事情,錯過了就不會再有了。所以這次遭到人家拒絕,她的反應更為強烈。她說:“不能再錯過了,再不玩,就老了!”不是早有人說:七十不出國,八十不出省,九十不出門,一百不下床。趁現在還走得動,經濟上還過得去,時間也不成問題,確實要抓緊機會出去玩了。盤點一下,國內該去而沒有去的地方還有不少,更不用說國外了。我們商量著,把人的一生中必須去看看的地方,按先遠后近、先難后易的原則排一個計劃,以后就按計劃執行。或許到八、九十歲走不動了,再盤點時,一定會感謝那個小姑娘對我們的拒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