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臺灣高校風景園林專業教師作品集:天津大學建校120周年·建筑學院與臺灣高校交流25周年紀念》介紹了天津大學與臺灣大學、東海大學、成功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和師范大學等臺灣高等院校風景園林系學生的好作品,同時也是天津大學建筑學院與臺灣高校交流25年交流以來學生學習成績的總結和展示。
《天津大學·臺灣高校風景園林專業教師作品集:天津大學建校120周年·建筑學院與臺灣高校交流25周年紀念》中涵蓋公園景觀設計、廣場景觀設計、居住區景觀設計、濱水景觀設計、旅游區規劃等以及景觀生態修復、綠色基礎設施設計等內容。
2015年金秋10月,天津大學(以下簡稱天大)迎來120周年華誕。天大建筑學院與臺灣高校的交流持續至今已有25載,在這收獲的季節,理應共同享受和品味耕耘的成果。
天大建筑學院與臺灣高校的交流始于1989年10月泰國曼谷的第1屆海峽兩岸建筑學術交流會,其后幾乎每年都有包括兩岸大學生參與的建筑設計競賽、夏令營和聯合課程設計等學術和教學交流活動。
2008年10月,天大建筑學院成功申請了教育部重點對臺交流項目“2008年兩岸大學生傳統建筑文化工作坊”,之后每年舉辦一次工作坊活動,一直持續至今,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擴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時交流的主要內容已從傳統建筑逐漸轉向風景園林,先后有成功大學、臺灣大學、臺灣“中原大學”、淡江大學、文化大學、東海大學、臺灣師范大學和輔仁大學等高校的數百名師生參加。特別是天大建筑學院風景園林系于2013年成功舉辦了“當代中國風景園林的教學與實踐——海峽兩岸風景園林學術高峰論壇”,極大地提高了天大在相關領域學術和教學交流的影響力。
25載轉瞬即逝,當年搭建這一橋梁的彭一剛、胡德君、趙利國、喻肇青等前輩大約就是我們現在的年齡,而今天的我們也不再年輕,但可喜的是如今有很多年輕的教師和學生參與其中。在這活動中大家不僅收獲了知識,更結下了友誼,成為老友新朋。特別需要提到的是臺灣高校的老師們給予我院風景園林學科非常大的支持和幫助,我們今天取得的好成績有他們的一份功勞,強烈建議給喻肇青、侯錦雄、林晏州、李素馨、吳秉聲、張俊彥和蔡淑美等臺灣老師頒發“兩岸交流貢獻獎”。
“2015兩岸大學生園林文化工作坊”于2015年10月15日-22日在天大舉行,同時舉辦了“寧適城市——北緯39度海港城市的新想象”研討會(會議主題采納東海大學蔡淑美老師的建議),并出版《天津大學·臺灣高校風景園林專業教師作品集》,獻給有120周年歷史的天大母校和尊敬的臺灣相關院校師生們。
曹磊,專業學歷:
天津大學建筑學本科碩士博士
學術經歷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風景園林系教授、系主任、風景園林學科帶頭人
天津大學建筑設計與規劃研究總院風景園林院常務副院長
天津市景觀生態化技術工程中心主任
天津市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
天津市規劃設計大師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理事
《中國園林》雜志編委
全國風景園林本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
全國風景園林研究生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主要研究領域
景觀遺產保護城市景觀水文與生態修復
作為學科負責人和學術帶頭人,曹磊教授積極推動傳統風景園林與遺產保護理論和現代生態技術的創新研究,從宏觀、中觀尺度探索區域及城市的可持續(文脈的延續和生態的可持續)景觀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并逐漸在全國高等院校風景園林領域中形成了自己的學科特色和優勢。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和探索實踐,天津大學風景園林系不僅取得教育部國家一級博士點授予權,風景園林專業被評為天津市重點學科,而且在2012年全國風景園林學科評估中獲得全國第五的成績。
在科學研究方面,區域及城市景觀的文脈延續和生態可持續是曹磊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他作為項目主持人完成國家、省部級縱向科研課題10余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的“基干空間形態定量研究的京杭大運河景觀遺產保護研究”“以景觀規劃設計為途徑的京津冀地區城市自然與人工水循環系統耦合方法研究”面上項目、住房與城鄉建設部資助的“環渤海地區城市景觀生態系統理論與應用研究——以天津為例”等3項科技發展計劃項目,以及天津市多項科研項目。曹磊教授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出版學術著作5部,在國內重要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作為第1作者、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0余篇。
在景觀規劃實踐創作方面,曹磊教授作為主持人完成重要的景觀規劃設計項目50余項,涵蓋濱水區景觀規劃設計、旅游區規劃設計、新城中心區景觀規劃設計、水生態環境修復以及城市復興改造設計等,其中8項獲得省部級以上設計獎,兩項獲得建設部設計獎。
喻肇青, 專業學歷:
英國雪菲爾哈倫大學都市與區域計劃研究所博士
學術經歷
臺灣“中原大學”建筑學系專任教授
臺灣“中原大學”設計學院代理院長
臺灣“中原大學”建筑學系系主任
專職實務經歷
Hall Goodhue Haisley & Barker, San Francisco
規劃師與建筑師,1978-1983年
美國舊金山都市計劃局規劃顧問
主要研究領域
都市設計建筑設計整體建筑研究
居住空間營造城市形態研究
喻肇青老師現為臺灣“中原大學”景觀系名譽教授,2014年退休前曾任設計學院院長、景觀系系主任、建筑系系主任,從事環境設計教育工作30余年。喻教授于1971年自母校建筑系畢業,后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建筑碩士學位,取得學位后,他在舊金山一家建筑與城市設計事務所工作并取得美國加州注冊建筑師資格。1983年他受聘回母校建筑系服務并創建了建筑研究所,成立都市設計研究室,之后陸續成立景觀系、原居民設計專班,構建了臺灣“中原大學”設計學院之環境設計專業教育體系。
喻老師教學、研究與實務工作的主題為永續城市及永續社區之空間規劃與營造。在教育工作上,他從專業反思的角度,進行空間規劃與設計的基礎教學與研究所教學,并以參與實踐的方式讓學生自真實中學習;在研究工作上,探討空間專業理想落實于真實生活的理論與方法,并從實踐中產生論述,在論述中進行反思,回饋實踐;在實務工作上,以永續環境與民眾參與的理念,進行都市設計及社區營造的實踐工作。
民間力量是臺灣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喻老師返臺后即加入祜生研究基金會,主持下世代居住規格與共生生態環境之空間組研究。同時,積極參與社會改革與文化資產保存活化工作,曾任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都市設計學會理事長,現任臺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理事長,近兩年則投入到美感教育的推動工作中。
李素馨,李素馨教授是一位對臺灣景觀建筑及休閑游憩發展相當有影響力的學者,在相關教學、研究與校務行政上皆有多年的執行經驗及心得。李教授獲得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公園及游憩管理博士學位、臺灣大學園藝學系碩士與學士學位,目前為臺灣師范大學地理系教授,曾任職金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逢甲大學建筑學系系主任,景觀與游憩研究所所長,以及臺灣景觀學會理事長、臺灣造園景觀學會副理事長、建筑學會學術團體委員等職。
李教授的研究興趣與教學領域包括景觀規劃設計、觀光地理、城市設計與更新、空間與社會、文化景觀、性別與空間研究、景觀評估、游憩管理以及環境行為研究等;曾獲得加拿大Faculty Research Program (FRP) Winner\\美國Fulbright Senior Faculty Award、日本TOYOTA基金會贊助研究,聯合國教育科學暨文化組織(UNESCO)補助研究等;多年來進行交流研究,曾為日本九州島大學訪問學者、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與華盛頓大學景觀建筑學系Fulbright訪問學者、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建筑學院訪問教授。
在實務項目部分,李教授曾經參與行政單位的多項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包括景觀評估、觀光發展、城鄉規劃、生境價值評估、道路景觀、文化景觀保存等,多篇研究論文發表于重要的學術期刊上,并出版專著《休閑游憩行為》《休閑游憩:理論與實務》《行為觀察與公園設計》與《景觀設計元素》等。李教授學養俱豐,經常受邀擔任審議與咨詢顧問,為環境影響評估、區域計劃、都市計劃、聚落與文化景觀、觀光與建筑設計等出謀劃策。
理論研究篇
再思環境規劃設計教育:一種美學的觀點
烏來原居民觀光地景與文化真實性之研究——以南勢溪流域原居民部落為例
地景、校園規劃與文化戰爭
時間的形狀:“淡水文化年歷”文化地圖的建構
聯結與實踐淡江建筑三年級設計教學的定位與策略
桃園桃林鐵道再生策略研究
學生實踐參與式設計理念之經驗分享:以輔仁大學景觀設計系學生參與宜蘭縣農村服務學習為例
以綠色基礎設施改善云林北港鎮觀光區發展策略
老街體驗價值及旅游特性對于場所依附影響之探討——以鹿港老街為例
花東縱谷景觀分析與景觀管制
中國古典園林技法于現代園林之應用
景觀生態、游憩使用行為、景觀與人之生理、心理研究
許漢珍大木匠司落篙技藝及“縫”字義之討論
兩河流域間的生態網絡建置策略——大甲溪與烏溪間的大肚山臺地
創作實踐篇
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景觀規劃設計
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七里海濕地保護與恢復規劃
于慶成雕塑園景觀規劃與設計
天津濱海一號景觀規劃設計
撫順大學校園景觀設計
烏海市濱河二期中央公園景觀設計
涿州永濟公園設計
張家口市宣化區鐘鼓樓商業街詳細方案設計
遼東灣新區宜居宜游新港城城市風貌研究
遼東灣新區旅游總體規劃
武夷山北城新區策劃及城市設計
河南新鄉縣市民活動廣場景觀設計
黃驊市天健湖文體公園景觀規劃設計
唐山市豐南沿海工業區環境提升規劃設計
頤和園賅春園遺址保護性展示規劃與復原設計研究
嘉義縣樸子溪流域生態園規劃、設計工作計劃
鹽水鎮興隆水月河塘綠色工程——第二期設計
大坑風景區休閑步道整體景觀資源委托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