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是以地球系統(包括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間)的過程與變化及其相互作用為研究對象的基礎學科。本書通過對地質學、海洋學、氣象學和天文學等的簡要介紹,旨在讓人們了解地球科學的基本原理。首先介紹了什么是地球科學,然后分七篇分別介紹了構成地球的物質、地表的形成過程、地球內部活動、地球的演化、海洋學、大氣學、天文學等。全書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示例,說明了地質、海洋、氣象和天文活動對生活的影響,同時說明了各學科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前 言
本書是地球科學導論課程的教材。全書包含7個單元,主要介紹地質學、海洋學、氣象學和天文學的基本主題與原理,內容廣泛,注重前沿信息,注重原理和概念的可讀性與用戶友好性,可作為無科學背景知識的本科生和相關人員的讀物。
新版特點
* 新編排方式。每章都從基本概念介紹開始,章首給出學習目標,節尾給出概念檢查,章末給出思考題。
* 概念檢查。章末的回顧內容與章首的學習目標相呼應,簡明扼要,突出重點。
* 無與倫比的視覺享受。提供200多幅高質量照片和衛星圖像,以及幾十幅地學插圖,且地圖和圖表常與照片搭配。此外,敘述中還夾雜了許多新圖表。
* 內容的更新和修訂。大學教材需要提供清晰易懂、準確、有吸引力且與時俱進的演示。本書的主要目標是為初學者提供可讀性強的最新知識,因此本書的每部分內容都進行了精挑細選,同時改進了許多討論、案例分析和實例。
與眾不同的特征
* 可讀性。本書的語言通俗易懂。眾多的標題和副標題可幫助學生跟進討論并明確每章的重要思想。新版的結構和寫作風格更為合理。
* 強調基本原理。雖然書中涉及不少熱點話題,但新版的主要關注點與之前各版本的關注點相同,都是為了提升學生對地球科學基本原理的理解。
* 強大的視覺組成。地球科學需要高度可視化,插圖和照片在導論性課程中起重要作用。如在之前的所有版本中那樣,插圖師Dennis Tasa與本書的作者密切合作,策劃并繪制了學生易于理解的表格、地圖、圖形和草圖。地質學家兼攝影師Michael Collier為本書提供子幾十張航空照片。
教學資源包
* MasteringGeology。提供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動態學習方式,關注課程目標,并回應學生的進步,有助于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和較難的概念,詳見www.masteringgeology.com。
* 教師手冊。內容包括概述、學習目標、教學方法、教師資源和每章的習題答案。
* TestGen試題庫(僅供下載)。TestGen是一個試題生成程序,教師能查看和編輯試題庫、生成試題,并以各種格式來打印試題。試題庫中包含800多道選擇題、正誤題、簡答題、填空題和論述題。試題庫也能轉換為Word格式并導入黑板。詳見www.pearsonhighered.com/irc。
致謝
編寫教材需要天賦并與多人合作,本書也是團隊努力的成果。感謝Andy Dunaway為本書投入的時間、精力與熱忱,感謝Crissy Dudonis對圖書撰寫進度的把控,感謝Derek Bacchus和Gary Hespenheide對本書的設計,感謝營銷經理Maureen Mclaughlin提供的意見和建議,感謝策劃編輯Jonathan
Cheney對本書修訂所提供的幫助。感謝Heidi Allgair領導的制作團隊。
感謝對本書作出重要貢獻的如下三人:負責文中所有插圖的Dennis Tasa;為本書提供許多照片的Michael Collier;負責書中二維碼制作的北弗吉尼亞社區學院地質學助理教授Callan Bentley。
感謝審閱本書的人士,他們是Winston
Crausaz、Chris Hansen、Miriam
Helen Hill、Paul Horton、Adam
Kalkstein、Kody Kuehnl、Judith
Lemons、Randal Mandock、Kevin
Marty、Gustavo Morales、Malcolm
Skinner。
最后感謝我們各自夫人Nancy Lutgens和Joanne Bannon的支持與鼓勵。
Frederick K. Lutgens
Edward J. Tarbuck
譯 者 序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了解、認識和愛護地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只有很好地掌握地球科學知識,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因此,地球科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本書是電子工業出版社根據社會的需求和人們對知識的苛求,選定出版的。
本書譯自于著名地球科學家Frederick K.
Lutgens和Edward J. Tarbuck編著的Foundations
of Earth Science, Seventh Edition一書,該書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世界上24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具有較大的學術影響力,是知識性和科學性極強的普及性讀物。全書包含7個單元16章,主要介紹地質學、海洋學、氣象學和天文學的基本主題與原理,內容廣泛,知識面寬,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圖文并茂,注重前沿信息。書中既有前沿問題聚焦,又有關鍵知識點和課后復習要點,內容既具有知識性和可讀性,又具有科普性,能最大可能地調動人們了解地球科學知識和學習地球科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本書的最大優點是,既可作為無地球科學背景知識的通俗讀物,又可作為大專或大學本科生修讀地球科學課程的教材。全書內容信息量大、前沿性強,既注重知識的原理性和概念的準確性,又具有內容的可讀性與用戶友好性。
本書是為自主學習而設計的。每章都從概念開始。每個學習目標都對應于該章的主要部分,并給出學生在學完一章后應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了解重點概念。在每章的每節后面都提供有概念檢測,以便學生在深入學習后面的內容之前,了解自己對重要概念的理解程度。每章最后都以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思考題結束,每章末的所有新內容都是對本書主動學習途徑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思考內容與章首的學習目標相呼應,簡明扼要,突出重點。本書具有無與倫比的視覺享受。除了200多幅高質量照片和衛星圖像外,還重新繪制了幾十幅地學插圖,體現了地球科學的高度可視化。插圖和圖表常與照片搭配以產生更好的效果,文字敘述中夾雜了許多新的圖表,以幫助讀者掌握相關內容。
本書的主要目標是為初學者提供可讀性強的最新知識,著眼于基本原理和教學過程的靈活性。為實現這一目標,每部分內容都有精挑細選的問題討論、案例分析和實例。眾多的標題和副標題可幫助學習者跟進討論并明確每章提出的重要思想。書中涉及的不少熱點話題,其主要關注點都是提升學習者對基本地球科學原理的理解和認識。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以使學習者掌握基本的地球科學知識原理和內容,滿足了解和認識地球系統以及進一步研究地球科學的需要。
全書主要由徐學純、梁琛岳、鄭琦、鄭常青翻譯,林波、徐久磊、韓曉萌、崔一兵、周曉萍、張慧明、孟兆海、鐘定鼎、劉云虎、董云峰、王照元、楊巖、郭騰達、石磊、宋旸、周梟等研究生做了大量具體的翻譯和校對工作,在此表示感謝。由于譯者的水平和能力所限,對原書中很多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還不能夠達到原作者的理想水平,很多翻譯內容表達還不夠準確,還存在很多不足和錯誤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譯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