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化百人會(以下簡稱“百人會”)是由關注中國信息化發展的一批中青年專家學者共同發起成立的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學術研究平臺。百人會致力于研判全球信息化趨勢、挑戰與機遇,研究中國信息化發展的重大前沿和戰略問題,深度解析信息化發展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發展方式轉變、社會轉型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為探索信息化時代的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貢獻智慧。
以互聯網為依托,數據資源為核心要素,信息技術為內生動力,融合創新為典型特征的信息經濟革故鼎新、大勢已現,自身發展及其對經濟輻射帶動作用均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信息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正成為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當前,物聯網正在飛速發展,全球信息經濟競爭的焦點正從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加速向物聯網延伸,我們正進入一個萬物互聯的新時代。在“物聯網+”時代,產業互聯網正在深刻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將為信息產業開辟經濟增長新空間、產業投資新方向和信息消費新市場。推動萬物互聯、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產業變革的新方向。
《信息經濟崛起——“物聯網+”時代產業轉型的路徑、模式與趨勢》由百人會聯合德勤公司共同發布,是對信息經濟研究連續發布的第三個年度報告。2016年報告繼承了2014年和2015年的研究成果,對全球、中國及省域信息經濟發展態勢進行了持續跟蹤,并重點聚焦于產業轉型發展,剖析了信息通信技術與產業融合的機制和路徑,研究了中國產業信息經濟的發展水平、特點、規律和趨勢,并圍繞“物聯網+”時代到來引發的新變革,探索了分享經濟、服務型制造等新業態的內涵、特征、機制和趨勢,力求為推動物聯網應用普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決策參考依據。
本書研究團隊由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執委領導安筱鵬負責組織研究工作,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何偉、孫克、汪明珠、王超賢,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陳杰、李君、竇克勤、付宇涵,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姚磊、袁曉慶,國家信息中心高太山,德勤公司董偉龍、張天兵、薛梓源、屈倩如、馬飛駿等作為課題組成員承擔了本課題的專題調研、數據整理、研究分析和報告撰寫工作。
在近一年的研究過程中,百人會徐愈、高新民、張新紅、余曉暉、吳君青、劉希儉等先后參加了討論和指導,并提出了重要意見和建議。我們也廣泛征求并吸收了中國信息化百人會成員的意見和建議。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魯春叢、辛勇飛、韋柳融、劉鐵志、張麗、張春飛、鄭安琪、尹昊智、施羽暇、楊思維、左鎧瑞、屠曉杰、金夏夏、王銳、王遠桂,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李蓓、邱君降、萬倫、胡鉑,為本書的研究方法、數據收集、案例分析等做了大量工作,百人會秘書處金建中、于鳳霞、曾明、隋偉等對課題研究提供了全面支持并承擔了后期編輯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致謝。
信息經濟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我國也正在向著“積極拓展網絡經濟空間”的目標不斷前進。信息經濟的研究,對于今天的中國有著非常重大、緊迫而現實的意義,百人會將不斷致力于信息經濟前沿理論和現實問題的思考和探索。
受限于研究水平及數據缺失等原因,本書所采用的測算模式及測算精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間,相關結論也是一家之言。尤其是部分數據源于第三方或企業級數據,難以全面反映各地真實水平,如存偏誤,敬請批評指正。歡迎廣大讀者和研究人員對本書改進提出寶貴意見。
“中國信息化百人會”,英文名為ChinaInfo100,由關注中國信息化發展的一批中青年專家學者共同發起成立的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學術研究平臺。研究中國信息化發展的重大前沿和戰略問題,深度解析信息化發展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發展方式轉變、社會轉型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為探索信息化時代的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貢獻智慧。
Contents
目 錄
緒論 1
一、研究意義 1
二、信息經濟的定義及類型 2
(一)基礎型信息經濟 3
(二)融合型信息經濟 4
(三)效率型信息經濟 4
(四)新生型信息經濟 4
(五)福利型信息經濟 5
三、信息經濟規模的測算 5
(一)測算方法 5
(二)測算范圍 7
上篇 總體篇
第一章 全球信息經濟發展態勢 11
一、信息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 11
二、融合型信息經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 15
三、基礎型信息經濟發展進入平穩增長期 17
四、新生型信息經濟蓬勃發展 22
五、以分享經濟為代表的福利型信息經濟新形態快速涌現 23
六、各國加快信息經濟戰略布局 27
七、面向信息經濟的國際治理體系深度調整 29
第二章 中國信息經濟發展態勢 31
一、信息經濟保持快速發展勢頭,規模優勢進一步凸顯 31
(一)信息經濟總體規模穩居世界第2位 31
(二)信息經濟占GDP的比重較低、增速較快 32
二、信息經濟占比與貢獻呈“雙高”態勢,正成為經濟
發展的重要引擎 33
(一)信息經濟占GDP比重繼續上升 33
(二)信息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持續提升 34
三、基礎型信息經濟平穩增長,融合型信息經濟的主導
地位不斷鞏固 36
(一)信息經濟內部結構演進呈明顯階段性特征,2007年是中國
信息經濟結構性變化的重要拐點 36
(二)基礎型信息經濟明顯復蘇,實現了近5年以來的最高增速 37
(三)融合型信息經濟仍是我國信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38
四、基礎型信息經濟結構趨于穩定,電子信息制造業比重企穩回升 39
(一)中國基礎型信息經濟內部結構趨于穩定 40
(二)核心技術不斷突破帶動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穩中有升 40
(三)電信業結構持續優化,網絡供給能力顯著增強 41
(四)互聯網產業持續崛起,與傳統產業跨界融合步伐不斷加快 43
(五)軟件產業保持了持續快速的發展態勢,工業軟件成為未來
發展新熱點 44
五、融合型信息經濟快速增長,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45
(一)2016年中國制造信息化指數為36.9,正由工業2.0向工業
3.0過渡 45
(二)制造業信息化的效益隨著集成范圍擴大與階段
躍升呈指數增長 46
(三)研發設計環節數字化水平持續提升,推動研發技術手段
創新及組織管理模式變革 48
(四)生產制造過程數字化水平穩步提升,進一步增強精細化
生產管控能力 49
(五)服務化轉型步伐加快,面向客戶需求的服務創新
不斷涌現 50
(六)融合型信息經濟催生新模式新業態,推動制造業
向高端化轉型 52
第三章 省域信息經濟發展態勢 59
一、省域信息經濟發展情況 59
(一)信息經濟規模區域差異明顯 59
(二)信息經濟呈現持續快速增長態勢 63
(三)信息經濟占GDP比重明顯提升 66
(四)基礎型信息經濟平穩發展 70
(五)融合型信息經濟突飛猛進 73
(六)新生型信息經濟快速成長 77
二、省域信息經濟驅動要素及基本特征 79
(一)創新要素驅動型省份信息經濟保持領先 81
(二)投入要素驅動型省份信息經濟增速加快 82
(三)綜合要素驅動型省份信息經濟加速趕超 84
中篇 產業篇
第四章 信息技術擴散與產業轉型路徑 89
一、信息技術-經濟范式加速形成 89
(一)云、網、端新基礎設施加速升級 91
(二)數據日益成為新的生產要素 93
(三)開放式創新體系不斷普及 96
(四)智能化新生產方式加快到來 97
(五)靈活型就業新方式快速興起 101
(六)平臺化產業新生態迅速崛起 103
(七)數字化生活新方式日益流行 105
(八)協同治理新模式逐漸形成 106
二、信息經濟內部傳導機制 108
(一)信息技術促進分工精細化與生產工具的智能化,
提升生產效率 109
(二)信息技術降低交易費用,提升交易效率 111
(三)信息技術凸顯網絡外部性,提升溢出效應 113
(四)信息技術促進產權組合泛在重構,提升產權利用效率 114
三、重點行業的信息經濟特征 116
(一)不同行業融合型信息經濟呈現明顯的差異性 117
(二)服務業具有成為信息密集型產業的天然優勢 118
(三)離散型制造業信息經濟比重高于流程型和混合型制造業 119
第五章 重點行業信息經濟發展現狀 121
一、行業信息經濟發展總體情況 121
(一)總體發展現狀 121
(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現狀 124
(三)新模式發展現狀 128
二、原材料行業信息經濟發展情況 132
(一)原材料行業信息經濟發展全景圖 132
(二)原材料重點行業信息經濟發展情況 135
(三)原材料行業信息經濟發展趨勢 140
三、裝備行業信息經濟發展情況 141
(一)裝備行業信息經濟發展全景圖 141
(二)裝備重點行業信息經濟發展情況 144
(三)裝備行業信息經濟發展趨勢 149
四、消費品行業信息經濟發展情況 152
(一)消費品行業信息經濟發展全景圖 152
(二)消費品重點行業信息經濟發展情況 154
(三)消費品行業信息經濟發展趨勢 161
第六章 信息經濟發展展望 163
一、深化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成為各國戰略
布局的重心,圍繞智能制造產業生態主導權的競爭愈演愈烈 165
(一)把發展信息經濟作為推動國家轉型的新動力已成為主要
經濟體的戰略共識 165
(二)推動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成為各國信息經濟戰略
布局的重心 166
(三)圍繞智能制造生態系統主導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166
二、物聯網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基礎設施,以新四基為核心的
技術和標準成為競爭制高點 167
(一)物聯網日益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基礎設施 168
(二)推動“新四基”創新發展成為技術競爭的制高點 169
(三)大力推行工業互聯網標準成為規則競爭的先手棋 175
三、開放化、平臺化成為產業演進升級新趨勢,產業協
同創新體系加速形成 176
(一)產業體系朝著開放化、平臺化演進的趨勢加快 176
(二)以平臺為基礎,由政府主導推動智能制造生態系統協同的
政產學研體系快速興起 177
(三)以市場為導向,由領軍企業主導推動智能制造生態系統
協同的產業聯盟快速涌現 178
四、信息通信技術與產業融合發展引發產業管理模式變革、
安全、包容、協作的網絡治理新體系加速構建 179
(一)物聯網標識管理和網絡安全治理在產業網絡治理體系中的
重要性日益凸顯 180
(二)構筑包容型產業管理模式成為網絡治理體系變革新趨勢 180
(三)政府主導、平臺自律、用戶參與的網絡協同治理
體系不斷完善 181
下篇 專題篇
第七章 釋放物聯網工業領域價值 185
一、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價值潛力 185
(一)物聯網與工業物聯網的概念區別 185
(二)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價值潛力 187
二、價值來源及體現 190
(一)物聯網的價值來源 190
(二)物聯網商業價值的體現 192
三、中國工業物聯網應用的價值體現 193
(一)應用現狀 193
(二)價值驅動 196
(三)未來趨勢 200
(四)主要挑戰 203
四、釋放工業物聯網的商業價值 206
(一)目光長遠、小處著手、價值驅動、快速升級 206
(二)關注產品生命周期和客戶生命周期 207
(三)強化大數據應用能力 207
(四)提升安全性 208
(五)生態系統里的定位和合作 209
第八章 信息經濟新模式新業態 211
一、分享經濟 211
(一)分享經濟的基本概念 212
(二)全球分享經濟發展態勢 214
(三)中國分享經濟發展現狀 215
(四)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217
(五)未來趨勢 218
二、工業電子商務 221
(一)工業電子商務概念 222
(二)中國工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222
(三)工業電子商務發展特征 229
(四)工業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232
(五)工業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233
三、服務型制造 234
(一)服務型制造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235
(二)服務型制造發展的動力機制 236
(三)我國服務型制造發展現狀 238
(四)服務型制造發展新趨勢 245
四、個性化定制 246
(一)個性化定制的特點和內涵 246
(二)個性化定制的發展現狀 248
(三)個性化定制的發展趨勢 252
附錄一 信息經濟數據測算方法 254
(一)信息經濟增長核算框架 254
(二)信息經濟增長核算步驟 254
附錄二 主要數據 258
附錄三 關于工業物聯網的調研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