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重點介紹了當前電子戰面臨的新威脅以及采用的新型對抗技術。全書共11章,第1章簡單介紹了本書的寫作目的和背景;第2章探討了電磁頻譜作戰域的特點以及與其他作戰域的關系,闡述了與電磁頻譜作戰域相關的基本概念和用語;第3章介紹了傳統的威脅雷達及雷達干擾技術;第4章概述了新型威脅雷達的技術改進,以及威脅的變化給電子戰帶來的影響;第5章全面論述了數字通信理論;第6章主要講述了無線電傳播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通信電子戰中的應用;第7章講述了通信威脅的巨大進步以及給電子戰帶來的新挑戰;第8章講述了數字射頻存儲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電子戰上的應用;第9章講述了與紅外武器和傳感器以及紅外對抗相關的原理、技術及發展現狀;第10章講述了雷達誘餌的作戰任務、工作原理以及部署方式等;第11章討論了電子支援系統與信號情報系統之間的差異。
本書是EW100系列暢銷書中的第4本(前三本分別是《EW101:電子戰基礎》、《EW102:電子戰進階》和《EW103:通信電子戰》,對傳統威脅進行了綜述,探討了21世紀以來雷達、通信和紅外領域中所出現的新威脅及其對抗技術的新發展,對電子戰領域的所有人而言,是一本內容豐富、易于理解的教科書式讀物。本書內容覆蓋面很廣,包括了頻譜戰、傳統雷達、新型威脅雷達、數字通信、傳統通信威脅、現代通信威脅、數字射頻存儲器、紅外威脅及其對抗、雷達誘餌以及電子支援與信號情報等內容,適合電子戰、雷達、通信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作戰及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或培訓機構的教材或參考資料。通過本書,讀者不僅可以從技術的角度了解傳統威脅的發展,同時能深刻地理解新一代威脅所帶來的挑戰。
隨著電磁頻譜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和突出,電磁頻譜正逐步演進成為獨立的作戰域,電子戰也加速向電磁頻譜戰轉型發展。在電子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中,電子戰作為一門對抗性的學科,其發展充滿了新的機遇,更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以往對傳統威脅行之有效的電子戰技術在面對新的威脅時有可能不再有效,亟需開發新的對抗技術和作戰模式。如何盡快找到新的對抗措施,開發出有效甚至是顛覆性的新技術,已成為全球電子戰界密切關注的焦點,也是電子戰技術人員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
相對于雷達、通信等領域的技術發展,電子戰技術的發展更加隱秘,在公開的文獻和討論中,幾乎看不見其工程應用研究報道,即使是理論性探討也不多見,權威的經典電子戰專著就更少。本書集中探討了電子戰面臨的新威脅和對抗技術的新發展,彌足珍貴。
本書是EW100系列暢銷書中的第4本(前三本分別是《EW101:電子戰基礎》、《EW102:電子戰進階》和《EW103:通信電子戰》)。書中用大量篇幅對傳統威脅進行了綜述,探討了本世紀以來雷達、通信和紅外領域所出現的新威脅以及其對抗技術的新發展,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教科書式讀物。本書內容全面、新穎,包括了頻譜戰、傳統雷達威脅、新型雷達威脅、傳統通信威脅、現代通信威脅、數字射頻存儲器、紅外威脅以及相應的對抗技術、雷達誘餌以及電子支援與信號情報等,是近年來電子戰領域不可多得的一本技術專著。通過本書,讀者可以從技術的角度了解傳統威脅的發展,同時能深刻地理解新一代威脅所帶來的挑戰。
本書的翻譯出版,得到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和電子信息控制重點實驗室領導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謝。在翻譯過程中,也得到國內廣大同行的關心和幫助,對此致以感謝。
本書覆蓋面廣,技術內容新,由于譯者技術水平和翻譯水平所限,對原著的一些意思把握不準,譯著中難免存在錯誤,敬請讀者指正。
譯 者
2017年6月
David L. Adamy擁有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和圣克拉拉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他已撰寫了多年的EW 101專欄。他也是軍隊和工業領域的EW專家(自豪地稱自己為烏鴉)。作為系統工程師、項目負責人、項目技術主管、項目經理,Adamy先生直接參與了從潛艇到太空等多種平臺的EW系統項目。
目 錄
第1章 引言1
第2章 頻譜戰3
2.1 戰爭的變化3
2.2 與傳播相關的特定問題4
2.3 連通4
2.3.1 最基本的連通5
2.3.2 連通需求5
2.3.3 遠程信息傳輸6
2.3.4 信息保真度7
2.4 干擾抑制9
2.4.1 擴展發射頻譜9
2.4.2 商用調頻廣播9
2.4.3 軍用擴頻信號10
2.5 信息傳遞的帶寬需求12
2.5.1 無鏈路的數據傳遞12
2.5.2 鏈路數據傳輸13
2.5.3 軟件的位置13
2.6 分布式軍事能力13
2.6.1 網絡中心戰14
2.7 傳輸安全與信息安全14
2.7.1 傳輸安全與傳輸帶寬16
2.7.2 帶寬限制16
2.8 賽博與電子戰17
2.8.1 賽博戰17
2.8.2 賽博攻擊17
2.8.3 賽博與電子戰之間的
相似之處18
2.8.4 賽博戰與電子戰之間的
區別19
2.9 帶寬折中19
2.9.1 對誤碼敏感的應用場景20
2.10 糾錯方法20
2.10.1 檢錯碼與糾錯碼21
2.10.2 分組碼的例子22
2.10.3 糾錯與帶寬22
2.11 電磁頻譜戰實踐22
2.11.1 作戰域23
2.12 密寫24
2.12.1 密寫與加密24
2.12.2 早期的密寫技術25
2.12.3 數字技術25
2.12.4 密寫與電磁頻譜戰的
關系26
2.12.5 如何對密寫進行探測26
2.13 鏈路干擾26
2.13.1 通信干擾26
2.13.2 干擾數字信號所需的
干信比27
2.13.3 對鏈路干擾的防護27
2.13.4 鏈路干擾的效應28
第3章 傳統雷達30
3.1 威脅參數30
3.1.1 典型的傳統地空導彈31
3.1.2 典型的傳統截獲雷達32
3.1.3 典型的高炮32
3.2 電子戰技術33
3.3 雷達干擾33
3.3.1 干信比34
3.3.2 自衛干擾34
3.3.3 遠距離干擾35
3.3.4 燒穿距離37
3.4 雷達干擾技術39
3.4.1 壓制干擾39
3.4.2 阻塞干擾39
3.4.3 瞄準式干擾39
3.4.4 掃頻瞄準式干擾40
3.4.5 欺騙干擾40
3.4.6 距離欺騙技術40
3.4.7 角度欺騙干擾41
3.4.8 頻率波門拖離43
3.4.9 干擾單脈沖雷達44
3.4.10 編隊干擾45
3.4.11 距離抑制編隊干擾45
3.4.12 閃爍46
3.4.13 地形彈射46
3.4.14 交叉極化干擾47
3.4.15 交叉眼干擾47
參考文獻49
第4章 下一代威脅雷達50
4.1 威脅雷達升級50
4.2 雷達電子防護技術51
4.2.1 推薦資料51
4.2.2 超低旁瓣51
4.2.3 降低旁瓣電平對電子戰的
影響52
4.2.4 旁瓣對消53
4.2.5 旁瓣消隱54
4.2.6 單脈沖雷達55
4.2.7 交叉極化干擾55
4.2.8 抗交叉極化56
4.2.9 線性調頻雷達56
4.2.10 巴克碼58
4.2.11 距離波門拖離59
4.2.12 AGC干擾60
4.2.13 噪聲干擾質量61
4.2.14 脈沖多普勒雷達的電子
防護特性61
4.2.15 脈沖多普勒雷達構成61
4.2.16 分離的目標62
4.2.17 相干干擾63
4.2.18 PD雷達中的模糊63
4.2.19 低、高、中PRF脈沖
多普勒雷達65
4.2.20 干擾檢測66
4.2.21 頻率分集66
4.2.22 PRF抖動66
4.2.23 干擾尋的68
4.3 地空導彈升級68
4.3.1 S-300系列69
4.3.2 SA-10及其改型69
4.3.3 SA-12及其改型71
4.3.4 SA-6升級71
4.3.5 SA-8升級71
4.3.6 MANPADS改型72
4.4 SAM截獲雷達改型72
4.5 AAA改型72
4.6 對電子戰的影響73
4.6.1 增大殺傷距離73
4.6.2 超低旁瓣73
4.6.3 相干旁瓣對消74
4.6.4 旁瓣消隱74
4.6.5 抗交叉極化74
4.6.6 脈沖壓縮74
4.6.7 單脈沖雷達74
4.6.8 脈沖多普勒雷達74
4.6.9 前沿跟蹤75
4.6.10 寬限窄電路75
4.6.11 燒穿模式75
4.6.12 頻率捷變75
4.6.13 PRF抖動75
4.6.14 干擾尋的能力76
4.6.15 改進型MANPADS76
4.6.16 改進型AAA76
參考文獻76
第5章 數字通信77
5.1 引言77
5.2 傳輸比特流77
5.2.1 傳輸比特率和信息比特率77
5.2.2 同步78
5.2.3 帶寬需求79
5.2.4 奇偶校驗和檢錯糾錯80
5.3 內容保真80
5.3.1 基本的保真技術80
5.3.2 奇偶校驗比特82
5.3.3 EDC82
5.3.4 交織83
5.3.5 保護內容的保真度83
5.4 數字信號調制83
5.4.1 每個波特攜帶一個比特的
調制83
5.4.2 誤碼率85
5.4.3 m元PSK86
5.4.4 I&Q調制87
5.4.5 不同調制方式下BER與
Eb/N0的關系87
5.4.6 高效的比特轉移調制88
5.5 數字鏈路規范89
5.5.1 鏈路規范89
5.5.2 鏈路余量89
5.5.3 靈敏度90
5.5.4 Eb/N0與RFSNR91
5.5.5 最大通信距離91
5.5.6 最小通信距離92
5.5.7 數據率92
5.5.8 誤碼率93
5.5.9 角跟蹤速度93
5.5.10 鏈路帶寬和天線類型93
5.5.11 氣象因素94
5.5.12 抗欺騙保護96
5.6 抗干擾余量96
5.7 鏈路余量的具體計算97
5.8 天線對準損耗98
5.9 數字化圖像98
5.9.1 視頻壓縮99
5.9.2 前向糾錯100
5.10 碼100
參考文獻103
第6章 傳統的通信威脅104
6.1 引言104
6.2 通信電子戰104
6.3 單向鏈路104
6.4 傳播損耗模型107
6.4.1 視距傳播107
6.4.2 雙徑傳播108
6.4.3 雙徑傳播的最小天線高度110
6.4.4 天線很低的情況111
6.4.5 菲涅耳區111
6.4.6 復雜反射環境112
6.4.7 峰刃繞射112
6.4.8 KED的計算114
6.5 對敵方通信信號的截獲115
6.5.1 對定向傳輸的截獲115
6.5.2 對非定向傳輸的截獲116
6.5.3 機載截獲系統117
6.5.4 非LOS截獲117
6.5.5 強信號環境下對弱信號的
截獲119
6.5.6 搜索通信輻射源120
6.5.7 戰場通信環境121
6.5.8 一種有用的搜索工具121
6.5.9 技術因素122
6.5.10 數字調諧接收機122
6.5.11 影響搜索速度的實際
因素124
6.5.12 窄帶搜索舉例124
6.5.13 增加接收機帶寬126
6.5.14 增加測向儀126
6.5.15 用數字化接收機搜索127
6.6 通信輻射源定位128
6.6.1 三角定位128
6.6.2 單站定位130
6.6.3 其他定位方法131
6.6.4 均方根誤差131
6.6.5 校準132
6.6.6 圓概率誤差132
6.6.7 橢圓概率誤差133
6.6.8 站址和對北134
6.6.9 中等精度的輻射源定位
方法136
6.6.10 沃特森-瓦特測向方法137
6.6.11 多普勒測向方法138
6.6.12 定位精度139
6.6.13 高精度的方法140
6.6.14 單基線干涉儀140
6.6.15 多基線精確干涉儀143
6.6.16 相關干涉儀143
6.6.17 精確的輻射源定位方法144
6.6.18 TDOA144
6.6.19 等時線146
6.6.20 FDOA147
6.6.21 頻率差的測量149
6.6.22 TDOA和FDOA的結合149
6.6.23 TDOA和FDOA輻射源
定位系統的CEP計算150
6.6.24 TDOA和FDOA精度的
閉定表達式150
6.6.25 散點圖151
6.6.26 對LPI輻射源的精確定位152
6.7 通信干擾152
6.7.1 對接收機的干擾153
6.7.2 對網絡的干擾153
6.7.3 干信比154
6.7.4 傳播模型154
6.7.5 地基通信干擾155
6.7.6 公式簡化156
6.7.7 機載通信干擾157
6.7.8 高空通信干擾機157
6.7.9 防區內干擾158
6.7.10 干擾微波頻段的無人機
鏈路159
參考文獻161
第7章 現代通信威脅162
7.1 引言162
7.2 低截獲概率通信信號162
7.2.1 處理增益163
7.2.2 抗干擾優勢163
7.2.3 LPI信號必須是數字信號164
7.3 跳頻信號164
7.3.1 慢速跳頻和快速跳頻165
7.3.2 慢速跳頻166
7.3.3 快速跳頻167
7.3.4 抗干擾優勢167
7.3.5 阻塞干擾168
7.3.6 部分帶寬干擾169
7.3.7 掃頻干擾170
7.3.8 跟蹤式干擾機170
7.3.9 FFT時間171
7.3.10 跟蹤干擾的傳播延遲172
7.3.11 可用的干擾時間172
7.3.12 慢速跳頻和快速跳頻173
7.4 線性調頻信號173
7.4.1 寬帶線性掃描173
7.4.2 對每個比特進行線性
調頻174
7.4.3 并行二進制通道175
7.4.4 脈沖位置多樣化的單通道176
7.5 直接序列擴頻信號177
7.5.1 對DSSS接收機進行干擾178
7.5.2 壓制干擾178
7.5.3 脈沖干擾179
7.5.4 抵近干擾179
7.6 DSSS和跳頻179
7.7 對己方的誤傷180
7.7.1 誤傷鏈路180
7.7.2 誤傷最小化181
7.8 對LPI發射機的精確定位183
7.9 對手機進行干擾183
7.9.1 手機系統183
7.9.2 模擬系統184
7.9.3 GSM系統185
7.9.4 CDMA系統185
7.9.5 對手機進行干擾186
7.9.6 從地面對上行鏈路
進行干擾186
7.9.7 從空中對上行鏈路
進行干擾187
7.9.8 從地面對下行數據鏈
進行干擾188
7.9.9 從空中對下行鏈路
進行干擾189
參考書目189
第8章 數字射頻存儲器190
8.1 DRFM結構框圖190
8.2 寬帶DRFM191
8.3 窄帶DRFM192
8.4 DRFM的功能192
8.5 相干干擾193
8.5.1 提升有效J/S193
8.5.2 箔條194
8.5.3 距離門拖引干擾194
8.5.4 雷達積累時間195
8.5.5 連續波信號195
8.6 對威脅信號的分析196
8.6.1 頻率多樣性196
8.6.2 脈間跳頻196
8.7 非相干干擾方法197
8.8 跟隨干擾198
8.9 雷達分辨單元198
8.9.1 脈沖壓縮雷達199
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