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業夢》分為院士夢與企業夢兩部分,分別以院士和企業家為切入點,述說中國工業發展中的點滴故事。1.院士夢部分,邀請國內工業領域相關的知名院士,通過院士口述、專人訪談整理的方式,挖掘整理院士在科研生涯中親身經歷的工業領域的事件、創新及突破,以“人物故事”的方式呈現,更好面向公眾傳播,弘揚科學精神、展現行業巨擘風范、留存珍貴史料、擴大行業社會影響力。2.企業夢部分,以工業領域相關代表企業人物為對象,通過人物口述、專人訪談的方式,展現“小企業大夢想”,通過人物的成長講述工業的發展。
《大國工業夢》有助于傳播工業文化,擴大行業社會影響力,展現工業文化。適合各行各業,尤其是制造業及其相關從業者閱讀。
序言一
2013 年,第一次參加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那一年程開甲院士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他被攙扶著走上主席臺,發表獲獎感言。當他講到“我今年已經92 歲,我終于可以說:我把我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奉獻給了國防科技事業,我也終于實現了我小時候的夢想,成為了一名科學家。”在那一瞬間,我淚流滿面,使勁兒地鼓掌,從手掌感覺生疼到麻木。后來,這一句話,像是刻印在了腦海里,無時無刻不在回響。
2016 年,開始擔任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科技成果評價與轉化服務中心的專家委員會主任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科學家們。因為眾多的會議和出差調研活動,與科學家們的交流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每每聽他們給我講(他們)曾經年輕時候的中國以及很多科研中的故事;講那一段段為了一個科研問題,多少晝夜不吃不睡,不僅不知疲憊還異常興奮的往事;講他們親身經歷的中國工業發展的歷程;講他們腦海里中國的未來。我就像小草吮吸甘露一樣,每天接收無限的能量。但遺憾的是,前一段時日,他們還在非常認真地幫助和支持我的工作,還在拿到專家聘書時俏皮地調侃“我在你領導下啊”,還在以長輩的身份告訴我要注意身體,要多吃一點;后一段時日,便久病不能再當面聆聽他們的教誨。一邊為他們的缺席大國工業夢.indd 5 2018/1/31 15:29:31vi而感到遺憾,一邊也為科學家們的寶貴經驗不能永久分享社會、分享后人而感到遺憾。后來,去“兩彈城”鄧稼先老先生故居,看到他在病重時給毛主席寫的親筆信,走進他的臥室,再坐在他用過的辦公桌前。追思先賢,欲語無言,對于獻身中國工業的科學家們,說什么都太過單薄。源于此,心中一直想出一部《中國工業發展史》,全程記錄他們的科研事跡,記錄屬于他們的青春,記錄中國工業跨越式發展進程的背后故事,記錄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探索和奮斗精神。必須要有這么一本書,告訴青年人,告訴后來人,是誰讓中國強大?他們用盡一生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他們默默無聞地奉獻,他們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工作,不貪圖生活,也無暇娛樂,似乎他們就是為這一件事情而生。
然而,這些讓中國真正強大的偉人,這些為中國科技事業做出杰出貢獻的院士,他們多已人至暮年,他們的智慧需要傳承,他們的故事需要傳揚,他們的經驗需要傳播,他們的事跡需要傳頌;他們的偉大應該也必須讓社會知曉,讓歷史銘記。
航材院、高能所,預警機,制造強國……曹春曉、王貽芳、王小謨、柳百成……院士們說“我們不需要被歌頌,只是希望能給政策制定者、科研工作者,給企業家提供一些借鑒就好”。我希望《大國工業夢》能夠帶著讀者走進他們,去領略什么是粒子對撞機,什么是預警機,什么是航空發動機,以及制造強國的源起。讓90 后、00 后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王者榮耀”!什么才是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從小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大國工業夢.indd 6 2018/1/31 15:29:31vii醞釀本書的時候,一直在想:工業精神的精髓是什么?都有誰能夠稱之為中國工業榜樣?冥想之際,忽然靈感如一道閃電闖入腦海。如果說科學家群體是構成《大國工業夢》的靈魂,那么《大國工業夢》的軀干必然是中國的企業家群體。
企業家“entrepreneur”一詞來源于法語,其原意是指“冒險事業的經營者或組織者”。企業家從入勢的判斷與果敢,取勢的執著與韌性,借勢的氣度與視野,運勢的權謀與制衡,到最終大勢的趨向自然與超越自然,既踐行著馬克思所說的“科學絕不是一種自私自利的享樂,有幸能夠致力于科學研究的人,首先應該拿自己的學識為人類服務”的科學家精神,也彰顯著敢為人先、勇于創新擔當的企業家精神實質。宋志平說“企業家是國家的戰略資源!眳栆詫幷f“引導企業家樹立崇高理想信念,把優秀企業家開拓創新的精神一代代傳下去! 在工業發展歷程中,優秀的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是改革創新、推動工業發展的重要主體和關鍵要素。
源于此,誕生了《大國工業夢》的另一篇《企業夢》。惟精惟一,鑄就世界冠軍的張道才;產業新貴,軌道交通的女俠吳佩芳;照亮未來,天使走進實體制造的王一川;前沿擔當,聯合創新支撐的CEPC 產業促進會。他們踐行著工業強基夢、隱形冠軍夢、中小企業夢、科技強國夢,歷經艱辛、矢志不渝,他們用堅韌、勇敢與智慧的步伐使夢想走向現實;蛟S是因為對企業太熟悉了,所以訪問的環節多由同事代勞了,可當后來看到文字,更加了解到他們那些隱藏在背后的故事,心中不由酸楚,各種的艱辛如果沒有這樣的場合,沒有這樣的一本書,也許永遠都會被珍藏于各人內心深處。但,當真的拿出來說的時候,他們大國工業夢.indd 7 2018/1/31 15:29:31viii又都輕描淡寫,而有過同樣過往的我,感同身受,可以將他們所說畫面十足的還原,仿若歷歷在目,他們是一個個值得歌頌的勝利的英雄。他們的偉大即使沒有襯托,沒有光環,也依然耀眼奪目。
本書的編撰和出版遇到了很多的困難與阻礙,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幫助,終于不負眾望與讀者見面。希望她如燈塔一般,在你遇到挫折的時候,捧起她,她不是片刻寬慰的雞湯,而是能給予你走出困境的啟迪;當你面對人生抉擇的時候,捧起她,智慧便噴薄而出;當你萬般疲憊的時候,捧起她,她能如陽光一般溫暖你的心靈。感謝所有院士、企業家,以及編委會同仁為本書付出的愛與辛苦!2018 年1 月5 日于北京
序言二
據有關資料記載的光譜研究結果表明,太空中確有主要由金元素構成的星星。不知道它在哪里,也無意去探求。只知道我們身邊就有一群金子般的科學家,盡其一生在為一個偉大的目標——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夢而奮斗。今天,當中國從未如此接近幾代人為之奮斗的理想時,這些前輩精英的心路和奮斗歷程,是不可多得、無法復制的寶貴財富,是經得起百煉的真金子。
驚聞1 月9 日,兩彈一星功臣袁承業、中國氣動彈性專業奠基人管德兩位大師去世,痛徹心扉。從2000 年國家設立最高科技技術獎開始,已有29 位科學家獲獎,然而如今仍健在的只有17 位。真擔心稍微的耽擱,就會變成無以言表的遺憾。源于此,我們啟動了“閃閃的金星”搶救計劃,以期愿聽到更多造夢者們的心聲。2017 年9 月25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對新時期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造就優秀企業家隊伍、強化年輕一代企業家培育,做出了整體安排和部署,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企業家隊伍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標志著對優秀企業家精神的保護和弘揚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文件精神的貫徹落實,必將對培育和壯大我國企業家隊伍,更好調動廣大企業家積極性、主動性、大國工業夢.indd 9 2018/1/31 15:29:31x創造性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深刻領會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意義。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是企業統帥和靈魂,是改革創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對更好發揮企業家才能、體現企業家作用、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談及企業家精神,指出“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要“激發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才能”;要“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專心創新創業”;要“加快培養造就國際一流的經濟學家、具有國際視野的企業家”;并且希望廣大企業家“繼續發揚‘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闖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敢于擔當,勇于作為”,為國家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發揮更大作用。當前我國經濟面臨新常態的機遇與挑戰,更加需要振奮企業家精神,需要企業家敢于擔當、勇于突破、積極作為,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引領企業煥發創新發展活力。準確把握新時期優秀企業家精神突出時代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優秀企業家精神,就是要讓企業家精神生生不息、代代傳承。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廣大企業家發揚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企業家精神,敢于挑戰傳統體制束縛,深化企業改革,轉換經營機制,增強企業活力。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廣大企業家勇于擔當市場經濟主體的重任,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善于應對各種挑戰,凸顯了企業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廣大企業家拓展國際視野,積極落實“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大國工業夢.indd 102018/1/31 15:29:31xi
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涌現了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廣大企業家發揚勇于創新精神,不僅在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上取得新進展,而且在市場創新、模式創新、制度創新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近年來“雙創”的全面開展,正在推動企業家群體茁壯成長,他們面臨著與以前所不同的創業發展環境,面臨著實體經濟發展動能衰落的挑戰與壓力,需要培育具有新時期時代特征的優秀企業家精神與之相適應。顯然,針對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時代背景,以及實體經濟不景氣與消費升級的客觀要求,敢于擔當、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與追求卓越應是新時期我國企業家精神的鮮明時代特征。振興實體經濟,需要重振企業家精神,只有弘揚敢于擔當的精神,才能不被短期高利所誘惑,才能始終堅守實業發展;只有弘揚創新發展的精神,才能不斷深化改革,持續進行創新投入,向改革要紅利,以創新謀發展,從而夯實實體經濟發展基礎,增強實體經濟發展動能;只有弘揚專注品質與追求卓越的精神,才能不斷提高產品品質,增強產品競爭力,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
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轉化聯盟(如下簡稱"科技成果轉化聯盟”)聯盟成立于2016年10月28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指導,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作為主管單位。聯盟圍繞制造業相關領域,以支撐政府、服務企業為宗旨,以促進先進、成熟、適用的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和產業化為目標,強化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產業科技創新和技術進度的能力,搭建科技成果推廣轉化服務平臺,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重大科技成果和行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轉移和擴散,支撐軍民兩用的雙向轉移,促進部署高校、行業科研院所與行業企業和地方省市產學研合作,為廣大工業企業,高校及院所提供"一站式”成果轉化中介服務,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改造。聯盟通過匯聚服務需求,整合產業資源,加強相互合作,致力于提升聯盟成員的群體競爭力,樹立行業服務品質保障的風向標,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科技成果轉化快速發展。
序言一
序言二
第一篇 院士夢
曹春曉——鈦之夢
柳百成——制造強國夢
王小謨——中國預警機之夢
王貽芳——大型對撞機之夢
第二篇 企業夢
隱形冠軍夢——惟精惟一,鑄就世界冠軍
工業強基夢——產業新貴,軌道交通女英俠
中小企業夢——照亮未來,天使轉向實體制造
科技強國夢——前沿擔當,聯合創新建支撐
附錄Ⅰ 歷年國家高科學技術獎獲獎情況
附錄Ⅱ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一等獎獲獎項目
附錄Ⅲ 企業介紹
后記
《大國工業夢》:
結緣雷達
從1961年王小謨在南京14所參加工作,主要負責583三坐標雷達的研制,到20世紀70年代參與“三線建設”前往貴州都勻建設38所,在雷達研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再到20世紀90年代初調離38所赴北京參與預警機的引進與自主研制工作。王小謨院士將自己的工作經歷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南京第14研究所。我第一次接觸到我國第一部三坐標引導雷達583,第一次接觸到計算機,第一次參加“四清”運動,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許許多多的“第一次”里,我遇到了好師長、好同事。我聽到了很多老一輩雷達專家艱苦創業的故事,無疑,我站在了前人的肩上,開始了一個新的起點!
第二階段是在貴州和安徽第38研究所。我經歷了事業上的一波三折、命運的沉浮、職務的升遷,等等。在三線建設時期,我和我的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在研制383三坐標雷達的過程中,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受到了時任電子工業部部長江澤民的高度評價。1984年,383三坐標雷達在國慶閱兵時立了功,并獲得“空軍紅星兵器”的榮譽稱號!之后,三坐標雷達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987年,我受到鄧小平同志接見。在貴州三線時期的20年,是出成果的20年,也是技術水平、管理思想成熟的20年!在這一時期,我先后獲得貴州省勞動模范、首批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
第三階段是在北京工作。我的職務由38所所長升至中國電子工業總公司軍工局局長、電子工業部預研局局長、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委秘書長等?蒲蓄I域也由中國防空雷達轉為預警機的研究。
——王小謨口述,2014年
初識“583”
1961年,大學畢業的王小謨被分配到國防部第10研究院,經過培訓后王小謨進入到10院南京14所工作,擔任技術員,在整架場負責雷達的維護。南京14所前身是國民黨時期的一個雷達修配廠,不少老一輩雷達專家都曾在這里工作過。比如雷達顯示方面的專家戴季江,研制出我國第一部自行設計警戒雷達的徐脈衍以及帶領團隊研制成多部新型雷達的通信、雷達技術專家申仲義等。老一輩專家艱苦創業的精神讓年輕的王小謨受益匪淺。事實上,此后的研究工作中,有各種各樣的風雨不斷考驗他,而王小謨在困難面前未曾低過頭。
早期的雷達只能給出目標的距離和方位的二維坐標,從20世紀60年代起,包含高度的三坐標雷達成為當時雷達技術研究的熱點領域。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代號為583的三坐標雷達被列入蘇聯援助中國的項目,14所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開始了583雷達的研制工作。1960年,中蘇關系破裂,蘇聯撤走了援助專家,只留下厚厚一沓手稿。
1962年,由于王小謨工作表現突出,而583三坐標雷達的研制工作又處于停滯的狀態,組織決定讓王小謨開始研制我國第一部三坐標引導雷達。室主任薛國偉找到王小謨,開門見山地說:“你負責做583三坐標雷達吧!碑敃r迫切需要研制出我國自己的雷達裝備部隊,否則一旦敵人入侵,雷達失靈,必然會給部隊、給國家帶來嚴重損失。接到這個任務,王小謨倍感壓力。學了十幾年的俄文,其實用得很少,英語和數學更是障礙。他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因此通過加倍的努力去追趕優秀的同志,如果別人用一小時,王小謨就用兩個小時來學習。那段時期,他早上起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背單詞,閱讀英語文獻的時候一邊翻閱一邊查詞典,不上街不看電影,幾乎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來補課。就這樣一年后,付出有了回報,王小謨的英語和數學都有了明顯進展,開始能讀懂一些專業文獻。
1963年,14所成立了583三坐標雷達總體組,張廣義任組長,王小謨任副組長。上級要求自行研制的三坐標雷達威力大、起點高,并組織全國的力量研制相參速調管、計算機和晶體管等,希望器件和雷達能夠趕上國際先進水平。為實現遠距離三坐標同時測量,583總體組提出了仰角采用的多波束、相掃、頻掃等多套方案,但是覺得不夠滿意,因為多波束性能好但設備復雜;相掃技術先進但不成熟、難度太大;頻掃雖然簡單,但威力范圍、數據率和精度矛盾突出。
在一篇資料的啟發下,王小謨創造性地提出了脈內掃頻的方法,簡化了復雜的雷達高頻系統,解決了三坐標雷達的技術難關——威力、精度、時間的矛盾,比國外專家提出相同方法早了一年。最后該方案獲得國家批準,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方案,也因這個項目,他被提為副總設計師。
正當他如饑似渴地鉆研雷達技術時,1966年,他被派到蘇北溧陽的農村搞“四清”。半年后從溧陽回到14所時,所里正在“鬧革命”。1967年,當時已是研究室副主任的王小謨,受到“批判”,被“打入”DJS—21機房管計算機。這對他來說,也可謂是因禍得福。14所這臺計算機故障很多,也許是工程師對電子元器件特有的敏感,王小謨一邊學習計算機知識,一邊測試排查所有的插件,發現問題主要出自三極管斷腿,分析是機房設計存在問題,在改良了機房的排風系統后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說:“我感謝這段時間,因為在這里,我切實掌握了計算機,為后來把計算機技術應用到三坐標雷達上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了研制583雷達,上級調集了10院的所有力量,14所負責總成,12所、13所、15所負責提供配套件,大家團結一心為583雷達的研制出力。而當583雷達就要成功時,王小謨被扣上了“反動學術權威”帽子,再次被取消了參與項目的資格。
1969年,軍管會進駐14所,王小謨回研究室抓革命促生產,確定為去三線人員,并于12月底出發到貴州都勻38所。雖然困難重重,14所還是在1970年生產出了583樣機,這對583項目團隊來說也是一種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