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基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體系建設研究,提出了區域物流協同與物聯網可持續發展新常態理論、作用機理、生態鏈演化機理,形成了新型信息經濟形態與學科體系。提出了重點推進互聯網 高效物流行動計劃,構建一帶一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中心布局規劃,建立區域物流物聯網服務組織網絡化、服務機制與標準體系,形成區域物流物聯網服務產業聯動發展戰略模式和生態服務體系發展路徑。充分利用物聯網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發展優勢與區位聯動效應,建設生態物流物聯網體系,解決了服務網點建設、產業協同、多產業聯動發展等問題,構建出一套適合前期區域低碳物流可持續發展模式。
前言《物聯網與區域物流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體系建設研究》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體系建設研究(11BGL098)的研究成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體系建設研究提出可持續發展新常態理論、作用機理,以及區域物流協同與物聯網生態鏈演化機理,形成新型物流網信息經濟形態與學科體系;構建一帶一路重要有機銜接門戶、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中心布局規劃;推進互聯網 高效物流行動計劃,建立區域物流物聯網服務組織網絡化、服務機制與標準體系,建立融合的跨區域物流統一資源體系,形成區域物流物聯網服務產業聯動發展戰略模式和生態服務體系發展路徑。項目在研究期間,先后組織了30多次在國內各省市進行的全方位智能物流應用與發展調研,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浙江、重慶及大連、西安,還包括廣西的南寧、崇左、玉林、北海、欽州、防城、柳州、梧州、貴港、來賓、河池、賀州、桂林、百色14個地市。對招商局集團及其下屬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西公司、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廣西西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廣西高速物流有限公司、廣西興桂物流有限公司、舟山港務管理局及舟山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廣東中外運股份有限公司等120多家國內大中型企業和各級管理部門進行調研。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參與交流,通過不定期的會議、小范圍探討等方式,以延伸性探討方式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范圍內探索建立物流與物聯網技術服務體系創新發展路徑與模式。以工程化、項目化、措施化、策略化貫穿整個項目研究內容,成果形成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體系總體規劃、物流物聯網服務機制與標準體系、物流物聯網服務產業聯動發展戰略模式選擇、物流物聯網生態環境構建對策。一帶一路戰略環境下,以物流企業聯盟、物聯網技術構建物流供應鏈網絡體系,提升物流園區作用,發展第三方與第四方物流服務,形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的信息整合與資源共享體系,在自由貿易區與多經濟區域聯合運輸、物流單證以及便利作業等方面提供專門支持和物流服務。在分析江海、海陸、邊海優勢聯動效應和多元化、集聚化、信息化多業聯動效應,以及系統化、標準化、智能化技術服務聯動效應的基礎上,提出物流物聯網與制造業、農業、商貿業、旅游業等聯動發展的切入點。從生態基礎、生態模式、生態進化三個方面研究分析了區域物流物聯網生態服務體系,提出從搭建大數據區域物流信息環境、構建基于組織結構網絡化的高效物流體系、發展基于技術差異化與信息均等化的終端式服務、建設運力生態圈、實現可追溯的透明物流服務過程管理等方面構建區域物流物聯網生態環境。利用物聯網技術優勢與區位聯動效應,以標準化建設促進資源共享與信息互通,建設生態物流物聯網體系,解決了服務網點建設、產業協同、多產業聯動發展等問題,實現區域低碳物流可持續發展。項目成果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促進了中國東盟信息港、廣西西江水運物流網、珠江西江流域智能過閘系統、廣西西江水運物流網建設;取得系列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物流物聯網地方標準化;與企業協同創新,促進了一批專利和軟件成果實現轉化,社會影響和效益明顯。本成果在研究與撰寫過程中得到了課題組成果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謝!
林興志,男,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教授,電子科技大學軟件工程碩士,廣西高等學校高水平創新團隊帶頭人,廣西高等學校優秀人才資助計劃人選。研究方向:物聯網與北斗衛星導航技術應用。主要社會學術兼職:廣西感知物聯網生產力促進中心理事長,廣西物聯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廣西船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理事,中國位置網絡服務聯盟理事,廣西計算機學會理事。主要工作業績:(1)項目研究:主持國家級與省部級等項目20多項,其中主持國家級項目3項;主要參與省部級等項目30多項;主持4項開發項目成果鑒定為"國內領先水平。(2)專利等知識產權:授權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13項;主持編制廣西地方標準4項;獲得軟件著作權31項、南寧市工業新產品12項。(3)專著論文:出版專著4部、編著2部,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與國外權威期刊(EI/ISTP)公開發表專業論文40多篇,主編教材1部。(4)獲獎(全部排名1):獲得2013、2015廣西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2014北斗衛星導航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2014南寧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第十二次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項、第十四次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項;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和三等獎2項,"十一五廣西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項;其他獎項10多項。
目錄
第一章 區域物流物聯網服務體系相關理論1
第一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體系界定1
一、中國東盟自貿區與廣西多區域界定1
二、物流物聯網服務體系與新業態界定3
三、區域物流物聯網服務體系與互聯網 關聯發展4
第二節 物流物聯網研究與發展現狀5
一、國外物流物聯網研究與發展5
(一)跨區域現代物流貨代聯盟與組織5
(二)物流供應鏈與產業服務7
(三)第三第四方物流跨領域服務8
(四)國防科技延伸民用科技領域10
(五)基于國家發展戰略的物流物聯網服務11
二、國內物流物聯網研究與發展12
(一)區域優勢服務發展12
(二)保稅物流外向內導模式13
(三)大數據購買服務14
(四)物流組織發展15
第三節 物流物聯網服務體系建設理論闡述16
一、物聯網環境下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理論16
(一)物聯網環境下的現代物流學基本核心理論16
(二)物流多業聯動理論18
(三)物流多式聯運理論19
(四)第三第四方物流理論19
(五)保稅物流理論20
(六)生態物流理論21
二、物流物聯網信息經濟形態與作用機理22
三、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可持續發展新常態理論23
第二章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體系發展特征與問題研究24
第一節 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體系特征24
一、中國東盟自貿區與一帶一路物流物聯網多業態集聚協同發展24
二、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合作與同城化發展26
三、中國東盟保稅物流體系與產業聯動發展27
第二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問題分析29
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服務體制與技術機制問題29
(一)物流基礎結構薄弱29
(二)貿易協定差異與物流壁壘有待突破29
(三)次區域合作機制與廣西多區域合作行動計劃有待進一步
落實30
(四)物流聯動體制與技術機制不相融合30
二、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供應鏈與第三、第四方服務網絡問題31
(一)以網絡信息為鏈條的物流基礎網絡有待形成31
(二)第三方物流未能實現供應鏈終端用戶延伸31
(三)第四方物流發展緩慢32
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物流組織網絡化建設與統一物聯網公共服務問題33
(一)區域物流產業聯盟與組織有待形成33
(二)區域信息資源共享與互動反應機制缺失33
(三)區域物流組織網絡化建設有待加強34
(四)區域統一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尚未形成35
(五)區域物聯網公共服務體系與區域統一標準體系缺失與
異構35
四、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物流生態環境問題36
(一)物流生態技術發展滯后36
(二)網點化綠色物流網絡體系有待建設36
(三)物流碳交易互約體制欠缺37
五、區域物流技術服務均等化與標準體系建設問題37
(一)區域物流技術差異化過大與信息服務均等化欠缺37
(二)終端式物流物聯網網絡化服務模式亟需建立38
(三)物流物聯網行業與技術標準有待完善與對接39
(四)物流工具一體化程度偏低39
(五)作業一貫化標準體系有待建設40
第三節 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發展趨勢40
一、多方共建共贏中國東盟物流物聯網服務聯盟跨境發展40
二、信息服務均等化促進中國東盟互聯網 高效物流技術
發展41
三、循環經濟體系促進中國東盟物流物聯網生態環境可持續
發展42
四、中國東盟跨境金融與保稅物流集聚發展43
五、區域物流服務向農村延伸發展43
第三章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體系總體規劃45
第一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物流物聯網服務網絡中心布局
規劃45
一、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網絡中心整體布局45
(一)一帶一路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整體布局45
(二)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網點建設49
(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多區域合作關聯發展52
二、打造中國東盟物流物聯網技術服務聯動中心55
(一)中國東盟物流物聯網技術服務聯動中心建設55
(二)融合多級異構信息平臺培養第三方物聯網服務產業57
(三)中國東盟智能物流工具一體化服務產業集聚模式
發展59
三、廣西智慧物流基礎設施與園區建設61
(一)廣西智慧物流園區集聚帶建設61
(二)廣西智慧物流港口產業鏈建設64
(三)廣西智慧物流倉儲網點化建設66
(四)廣西智慧物流配送中心規劃69
(五)廣西智慧鐵路與水路一體化建設70
(六)多區域合作區港聯動與海空港聯動發展72
四、中國東盟智能交通物流網絡建設工程73
(一)專項一:基礎設施建設74
(二)專項二:智能交通物流運輸服務網絡建設74
(三)專項三:海上智能物流運輸保障網建設74
第二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物流物聯網服務組織網絡化建設75
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物流物聯網技術服務新業態驅動
架構75
二、構建中國東盟多業聯動產業體系驅動服務模型77
三、建立中國東盟物流物聯網虛擬化組織79
四、打造中國東盟物流物聯網信息經濟金融引擎價值鏈82
第三節 中國東盟物流物聯網公共服務支撐云平臺83
一、中國東盟物流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總體技術云架構83
二、構建廣西多區域合作基于開放共建的聯動服務模型86
三、建設中國東盟資源一體化的統一信息服務平臺88
(一)建設中國東盟物流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88
(二)建設基于中間件的跨區域多源異構融合系統90
(三)建設基于多用戶的點面聯結全息云平臺體系92
四、建設中國東盟物流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工程94
(一)專項一:物流物聯網大數據平臺建設94
(二)專項二:物聯網硬件節點服務平臺建設94
(三)專項三:公共云計算服務平臺建設95
第四章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機制與標準體系建設96
第一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戰略
合作與實施機制建設96
一、突破中國東盟國際物流壁壘、發展雙邊關系技術促進
機制96
二、跨區域物流協同發展機制建設98
(一)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協同體制建設99
(二)廣西跨區域物流物聯網服務協作體系建設100
(三)跨區域統一納稅機制101
三、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保稅物流促進機制建設102
四、廣西傳統物流企業向物聯網新業態轉型104
第二節 中國東盟與廣西物流物聯網標準化建設106
一、中國東盟與廣西標準化建設邏輯框架106
二、中國東盟與廣西行業、企業的物流物聯網標準化107
(一)推進區域行業標準化建設107
(二)發展廣西物流企業標準化109
三、中國東盟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工具一體化與作業一
貫化111
(一)發展中國東盟物流工具一體化111
(二)推進中國東盟物流作業一貫化112
(三)形成中國東盟物流一體化與一貫化管理模式114
四、建設中國東盟異構信息互聯互通融合標準化115
(一)中國東盟基礎數據標準化建設115
(二)中國東盟第三第四方物流物聯網異構數據標準化
建設116
(三)形成中國東盟信息變更跟蹤與標準更新機制118
五、中國東盟與廣西多區域合作標準化趨同體系發展120
(一)中國東盟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標準發展
特性120
(二)建立中國東盟與廣西多區域合作標準協調機制122
(三)建立中國東盟與廣西多區域合作準則認可與標準等效
機制123
六、中國東盟標準化建設工程124
(一)專項一:行業與企業標準化建設125
(二)專項二:物流工具一體化與作業一貫化建設125
(三)專項三:信息標準化建設126
(四)專項四:多區域標準化趨同體系建設126
第三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物流物聯網政策平臺建設126
一、搭建中國東盟多級聯動物流物聯網政策平臺架構126
二、打造區域法制驅動規范體系128
三、促進跨區域物流科技與互聯網金融政策平臺協同發展129
四、中國東盟政策平臺建設工程131
(一)專項一:政策協同體系建設131
(二)專項二:區域多級聯動物流技術政策平臺建設131
第五章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物聯網服務產業聯動發展戰略模式選擇133
第一節 加快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業與制造業產業聯動與物聯網服務升級133
一、推動廣西傳統制造業沿襲機制從擁有向控制轉變133
二、推進區域制造業與第三第四方物流協同發展134
三、推進跨區域物流服務產品創新135
第二節 推動廣西多區域合作農業與冷鏈物流聯動發展137
一、推動廣西多區域合作農業與冷鏈物流產業鏈創新服務137
二、推動廣西多區域合作農業基地物流加工與冷鏈物流一體化
建設138
三、推動可控式冷鏈智能追溯聯動系統建設140
第三節 促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商貿物流業區域
聯動與對接142
一、促進中國東盟區域性商流與物流融合性分離142
二、促進中國東盟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配送模式創新發展143
(一)廣西冷鏈物流配送模式創新143
(二)區域終端物流配送模式創新143
三、促進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節點與商業網點有序銜接144
第四節 中國東盟自貿區旅游業與物流物聯網服務互動發展145
一、中國東盟區域旅游物流牽制與促進145
二、發展中國東盟與廣西多區域合作旅游物流網絡眾包146
三、推進中國東盟旅游區物流減量與循環148
第五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廣西多區域合作物流金融服務協同
發展149
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供應鏈物流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