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會計評論(第8卷)(第1期)(總第15期)》刊登的文章以原創性實證學術論文為主,反映學科前沿和應用研究的**進展,適于從事本學科學術研究的人員閱讀,可作為本學科博士生、碩士生教學內容,也適合會計準則制定者和證券監管者參考。
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的層次劃分,各準則制定機構均認為相關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預測價值,那么公允價值的預測能力是否也左右著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本文提出,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源于公允價值面向未來的特征,即公允價值對未來收益的預測能力。本文以交易性金融工具公允價值對未來收益的預測模型的回歸殘差,代理公允價值的預測能力,檢驗公允價值的預測能力對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的影響,結果表明,交易性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預測能力對其價值相關性有正向影響,交易性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隨著公允價值預測能力的提高而增強。
本文研究貢獻在于,基于交易性金融工具視角,研究發現公允價值對未來收益的預測能力優于歷史成本,以及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隨著公允價值的預測能力的提高而增強的經驗證據,發展了有關公允價值預測能力的研究文獻。本文以公允價值估值最為可靠的交易性金融工具為對象進行研究,并將研究樣本擴展到全體A股上市公司,研究結果支持了Cantrell等(2014)的推測:如果公允價值是可靠的,公允價值應比歷史成本更具預測能力。另外,拓展了Evans等(2014)僅檢驗了單一的債券投資公允價值的預測能力的研究,本文同時用價格模型和收益模型檢驗公允價值的預測能力對其價值相關性的影響,預測能力的度量也使用了兩種方法,從而使結論更加穩健。
本文后面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獻綜述與假設提出;第三部分是研究設計;
第四部分是實證結果與分析;最后是結論。
二、文獻綜述與假設提出
(一)公允價值的預測能力
18世紀英國的產業革命發生后,隨著專業化分工的發展和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經營所需資金僅靠有限的幾個投資者和債權人已遠不能滿足需要,股份公司這一組織形式使得企業可在證券市場上向眾多投資者和債權人進行籌資。隨著社會化募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籌資方式,證券市場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社會化募資使得股份公司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從原來的一個或少數幾個,發展到數量眾多且相對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