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模型與機制》是一部探討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模型與機制的著作。《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模型與機制》以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理論為基點,系統梳理了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的內涵,系統構建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結合相應的綜合評價模型方法,建立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模型;從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的利益相關者角度,在明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機制的具體內涵基礎上,依次探討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方法的優化、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程序的優化、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監督的優化,并設計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機制的保障體系。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模型與機制》內容新穎,緊扣時代熱點,可為信息管理與科學評價研究人員及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提供理論參考,又可為哲學社會科學管理、教育管理等部門提供實踐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公共管理、教育管理等專業師生的教材或參考書。
第1章 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概述
1.1 創新與創新能力
1.2 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的內涵
1.3 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的概念與特征
1.4 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的形成機制
1.5 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的構成要素
第2章 綜合評價的模型方法
2.1 線性加權和函數法
2.2 主成分分析法
2.3 模糊綜合評價法
2.4 灰色關聯分析法
第3章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3.1 評價指標體系的功能
3.2 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思路
3.3 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3.4 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
第4章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模型的構建
4.1 單個指標的評價
4.2 設計指標權重
4.3 構建綜合評價模型
第5章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的利益相關者分析
5.1 利益相關者的概念
5.2 利益相關者的分類
5.3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利益相關者的界定
5.4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
第6章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機制內涵分析
6.1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利益相關者關系模型
6.2 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利益相關者間的主要利益關系
6.3 評價中利益相關者的角色重疊與角色轉化
6.4 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機制
第7章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方法的優化
7.1 國內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常用方法
7.2 360度評價概述
7.3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360度評價的優勢
7.4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方法的優化
7.5 結語
第8章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程序的優化
8.1 當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程序存在的不足
8.2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程序優化的價值標準
8.3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程序優化的基本要求
8.4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程序優化的要素設計
8.5 結語
第9章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監督的優化
9.1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監督的存在問題
9.2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監督的基本原則
9.3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監督體系的理想框架
9.4 優化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監督的基本思路
9.5 優化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監督的主要措施
9.6 結語
第10章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機制的保障體系
10.1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能力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價值
10.2 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總體框架
10.3 評價機制保障體系的具體構建策略
10.4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