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豐富,其調研歷時10年,涉及幾十家大陸和臺灣案例企業與數百家制造企業。多份調研報告受到經濟管理部門、企業和領導的重視與肯定。對企業升級,建設制造強國,參與全球競爭具有重要的應用參考價值。
隨著經濟新常態和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為主體的青年的就業不容樂觀,為促進大學生就業,必須找到合適的解決路徑。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這就意味著創業被提到了國家層面。創業者需要創業社區,社區需要互動交流的平臺。正是為了因應這一時代主題,對創業社交平臺的設計和構建問題展開研究與探討,有著極其重要的時代和現實意義。
近年來,國內各大門戶網站的微博以及開心網、人人網等社交網絡發展迅猛,用戶規模不斷壯大,這為社交求職提供了平臺。智研咨詢集團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社交網絡全景評估與行業前景預測報告》指出,社交網絡平臺如今已經形成了“網絡廣告+增值服務+社交游戲”為主的成熟模式。到2020年中國社交網絡市場規模將接近400億元。
社交網絡在互聯網的汪洋中如魚得水,其傳播速度之快、范圍覆蓋之廣、分享率之高,無不令人驚嘆。因此,對于招聘企業和求職者來說,借助社交平臺進行招聘求職是一個極具創新性和價值性的途徑。
社交招聘自身具有天然的優勢。與傳統的線下招聘相比,線上招聘有成本低廉、受眾面廣、高效的特點。而與普通的招聘網站相比,社交網站招聘則具有更強的互動性。對于求職者來說,他們選擇社交網站進行求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交網站除了方便快捷之外,還能夠提供求職者與招聘企業的互動平臺,使得信息充分傳遞。比如,求職者可以通過職業社交網站提前了解,一旦發現合適的職位還能通過在線留言直接與企業溝通,這便占據了很大的時間優勢。同時,對于招聘企業來說,由于求職者通過社交網站向HR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這些信息不僅僅在職業領域,還包括個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HR能夠更充分地了解求職者。總之,通過社交網站進行求職招聘,無論對于求職者還是招聘企業,都更加便捷、簡單。此外,社交招聘利用其傳統功能屬性進行招聘,包括具有垂直性質的好友模式等,這相比傳統在線招聘撒網式的方式,職業社交招聘的目標更加精準。例如,社交網站可以根據求職者好友圈子的推薦等找到匹配度高的工作。
創業社交平臺的構建主要包括創業者、投資者、創業關系人三類人群。由于創業者的兩大人才需求特征:緊迫性和可信性。對于創業者數據庫,提出了*個針對數據庫平臺的作用問題:能否做到通過數據庫平臺對創業者的信息進行精準匹配?如果數據庫可以解決人才的誠信問題,將節省大量招聘成本,并會成為一大品牌特色。創業者數據庫包括創業案例庫,可以按照行業分類,設計創業企業失敗成功的案例庫,這也同創業教育實務有密切關系,設想中的運作方式是案例庫創辦初期創業企業可以免費入庫,數據庫成熟之后每年以政府指導的方式發布各種創業企業的案例,入庫企業可以被更多的投資者和興趣者看到。對于投資者數據庫,對于大型社交平臺的線下活動,可以讓投資者有針對性地介入,并且可以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引入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對于創業關系人數據庫,這是針對潛在的一群人,他們性質并不確定,可能是潛在的創業者,可能是潛在的投資者,也可能是潛在的創業者或投資者的支持者。平臺就是對接作用,將不認識的人連接,在平臺上發生有價值的碰撞,起到對接個人需求的資源作用。關于創業者數據庫的問題,人才數據庫搭建的深度是有待商討的,人才匹配的問題是一個大問題,包括創業者和項目匹配、創業者和團隊匹配,涉及創業者心理層面、技能層面以及經驗層面等問題。如果數據庫可以用極快的速度給創業者匹配合伙人,那么該數據庫需要有一定的信效度,所以該數據庫的體量一定很大。創業者數據庫要從淺入深,做淺層數據平臺搭建。問題是:該數據庫體量大,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金錢,需要在匹配模型構建后不斷驗證其準確性。
全書共分為九章。*章——導言,第二章——“互聯網+”時代創業社交平臺發展現狀,第三章——“互聯網+”時代創業社交平臺的功能定位,第四章——“互聯網+”時代創業社交平臺的構建與規劃,第五章——“互聯網+”時代創業社交平臺的商業邏輯,第六章——“互聯網+”時代創業模式與創業團隊學習地圖,第七章——“互聯網+”時代創業社交平臺的媒體推廣,第八章——“互聯網+”時代創業社交平臺的風險對策,第九章——“互聯網+”時代創業社交平臺案例研究。
以上的研究成果是通過科研團隊深入調研、實地研究得出的,具有原創性、獨創性,對青年創業社區的構建完善、青年創業社區社交平臺的建設具有較強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意義,更難能可貴的是,其研究成果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直接參與到創業中去,為大學生在現階段的創業教育提供豐富的實踐資源,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作者徐明
2016年4月13日
于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毛蘊詩, 經濟學博士,比利時魯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企業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法國GrenobleEcole de Management DBA 導師;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兼任《管理科學學報》、《學術研究》、《珞珈管理評論》、臺灣《中山管理評論》等多家雜志編委。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商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學科評審組成員、廣東省學位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經濟學會副會長、武漢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省政府參事。現主要致力于企業轉型升級、企業國際化經營、企業成長與重構、市場結構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已獨立完成和主持承擔了30 多項*、省級、國際合作項目以及橫向課題,出版著作、教材20 余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百余篇。
導言向“全球價值鏈”理論提出挑戰
第一章對中國企業升級的基本認識
第一節大而待強的 “中國制造”
一、 加工貿易與純粹組裝占較大比重
二、 有品牌的中國組裝——沒有中國芯
三、 零部件制造附加值較低
四、 專用設備制造能力薄弱,技術含量低
五、 以中國為銷售網點的合資制造
六、 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合資制造
七、 基于模仿創新的自主制造
八、 基于原始創新的自主制造
第二節企業升級的壓力與背景
一、 全球經濟放緩,歐債危機影響對外貿易
二、 前期人民幣升值,加大出口貿易壓力
三、 用工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
四、 企業面對反傾銷、質量環境認證等貿易壁壘處于被動局面
五、 出口退稅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影響出口商品結構
六、 環境保護的壓力早已存在
七、 “新常態” 下經濟增長平穩化與增長動力多元化的特點,對產業轉型
升級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節企業升級的機遇與空間
一、 從 “中國制造” 到 “市場在中國”
二、 行業邊界模糊與產業之間的交叉融合
三、 我國企業升級存在很大的空間
第四節傳統制造企業升級的重要性
一、 在多重視角的背景之下,須重新審視我國傳統制造企業的現狀和問題
二、 立足新興經濟體實踐,深入挖掘傳統制造企業邁向中高端業務環節的
動因及其作用機制
三、 “新常態” 情景下和 “互聯網+” 趨勢下,更須關注轉型升級的多元化
發展路徑
四、 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有利于提煉出企業決策與政府政策建議
第二章有關企業升級的文獻研究
第一節相關研究綜述
一、 研究文獻概覽與研究類型、研究內容分布
二、 研究文獻回顧與前沿問題研究
第二節微笑曲線、全球價值鏈及其相關研究
一、 微笑曲線與對偶微笑曲線
二、 企業升級路徑選擇模型
三、 企業升級的類型與微笑曲線的擬合
第三節有關全球價值鏈與重構全球價值鏈的研究
一、 全球價值鏈與國際分工理論的相關研究
二、 全球價值鏈重構的相關研究
三、 現有研究述評
第三章升級案例研究
第一節廣東德豪潤達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 案例企業與調研過程簡介
二、 案例分析
三、 事實發現
第二節深圳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 案例企業與調研過程簡介
二、 案例分析
三、 事實發現
第三節東莞臺升家具有限公司
一、 案例企業與調研過程簡介
二、 基于升級的“OEM企業反向收購”概念的提出與理論框架構建
三、 案例分析
四、 事實發現與研究貢獻
第四節廈門蒙發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廣東伊立浦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 案例企業與調研過程簡介
二、 “ODM高級階段”概念的提出
三、 案例分析
四、 事實發現
第五節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一、 案例企業與調研過程簡介
二、 案例分析
三、 事實發現
第六節廣東奧馬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 案例企業與調研過程簡介
二、 案例分析
三、 事實發現
第七節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一、 案例企業與調研過程簡介
二、 案例分析
三、 事實發現
第八節廣東宜華木業股份有限公司
一、 案例企業與調研過程簡介
二、 案例分析
三、 事實發現
第九節廣州互太紡織有限公司
一、 案例企業與調研過程簡介
二、 案例分析
三、 事實發現
第十節深圳南天油粕工業有限公司
一、 案例企業與調研過程簡介
二、案例分析
三、 事實發現
第十一節深圳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
一、 案例企業與調研過程簡介
二、 案例分析
三、 事實發現
第十二節廣東奧飛動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 案例企業與調研過程簡介
二、 案例分析
第十三節廣州尚品宅配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一、 案例企業與調研過程簡介
二、 案例分析
三、 事實發現
第四章從企業升級到產業整體升級的經驗研究
第一節大陸空調產業整體升級
一、 大陸空調產業簡介
二、 大陸空調產業現狀
三、 升級路徑分析
第二節臺灣自行車產業整體升級
一、 臺灣自行車產業簡介
二、 中國大陸與中國臺灣地區的自行車產業對比
三、 臺灣自行車產業集群的升級
四、 臺灣自行車產業的整體升級分析
第五章企業升級的實證研究
第一節企業升級路徑測量量表開發——基于制造型企業的實證研究
一、 企業升級路徑的研究方法、編碼及初步量表
二、 企業升級路徑測量量表的預測試
三、 企業升級路徑測量量表的復測及效度檢驗
四、 二階驗證性因子分析
第二節企業升級動因、路徑與績效的實證研究
一、 理論基礎與假設提出
二、 研究方法
三、 假設檢驗與結果
四、 研究結論與討論
五、 實踐啟示與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第六章重構全球價值鏈——理論模型、命題與案例擬合
第一節重構全球價值鏈的理論模型與命題
一、 研究方法
二、 理論探討與構建:重構全球價值鏈的基本含義與基本命題
第二節案例分析與討論:捷安特由代工邁向世界第一品牌
一、 案例企業與調研過程簡介
二、 案例企業數據處理
三、 案例分析
四、 案例討論
第七章結語——從企業轉型升級到重構全球價值鏈
一、 研究結論與理論貢獻
二、 實踐啟示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十年磨一劍
第三章升級案例研究
*節廣東德豪潤達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 案例企業與調研過程簡介
1996年5月,廣東德豪潤達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德豪潤達)創立于珠海。自創立以來,德豪潤達一直從事小家電業務的研發與制造,是全球知名的小家電制造企業之一。
2009年以來,公司通過收購和兼并,正式進入LED行業。德豪潤達通過垂直整合,構建了“外延片/芯片—封裝—應用”(燈具、顯示屏生產和銷售)的LED全產業鏈。德豪潤達通過技術創新、規模、成本構建競爭優勢,以中國大陸為中心,在中國香港、美國、日本、德國設立分支機構,逐步形成依托中心市場為輻射界點的全球格局,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技術和中國設計,產品榮獲多項歐洲設計大獎。旗下銳拓LED顯示屏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目前,德豪潤達形成了小家電和LED雙主業協同發展的業務格局,旗下全資及控股企業共20余家,員工15 000余人,擁有珠海、蕪湖、中山、深圳、大連、揚州和蚌埠七大研發與制造基地。德豪潤達連續多年被評為“廣東省百強民營企業”“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
國內學者對德豪潤達的研究甚少。劉煒、劉逸和李郇(2010)研究了德豪潤達企業創新網絡的演變過程,指出德豪潤達起初位于全球產業價值鏈中附加值*低的制造和裝配環節,以 OEM的形式為國際小家電巨頭做代工。隨著企業自身技術不斷累積,德豪潤達的技術創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強,并且掌握了一些核心技術,進入了 ODM業務領域。
本次研究的一手資料及數據為筆者團隊調研所得。筆者團隊于2013年10月赴珠海對案例企業的副總經理、部門經理、總經理秘書等進行了深度訪談。之后再次赴珠海訪談,并根據研究需要,通過發送電子郵件和電話訪問進行了后續追蹤調研,獲取該公司的*新資料。同時,我們整理了大量文獻資料。二手數據主要來源于企業網站、相關行業數據庫、國家統計局數據、行業協會數據、相關新聞報道等。
二、 案例分析
(一) 以傳統小家電企業起步,通過OEM與ODM的方式,實現制造能力的提升和資源積累
德豪潤達的創始人王冬雷具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敢于冒險的企業家精神。1991年,王冬雷從《參考消息》上的一篇文章中發掘到了商機。這篇文章提到了當年美國新產品的銷量排名,其中“面包機”排名第二,僅次于筆記本電腦。1996年王冬雷辭掉公職,帶著自身研發的面包機技術到珠海創立了德豪潤達公司,2001年將其更名為廣東德豪潤達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將產品線不斷延伸到電炸鍋、電水煲、咖啡機、食物處理器等小家電產品上。產品的多元化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德豪潤達成長為國內第二大的小家電制造企業。
德豪潤達并不僅僅滿足于國內市場份額的增長,而是找準時機進入國際市場。公司借助為沃爾瑪代工生產打開了美國市場。借助沃爾瑪強大的銷售渠道,德豪潤達質優價廉的產品在美國市場大受歡迎。從此,德豪潤達逐漸跟國外大公司、大客戶和多個國際知名品牌以OEM、ODM的方式進行合作,共同開發設計新產品。1999年,德豪潤達的全球面包機市場占有率達到40%,位列全球*。其后完善了小家電產品線,生產的烤爐、烤箱系列產品銷售占全球市場總量的30%,電炸鍋系列的銷量占全球總量的20%。
2004年,德豪潤達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成了中小企業版首批上市的八家企業之一。上市之后隨即收購了北美電器(ACA)70%的股份,取得了ACA在亞太地區的品牌使用權,進軍國內高端小家電市場。目前,德豪潤達已成為具有全球規模和技術領先的小家電制造企業。
(二) 外部環境變化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利潤率持續下降,企業發展亟須轉型升級
公司在上市后,經營形勢卻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小家電產業鏈各環節的成本都普遍上升。德豪潤達小家電產品的主要原材料為金屬材板、塑膠粒子和銅材等,材料成本占了產品生產成本的70%。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國內市場原油和銅、鐵等大宗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直接增加了德豪潤達的采購成本;油價的飆升也導致了電力價格、交通運輸費用等的增加;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我國企業的用工成本也大幅增加。
此外,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也給以出口貿易為主的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德豪潤達小家電業務以外銷為主。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使公司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價格上漲,公司出口市場競爭優勢有所削弱。國家對出口退稅率的調整也對企業的經營產生影響。我國自2007年7月1日起,取消、下調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國家對小家電的出口退稅額從原先的17%降到了13%,這給以小家電外銷為主的德豪潤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2003年以后,德豪潤達的小家電業務的利潤連年下降。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德豪潤達出現了虧損,遇到了發展的瓶頸。如表31所示。
表312003—2008年德豪潤達小家電業務收入及利潤
單位:萬元
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
2008
主營業務收入109 532159 563206 988177 383193 550252 253
利潤總額8 4514 8869967654 548-6 851
根據公司年度業績報告整理。
(三) 立足相關性資源,尋求企業新的發展方向,全面布局LED新興行業上、中、下游
經濟形勢的變化給小家電業務帶來了巨大沖擊,迫使德豪潤達尋求新的發展方向。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德豪潤達接觸了LED這一新興行業。為了深入了解進入LED行業的可行性,德豪潤達做了整整兩年的前景調研和考察,其中包括技術、人才、資金等各環節。
小家電行業和LED行業,一個是成熟飽和的傳統產業,一個是節能環保的高新產業,看似兩個迥異的行業,實際上有共通之處。一方面,兩者的成型產品都需要塑料、金屬等原材料;另一方面,兩者的生產制造流程、品質管控手段、供應商資源、銷售資源均可以移植和共享。此外,自2007年起國家實行有利于節能和環境保護的產業政策,限制發展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發展節能環保型產業。
經過一番調研,德豪潤達堅信自身的技術研發、品質控制、低成本制造及全球銷售渠道等優勢可以順利移植到LED項目上。2009年8月,經過董事會決議,德豪潤達決定以并購的方式進入LED產業。
LED產業的上游是外延和芯片,是LED產業的關鍵環節,也是附加值*高的環節;中游是封裝,主要依賴資金實力和精細化管理能力;下游是顯示和照明,市場極為分散,應用特點千差萬別,主要依賴應用創新和經營管理。在切入LED行業的過程中,德豪潤達首先選擇介入技術含量較低的LED中下游環節。德豪潤達首先通過收購廣東健宏達封裝廠,介入LED中游環節。隨即又收購了做戶外顯示屏的深圳銳拓公司,進入下游環節,占據了產業鏈中游、下游的兩個重要環節。但是德豪潤達在向LED上游環節擴展的過程中遇到了瓶頸。一方面,上游芯片供貨不足。當時主要的芯片生產廠商集中在臺灣地區,產能不大,只能提供德豪潤達訂單的30%。芯片供貨不足給德豪潤達的生產帶來了不利影響。另一方面,芯片成本占成品總成本近40%,芯片的研發與制造是LED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外延和芯片的制造設備MOCVD非常昂貴,每臺約300萬美元,當時的德豪潤達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均不具備足夠的條件去自主開發上游外延芯片。
2009年,江蘇揚州市在國內首次推出了對LED芯片的補貼,規定企業每購買一臺MOCVD設備,給予800萬~1 000萬元的補貼。在揚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德豪潤達購買了30臺MOCVD設備,并在當地投資建廠。2010年,在蕪湖市政府的幫助下,德豪潤達完成了15億元的定向增發,解決了設備引進、廠房建設的問題。此外,由于國家及各地方政府對新興產業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節能減排政策的持續推行,德豪潤達 LED 業務享有較多的政府補貼(主要為“科技三項”財政補貼資金與 MOCVD 設備研究開發補貼資金),如表32所示。
表32德豪潤達歷年所獲的政府補貼
單位:萬元
政府補助項目“LED芯片生產項目”重大產業化項目資助資金
MOCVD設備研究開發補貼資金攤銷
“科技三項”財政補貼資金
研發及技術創新補貼和獎勵
2009年———329
2010年——26 527100
2011年48130292 378673
2012年2131 36014 84050
2013年上半年—2201 07445
資料來源:根據公司調研、公司年報整理。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德豪潤達加快了打通全產業鏈的步伐:先后購買了上百臺MOCVD設備,為LED芯片的研發和生產提供物質保障;注重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推動LED產品的不斷升級。公司*終完成LED的產業布局,其過程如表33所示。
表33德豪潤達整合LED產業鏈過程
環節事業部措施
上游LED芯片事業部2011年籌集資金以購買LED外延和芯片的制造設備MOCVD;通過與韓國EpiValley公司合作,獲得了該公司近400項外延和芯片技術的授權
中游
LED封裝事業部
2009年年初,引入戰略投資者廣東健隆達,隨后出資億元控股臺山健隆并受讓廣東健隆達、恩平健隆兩家公司與LED業務相關的全部固定資產,成功涉足LED封裝領域
下游
LED顯示事業部2009年8月收購國內戶外LED顯示屏領域極具競爭力的深圳銳拓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打開應用市場
LED照明事業部
2012年12月,德豪潤達收購了雷士照明205%的股權,成為雷士照明公司*大的單一股東。這次收購不僅獲取了雷士照明的品牌,還獲取了其國內外分銷渠道
資料來源:根據公司調研、公司年報整理。
(四) 致力于技術創新,占領行業制高點
創新一直是德豪潤達的主旋律。德豪潤達視技術創新為企業發展的動力,致力于用技術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市場話語權,用創新能力作為德豪潤達可持續發展的支點。
1小家電領域:堅持自主創新,獲取自主知識產權
1998年,德豪潤達成立了產品研究所。2004年2月,德豪潤達又設立了企業博士后工作站。在小家電方面,德豪潤達擁有300余名工程師組成的產品研發中心,是廣東省科技廳批準的“廣東省智能化小家電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每年自主完成產品開發超過200項,擁有500余項技術專利,先后發明全球*臺全塑面包機、全球*臺直流電機驅動快速烘烤面包機、全球*臺光波烤箱、全球*臺自動恒溫電控室外烤爐等產品,創新能力位居行業前列。
2LED領域:合作創新掌握核心關鍵技術
在LED領域,德豪潤達同樣將技術創新視為重中之重。LED 產業是一個技術引導型產業,核心技術和專利決定了企業在產業鏈的地位與利潤分配。在LED產業鏈中,LED外延芯片和LED外延晶片約占行業70%的利潤,LED應用約占10%~20%,LED封裝則低于10%。除了依靠自主研發實現創新與升級之外,收購核心技術也是幫助德豪潤達實現技術跨越的重要手段。
在LED上游光引擎制造(外延/芯片/封裝)領域,德豪潤達通過合資設立德豪(香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間接獲得了韓國Epivalley 產品的版權、專利和專有技術,包括核心的PSS 專利(圖形襯底)等。通過收購,德豪潤達獲得了韓國Epivalley公司近400項外延和芯片技術的授權,成了國內極少數掌握LED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突破了LED的專利壁壘。
如表34所示,德豪潤達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研發實力雄厚。德豪潤達每年的研發投入基本占銷售收入的3%以上。德豪潤達的研發投入成果顯著。目前,公司共擁有1 300余項自有專利,其中400多項來自韓國Epivalley公司,700多項小家電自有專利,200項LED自有專利。技術的創新為產品的質量提供了重要保障。德豪潤達的產品先后獲得了UL認證、CUL認證、CE標志認證、GS認證、EMC認證、CCC認證等產品認證。德豪潤達已形成了芯片、封裝及照明研究所互相協作的LED 研發體系,技術創新能力位居行業前列。
表34德豪潤達研發投入情況(2008—2015年)
單位:萬元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投入金額
1 8105
2 1944
4 3559
3 9084
15 8432
30 058
30 8835
29 55345
資料來源:根據公司年度業績報告整理。
合作既帶來了專利技術,也實現了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收購Epivalley公司后,韓方派駐了40多名優秀的技術人員和核心專家到蕪湖生產基地,為德豪潤達培養了*批LED的生產一線技術人員。此外,德豪潤達還引進包括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中國臺灣地區上百名全球一流LED專家組成中央研究院。其中德豪潤達的芯片團隊來自韓國Epivalley 和美國Philips Lumileds,且團隊負責人都是國際知名的技術專家,專門開展對外延片結構設計、MOVCD外延生長、芯片設計、芯片前工序、芯片后工序的研發及設計。封裝團隊主要來自中國臺灣地區,擁有豐富的研發、生產管理經驗。
通過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密集投入,全產業鏈運作的德豪潤達在各個環節的產品研發都有了新的突破。2011年10月德豪潤達發布了全球領先的高功效芯片,其穩定量產的大功率照明級芯片——正裝芯片4545/350MA的亮度位于全球前三名。公司還推出了自主創新產品北極光系列1ALED照明級倒裝芯片、銀河系列正裝芯片、160lm/W球泡燈系列、150lm/W管燈系列,備受市場歡迎。其中,德豪潤達的北極光倒裝芯片,光效性能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使企業打破了芯片巨頭飛利浦和日亞的技術壟斷,在LED行業為自身爭取了更多的話語權。德豪潤達還獲得了多項專利,技術實力不斷增強。
(五) 采用收購、戰略聯盟的方式完成品牌和渠道布局
在現代經濟中,品牌和渠道作為企業的戰略性資產,已成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對企業而言,打造強勢品牌和完善銷售渠道,是保持戰略領先性的關鍵。
在小家電領域,德豪潤達通過收購美國著名家電品牌ACA,取得了ACA在亞太地區的品牌使用權,進軍國內高端小家電市場。目前,ACA已成為國內小家電市場成長*快的品牌之一,在國內其面包機、電烤箱市場占有率排名*。
而在LED領域,德豪潤達通過收購、戰略聯盟的方式,先后取得了深圳銳拓的品牌、德國AEG和美國惠而浦的品牌授權,以及雷士照明的品牌和渠道。借助這些品牌的品牌效應和市場口碑,德豪潤達得以迅速進入國內外市場,提高產品的認可度和推廣速度,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表3.5列示了德豪潤達品牌和渠道并購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