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總結國內外審計文獻的基礎上, 吸收審計理論的最新成果和教學實踐工作經驗編寫而成。本書分為上、下兩篇, 上篇為審計理論部分, 下篇為審計實務部分。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審計在社會監督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社會急需一批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能扎實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滿足新形勢下高職高專院校和成人高等學校的教學需要,在總結以往教學經驗和審計實踐的基礎上,編寫了本書。
本書編者在總結國內外審計文獻基礎上,以“精簡理論、突出實務”為原則,以“必需、夠用”為度,將審計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寓于案例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融“理、實、做”為一體,強化了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教材的先進性和科學性。本書力求深入淺出,采用任務驅動模式,以“案例分析導入”教學的模式編寫,力圖突破陳舊的教育理念,以大量的審計案例為依托,使得教材既有說服力,又易學易懂。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審計理論,下篇為審計實務。本書共分十三章,每章大都結合審計工作的實踐,配有典型的實際審計案例與豐富的教學案例,有較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在審計理論部分深入淺出地介紹審計的基本原理,內容翔實、全面、易懂,該部分包括:審計職業介紹;審計的分類、組織形式與程序;審計規范與法律責任;審計目標與審計方法;審計工作中涉及的重要文件;重要性與審計風險;內部控制制度及其評審;完成審計工作等具體內容。審計實務部分按照業務循環,詳盡地介紹審計工作的操作細節,分別是:貨幣資金審計;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購貨與付款循環審計;存貨與倉儲循環審計;籌資與投資循環審計。
本書以社會審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為中心線,注重吸收審計理論的最新成果和實踐工作經驗,突出教材的通用性、可讀性和實踐性,具有理論聯系實際的特色。
本書由沈琨、劉天鵬擔任主編,任秋芳、朱�6�9、王亞軍擔任副主編,全書由沈琨統纂定稿。為方便教學,本書各章均配有課后練習題。
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高等專科院校、成人高等學校、本科院校舉辦的二級職業技術學院以及民辦高校審計、會計等相關專業學生的教材,也可供五年制高職、中職院校相關專業學生學習,還可作為審計人員的自學參考用書。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2017年3月
目錄
上篇審計理論
第一章審計職業介紹
知識認知一審計的常識內容
一、審計的概念
二、審計的特征
知識認知二審計的產生
一、審計產生的客觀基礎
二、審計的產生與發展
知識認知三審計的對象與職能
一、審計的對象
二、審計的職能
知識認知四審計的作用與任務
一、審計的作用
二、審計的任務
任務達標操練
第二章審計的分類、組織形式與程序
知識認知一審計的類別
一、按審計主體分類
二、按審計內容和目的分類
三、按審計實施時間分類
四、按審計審查的范圍分類
五、審計的其他分類
知識認知二審計組織形式
一、政府審計機關與審計人員
二、內部審計機構與審計人員
三、民間審計組織與注冊會計師
知識認知三審計程序
一、審計程序的含義和意義
二、準備階段
三、實施階段
四、報告階段
五、審計流程的延續
任務達標操練
第三章審計規范與法律責任
知識認知一審計準則介紹
一、審計準則的含義與結構
二、審計準則的作用
三、國際審計準則的產生與發展
知識認知二中國審計準則體系
一、國家審計準則
二、中國內部審計準則
三、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
知識認知三注冊會計師可能會承擔的法律責任
一、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的依據
二、管理層責任與注冊會計師責任的界定
三、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認定與種類
任務達標操練
第四章審計目標與審計方法
知識認知一審計目標
一、審計總目標的演變
二、我國社會審計的總目標
三、審計具體目標
知識認知二審計方法
一、審計方法的概念
二、審計方法體系
三、審計一般方法
知識認知三審計技術方法的具體運用
一、審查書面資料的方法
二、證實客觀事物的方法
知識認知四審計抽樣方法的運用
一、審計抽樣概述
二、審計抽樣的步驟
三、審計抽樣結果的評價
四、審計抽樣方法的具體運用
五、電算化審計方法
六、審計方法的運用
任務達標操練
第五章審計工作中涉及的重要文件
知識認知一審計計劃工作的開展
一、審計計劃的含義
二、審計計劃的作用
三、審計計劃的內容
四、審計計劃的編制及更改
知識認知二審計業務約定書的簽訂
一、審計業務約定書的含義
二、審計業務約定書的作用
三、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的步驟
四、審計業務約定書的基本內容
知識認知三審計證據
一、審計證據的含義及作用
二、審計證據的特征
三、審計證據的分類
四、審計證據的收集與整理
五、審計證據的使用
知識認知四審計工作底稿
一、審計工作底稿的含義
二、審計工作底稿的意義
三、審計工作底稿的分類
知識認知五編制和復核審計工作底稿
一、審計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
二、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
三、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
任務達標操練
第六章重要性與審計風險
知識認知一確定重要性水平
一、重要性的含義
二、重要性與審計風險的關系
三、計劃審計工作時對重要性的評估
四、評價審計結果時對重要性的考慮
知識認知二審計風險評估工作的開展
一、審計風險的含義
二、審計風險的基本特征
三、審計風險的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
任務達標操練
第七章內部控制制度及其評審
知識認知一內部控制概述
一、內部控制的含義
二、內部控制的構成要素
三、內部控制的作用
四、內部控制的原則
五、內部控制的主要方法
知識認知二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審
一、了解并描述內部控制制度
二、實地測試內部控制制度
三、評價內部控制制度
四、報告內部控制制度
知識認知三管理建議書
一、管理建議書的含義
二、管理建議書的作用
三、管理建議書的結構和內容
四、管理建議書的編寫要求
任務達標操練
第八章完成審計工作
知識認知一審計報告概述
一、審計報告的含義
二、審計報告的作用
三、審計報告的種類
四、審計報告與會計報表的關系
五、審計報告準則
知識認知二審計報告的內容和基本類型
一、審計報告的內容
二、審計報告的基本類型
知識認知三審計報告的撰寫
一、撰寫審計報告的基本要求
二、編制審計報告的步驟
三、標準審計報告及撰寫方法
四、非標準審計報告及撰寫方法
任務達標操練
下篇審計實務
第九章貨幣資金審計
基礎理論一貨幣資金業務的特點
基礎理論二貨幣資金審計的目標
學習任務一貨幣資金內部控制制度測試
一、審計案例導入
二、必備理論知識
三、審計案例分析
學習任務二貨幣資金主要賬戶審計
一、審計項目一庫存現金審計
二、審計項目二銀行存款審計
任務達標操練
第十章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
基礎理論一銷售與收款循環的特點
一、銷售與收款循環的主要會計報表項目
二、涉及的主要業務活動
三、主要會計憑證和會計記錄
基礎理論二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的目標
學習任務一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內部控制制度測試
一、審計案例導入
二、必備理論知識
三、審計案例分析
學習任務二銷售與收款循環主要賬戶審計
一、審計項目一主營業務收入審計
二、審計項目二應收賬款審計
三、審計項目三壞賬準備審計
四、審計項目四應收票據審計
五、審計項目五應交稅費審計
任務達標操練
第十一章購貨與付款循環審計
基礎理論一購貨與付款循環的特點
一、購貨與付款循環的主要會計報表項目
二、主要業務活動及對應的憑證和記錄
基礎理論二購貨與付款循環審計的目標
學習任務一購貨與付款循環的內部控制制度測試
一、審計案例導入
二、必備理論知識
三、審計案例分析
學習任務二購貨與付款循環主要賬戶審計
一、審計項目一應付賬款審計
二、審計項目二固定資產審計
三、審計項目三累計折舊審計
四、審計項目四應付票據審計
五、審計項目五預付賬款審計
六、審計項目六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審計
七、審計項目七在建工程審計
任務達標操練
第十二章存貨與倉儲循環審計
基礎理論一存貨與倉儲循環的特點
一、存貨與倉儲循環的主要會計報表項目
二、主要業務活動及對應的憑證和記錄
基礎理論二存貨與倉儲循環審計的目標
學習任務一存貨與倉儲循環的內部控制制度測試
一、審計案例導入
二、必備理論知識
三、審計案例分析
學習任務二存貨與倉儲循環主要賬戶審計
一、審計項目一存貨審計
二、審計項目二應付職工薪酬審計
三、審計項目三營業成本審計
四、審計項目四存貨跌價準備審計
任務達標操練
第十三章籌資與投資循環審計
基礎理論一籌資與投資循環的特點
一、籌資與投資循環的主要會計報表項目
二、主要業務活動及對應的憑證和記錄
基礎理論二籌資與投資循環審計的目標
一、籌資活動的審計目標
二、投資活動的審計目標
學習任務一籌資與投資循環的內部控制制度測試
一、審計案例導入
二、必備理論知識
三、審計案例分析
學習任務二籌資與投資循環主要賬戶審計
一、審計項目一短期借款審計
二、審計項目二長期借款審計
三、審計項目三應付債券審計
四、審計項目四財務費用審計
五、審計項目五所有者權益審計
六、審計項目六投資業務審計
任務達標操練
參考文獻
第三章審計規范與法律責任
第三章審計規范與法律責任〖*2〗
學習任務
通過對本章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審計準則定義與作用;了解國際審計準則的情況;掌握我國的審計準則體系;了解注冊會計師可能會承擔的法律責任。
知識認知一審計準則介紹
審計準則是審計規范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準則依據審計法律法規而制定,是審計法律法規內容的進一步具體化,是審計工作實踐中具體貫徹審計法律法規的操作性規范。
一、審計準則的含義與結構
(一)審計準則的含義
審計準則是對審計業務中一般公認的慣例加以歸納而形成的,是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過程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是評價審計質量的依據。審計準則的職能在于提高審計本身的可信度。審計結論是否客觀公正,是否取信于公眾,歸根到底在于審計人員是否按照審計準則的要求實施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