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
本書具有以下主題特征:
系統開發牢固地根植于組織環境之中。成功的系統分析師需要對組織、組織文化和運營具有廣泛的認識。
系統開發是一個實踐領域。對目前的系統分析師來說,全面掌握當今的實踐以及普遍使用的概念和原則是絕對必要的。
系統開發是一種職業。本書提出了實踐的標準,鼓勵注重持續的個人發展、職業道德,尊重他人的工作和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隨著數據庫、數據驅動的系統架構和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系統開發出現了重大變化。系統開發和數據庫管理可以采用一種高度協調的方式來教授。互聯網已經迅速成為數據庫驅動的電子商務系統的公共開發平臺。
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成功需要的不僅是方法學和技術方面的能力,還需要在時間、資源和風險管理方面的才能。學習系統分析與設計需要對過程以及專業的技術和成果有全面理解。
在確定了這些主旨的前提下,本書強調以下幾種方法:
業務觀點,而非技術觀點。
系統分析師以及系統項目經理的角色、責任和思維方式,而不是程序員或業務經理的角色、責任和思維方式。
系統開發的方法和原理,而不是該領域的特定工具或與工具相關的技巧。
面向的讀者
本書假定學生已經學習了計算機系統的導論課程,并且具有用至少一種程序設計語言編寫過程序的經驗。考慮到那些沒有接觸過關于系統開發方法基礎資料的學生,我們回顧了作為基礎的系統原理。我們還假定,學生有計算讀寫能力方面的堅實教育背景,并且大體理解企業的核心元素,包括與生產、銷售、財務和會計工作相關的基本術語。
內容組織
本書的大綱依照系統開發生命周期組織:
第一部分:系統開發基礎,概述了系統開發,并扼要介紹了本書其余部分的內容。
第二部分:系統規劃與選擇,討論如何評估項目可行性和建立基線項目計劃。
第三部分:系統分析,討論系統需求的確定、過程建模和概念數據建模。
第四部分:系統設計,討論如何設計人機界面和數據庫。
第五部分:系統實現與運行,討論系統實現、運行、關閉和系統維護。
附錄A和附錄B可以跳過,或者作為課程最后的高級論題。
1. 將系統描述和建模的所有方面——過程、決策和數據建模,清晰地連接為一個全面的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的集合。
2. 強調信息系統開發根植于組織環境。將系統開發的基礎建立在現代組織的典型系統架構之中,包括數據庫管理和基于Web的系統。
3. 成功的系統分析員需要的不僅是方法學和技術方面的才能,還需要在時間、資源和風險管理方面的技巧。
4. 強調了系統分析與設計在當今環境下的新特點,增強了對購買系統與系統集成的關注。
5. 詳細介紹了需求收集技術、數據庫設計和人機界面設計。
6. 豐富的案例。通過每章末的“松谷家具”案例闡明各種技術和方法的實際應用,虛構的電子產品零售商“皮特里電子”則提供了一個供學生學習和開發的基于Web的顧客忠誠度程序。
前 言
本書的方法
在當今信息和技術驅動的商業世界中,學生們需要認識到三個關鍵性因素。第一,了解如何戰略性地組織和獲取信息更加重要。第二,成功往往取決于有能力作為團隊的一員進行工作。第三,互聯網將會在他們的工作、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書將討論這些關鍵因素。
在本書的創作中,投入了超過50年的系統分析與設計的綜合教學經驗,這是一部強調親自參與實踐的實驗式學習法的教材。本書清晰地表述了學生們要成為與他人合作為企業創建信息系統的高效系統分析師所需要的概念、技能和技術。本書以系統開發生命周期模型作為貫穿始終的組織工具,以期提供一個強有力的概念性、系統性框架。
涉及電子商務的內容在各章中通過一個完整的延伸說明性案例(PVF WebStore)和章末的案例(皮特里電子)提供。
許多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都包含有實驗室作業和課外閱讀,課堂授課時間可能有限。根據市場調查和自身的教學經驗,我們認識到需要有一本能夠兼具內容深度和簡練表述的教材,所以編寫了這樣一部教材,全書共10章,既涵蓋了關鍵的系統分析與設計的內容,又不會讓學生因為不必要的細節而無所適從。
第6版的新特點
以下是本書第6版的新特征:
* 對業務流程進行了更充分的闡述。過程建模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核心。從第1版開始,數據流圖就一直是本書的主要內容,不過,現在我們將數據流圖放在了業務流程圖形表示法的上下文框架之中。我們改寫了第6章的開頭部分,表明數據流圖只是對業務流程建模的多種常見方法中的一種。在開始討論數據流圖之前,先定義并舉例說明了什么是業務流程。
* 更新了連續案例WebStore。自電子商務出現以來,本書的特色內容就是每章末尾的松谷家具(Pine Valley Furniture,PVF)案例,重點關注PVF的電子商務應用系統WebStore。在第6版,我們擴充了WebStore案例,為PVF增加了一個新的移動應用程序的分析、設計和測試。在修改后的案例中,電子商務應用程序和移動應用程序的開發同時并進。
* 更新的技術插圖。整部教材中的屏幕截圖都做了更新,用最新版本的編程和互聯網開發環境以及用戶界面設計來展示例子。
* 更新的內容。整本書中各章的內容都進行了適當的更新。
目 錄
第1章 系統開發環境 1
學習目標 1
本章預覽 1
1.1 什么是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1
1.2 系統分析與設計:核心概念 2
1.3 系統 3
1.3.1 系統的定義及其組成部分 3
1.3.2 重要的系統概念 5
1.4 系統分析與設計的現代方法 7
1.5 信息系統開發與系統開發生命周期 9
1.5.1 第1階段:系統規劃與選擇 11
1.5.2 第2階段:系統分析 11
1.5.3 第3階段:系統設計 12
1.5.4 第4階段:系統實現與運行 13
1.6 其他開發方法 14
1.6.1 原型法 14
1.6.2 計算機輔助軟件工程工具 15
1.6.3 聯合應用設計 16
1.6.4 快速應用開發 16
1.6.5 參與式設計 17
1.6.6 敏捷方法 17
1.7 復習與練習 18
1.7.1 重點回顧 18
1.7.2 關鍵術語檢測 19
1.7.3 復習題 20
1.7.4 練習題 20
1.7.5 討論題 21
1.7.6 案例題 21
參考文獻 23
第2章 軟件的來源 24
學習目標 24
本章預覽 24
2.1 引言 24
2.2 系統獲取 25
2.2.1 外包 25
2.2.2 軟件的來源 26
2.2.3 選擇成品軟件 31
2.3 復用 33
2.4 復習與練習 36
2.4.1 重點回顧 36
2.4.2 關鍵術語檢測 36
2.4.3 復習題 37
2.4.4 練習題 37
2.4.5 討論題 37
2.5 案例:皮特里電子 38
參考文獻 40
第3章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 41
學習目標 41
本章預覽 41
3.1 PVF公司的背景 41
3.2 管理信息系統項目 43
3.2.1 啟動項目 47
3.2.2 規劃項目 50
3.2.3 執行項目 56
3.2.4 關閉項目 58
3.3 表示和安排項目計劃進度 59
3.3.1 表示項目計劃 61
3.3.2 用PERT計算預期持續時間 62
3.3.3 構造PVF項目的甘特圖和網絡圖 62
3.4 使用項目管理軟件 66
3.4.1 設定項目開始日期 66
3.4.2 輸入任務并指定任務關系 66
3.4.3 選擇進度計劃方法評審項目報告 67
3.5 復習與練習 68
3.5.1 重點回顧 68
3.5.2 關鍵術語檢測 69
3.5.3 復習題 70
3.5.4 練習題 71
3.5.5 討論題 74
3.5.6 案例題 74
3.6 案例:皮特里電子 76
參考文獻 77
第4章 系統規劃與選擇 79
學習目標 79
本章預覽 79
4.1 識別與選擇項目 80
4.1.1 識別和選擇信息系統開發項目的過程 80
4.1.2 可交付成果和結果 83
4.2 啟動和規劃系統開發項目 83
4.2.1 啟動和規劃系統開發項目的過程 84
4.2.2 可交付成果和結果 85
4.3 評估項目可行性 85
4.3.1 評估經濟可行性 87
4.3.2 評估其他可行性關注 93
4.4 建立基線項目計劃 94
4.5 評審基線項目計劃 99
4.6 PVF WebStore:系統規劃與選擇 102
4.7 復習與練習 105
4.7.1 重點回顧 105
4.7.2 關鍵術語檢測 106
4.7.3 復習題 107
4.7.4 練習題 108
4.7.5 討論題 109
4.7.6 案例題 109
4.8 案例:皮特里電子 111
參考文獻 113
第5章 確定系統需求 115
學習目標 115
本章預覽 115
5.1 確定需求 116
5.1.1 確定需求的過程 116
5.1.2 可交付成果和結果 117
5.1.3 需求結構化 118
5.2 確定需求的傳統方法 118
5.2.1 訪談和傾聽 118
5.2.2 直接觀察用戶 122
5.2.3 分析程序和其他文檔 123
5.3 確定系統需求的現代方法 127
5.3.1 聯合應用設計 127
5.3.2 原型法在需求確定期間的使用 129
5.4 確定系統需求的全新方法 130
5.4.1 識別要重新設計的流程 131
5.4.2 顛覆性技術 132
5.5 PVF WebStore:確定系統需求 133
5.5.1 網站布局和導航特性 133
5.5.2 WebStore和網站管理系統能力 133
5.5.3 顧客和商品目錄信息 134
5.5.4 網站原型演化 134
5.5.5 智能手機應用程序需求 135
5.6 復習與練習 136
5.6.1 重點回顧 136
5.6.2 關鍵術語檢測 137
5.6.3 復習題 137
5.6.4 練習題 138
5.6.5 討論題 138
5.6.6 案例題 138
5.7 案例:皮特里電子 140
參考文獻 141
第6章 結構化系統需求:過程建模 142
學習目標 142
本章預覽 142
6.1 過程建模 143
6.1.1 系統過程建模 145
6.1.2 可交付成果和結果 145
6.2 數據流圖方法 146
6.2.1 定義和符號 147
6.2.2 開發DFD的例子 148
6.2.3 繪制數據流圖的規則 150
6.2.4 DFD的分解 152
6.2.5 平衡DFD 154
6.3 在分析過程中使用數據流圖 156
6.3.1 繪制DFD的指導原則 156
6.3.2 用DFD作為分析工具 158
6.3.3 在業務流程重組中使用DFD 159
6.4 邏輯建模 160
6.5 PVF WebStore:過程建模 165
6.6 復習與練習 167
6.6.1 重點回顧 167
6.6.2 關鍵術語檢測 168
6.6.3 復習題 169
6.6.4 練習題 169
6.6.5 討論題 173
6.6.6 案例題 174
6.7 案例:皮特里電子 175
參考文獻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