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介紹法國現代語言學產生的歷史和社會背景,包括法國的語言學傳統,以及 19世紀后期法國政教分離的社會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法國現代語言學百年歷史( 1865–1965)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學科建制的發展以及這段時間內法國語言學主要研究領域的成就;索緒爾對法國語言學發展產生的影響;等
緒論
法國語言學研究源遠流長,語言學思想精深睿智。在法國現代社會科學中,語言學也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度發達的一門學科。在世界語言學發展進程中的不同階段,法國語言學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與現代語言學的誕生和發展更是有著割舍不斷的關系。在法國語言學史上,1865–1965年這百年的時間非常重要,它見證了法國現代語言學從建立到向研究多元化發展的歷史變遷,集中體現了法國語言學不同于西方其他國家語言學研究傳統的一些特點。在這一時期,法國的語言學家們自覺地團結在一起,形成了“法蘭西學派”1(L’écoleFran?aisedeLinguistique),從社會和心理的角度解釋語言的演變,闡述語言的本質,豐富了人類對語言的認識。
當代中國的語言學史研究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中國語言學史研究;另一部分是外國語言學史研究(姚小平,2001b)。大體上講,外國語言學史可以分為印度傳統、阿拉伯傳統和源自古希臘、古羅馬的西方傳統。由于歷史和傳統的原因,加上語言的因素,當代中國的外國語言學史研究主要是源于希臘羅馬傳統的西方語言學史研究。中國的西方語言學史研究并不是全面發展的。在談到當代中國的法語語言學研究現狀時,許鈞教授說:“在對西方語言學的研究中,由于研究力量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對歐美國家語言學的研究,對當代法國語言學關注不夠,成了某種盲點”(王秀麗,2010)。學界對法國語言學史的關注更顯不足。所以,從學科史的角度,對法國語言學發展史上很重要的一段時間(1865–1965)做一梳理和總結,把握法國語言學思想發展脈絡,可以增進對法國語言學思想的了解,彌補國內對法國語言學認識的不足,從而全面認識西方語言學史,打破國內關于外國語言學研究的單一局面,有利于引進多樣化的研究理念、視角和方見本書2.8.4部分對該學派的專門介紹。法,對本國語言學研究進行有益補充。
中國有著悠久的語言研究傳統,但是長期以來偏重小學(語文學)的研究,著重漢字和書面語言,目的是進行文獻考證和經書解讀。我國的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語言學是20世紀初在西方現代語言學理論的影響下建立起來的。1898年馬建忠模仿拉丁語法寫成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寫的漢語語法學著作《馬氏文通》,之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中國一批語言學家都是通過旅居和留學歐美或日本直接或間接地接受西方語言學學說,并在介紹西方各種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中國現代語言學學科建設的(邵敬敏,方經民,1991:6)。王力(1980:173)認為,“中國語言學曾經受過兩次外來的影響:第一次是印度的影響;第二次是西洋的影響。前者是局部的,只影響到音韻學方面;后者是全面的,影響到語言學的各個方面”。這里所說的第二次西洋的影響,就是指20世紀初西方語言學思想對中國理論語言學初創時期的影響。在這一時期出國留學的語言學家當中,許多人曾留學法國。譬如,馬建忠、王力、岑麒祥、劉復、高名凱、方光燾等都曾到法國留學,他們的漢語語法理論和普通語言學理論都受到法國語言學思想的影響,尤其是高名凱,對這一點,學界已有共識(王力,1980:185;岑麒祥,1988:348;胡明揚,1999:198;何九盈,2008:244)。
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中國語言學家如何接受法國語言學思想,并在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加以運用和發展的專題研究。對這段歷史加以梳理和考查,厘清中國的語言學在哪些具體方面,如何接受并把法國語言學思想運用到漢語語言學,特別是漢語語法研究中,這一過程中有哪些創新,又有什么得失可供后來的研究者參考,將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總體而言,國內對法國語言學思想,特別是“法蘭西學派”語言學思想及其對中國語言學的影響研究還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和全局觀。
目前能檢索到的由中國學者撰寫的有關法國語言學思想的專著,只有王秀麗的《當代法國語言學研究動態》(2010)。該書以當代法國語言學各分支領域為綱,以各領域中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為論述重點,系統歸納了當代法國語言學發展現狀,闡述了作者獨到的見解。但作者并沒有將法國當代語言學思想歸類為學派,主要原因可能是書中論述的當代法國語言學思想距離“法蘭西學派”已久,法國語言學已經向多方面發展,法國語言學家已不是一支統一的隊伍,很難再冠以某個學派的名稱了。該書對1865–1965年這段時間的法國語言學涉及很少,只是在介紹當代法國語言學某些研究領域背景時,順便提到了這段時間與法國語言學有關的幾個主要成員,也就是說,該書的內容和本研究的內容并不重合,而是互補的。
除該著之外,有關1865–1965年這段時間法國語言學思想的介紹主要出現在一些語言學史和漢語語法學史的著作中。岑麒祥的《語言學史概要》(1958)是1949年以后由中國人撰寫的第一部世界語言學史,該書分“古代語言學史”“歷史比較語言學史”和“普通語言學史”三部分,其中“普通語言學史”部分專辟第十章《語言學中的心理社會學學派》粗線條地勾勒出了索緒爾、梅耶和房德里耶斯的心理社會學的語言理論,簡要地歸納了該學派的理論基礎及其來源。該書并沒有區別語言學中的“心理社會學學派”和“法蘭西學派”,認為梅耶和房德里耶斯都屬于“心理社會學學派”。趙世開主編的《國外語言學概述——流派和代表人物》(1990)分“國外語言學流派”和“國外語言學家”兩部分:第一部分講到“法國社會學派”2,即“法蘭西學派”,高度概括了該學派主要人物的語言學思想,用多扎的話總結了該學派對語言學的特殊貢獻:(語言中)除語音現象和心理現象外,還存在著第三類現象——社會現象(趙世開,1990:33);第二部分包括“法蘭西學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介紹,提到了索緒爾(FerdinanddeSaussure,1857–1913)、帕西(PaulEdouardPassy,1859–1940)、巴利(CharlesBally,1865–1947)、鮑狄埃(BernardPottier,1924–)、馬丁內(AndréMartinet,1908–1999)、科恩、梅耶(AntoineMeillet,1866–1936)、房德里耶斯(JosephVendryès,1875–1960)等,簡單介紹了他們的生平、主要思想、貢獻及主要著作。彭玉蘭主編的《語言學簡史》(2007)在結構上和岑麒祥(1958/1988)差不多,只是第一部分名稱換成了“傳統語言學”,并在第三部分講到了“語言學中的心理社會學學派”,所講內容與岑麒祥(1958/1988)相差無幾。杜道流所著《西方語言學史概要》(2008)中沒有專辟一章來講“社會心理學派”,只在第二章《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第四節《社會心理學派的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中,談到該學派代表人物梅耶在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方面的貢獻,即如何將社會和心理的因素融入語言的歷史比較研究。由此可見,由于篇幅所限,這些語言學史著作中對法國語言學的描述都是粗線條的、高度概括的,并沒有詳細地闡述法國語言學的歷史淵源,也未歸納其思想要點。關于法國語言學思想對中國語言學的影響,在多本著作中提到。王力本人聲稱,自己的語法著作深受法國房德里耶斯《語言》影響,并且認為高名凱的語法理論(特別指初版的《漢語語法論》)2“法蘭西學派”還有其他一些名稱,如這里的“法國社會學派”“法國社會心理語言學學派”“社會心理學派”等。本書統一使用“法蘭西學派”這一名稱。都是在房德里耶斯的語言學說的影響下產生的,所以語法體系與王、呂兩家大不相同(王力,1980:183–184)。邵敬敏在《漢語語法學史稿》中多次提到法國語言學對中國漢語語法研究的影響。例如,高名凱全盤接受馬伯樂關于“漢語無詞類可分”的觀點(邵敬敏,2006:102),在中國文法革新大討論第三階段許杰的“中國文法革新泛論”明顯受到了社會心理學派影響,他提出文法研究要考慮到社會的因素和使用者的關系(邵敬敏,2006:110)。濮之珍(1987:479–480)提及有關劉復留學法國,回國后提倡用實驗語音學的方法研究漢語聲調。在談到高名凱《普通語言學》(上冊,1954;下冊,1955;增訂本,1957)和岑麒祥《普通語言學》(1957)這兩本普通語言學著作的時候,邵敬敏和方經民說:從觀點材料來看,兩本教材都受到斯大林語言學說和契科巴瓦著作寫成。然而從具體論述來看,兩本教材還是有選擇地接受了西方一些語言學家的觀點。高本對語言、語義和詞匯、語法各編的論述較多地受法國語言學家房得里耶斯、馬伯樂、格拉蒙、達爾梅斯特德和美國語言學家呂嘉慈等人的影響,許多材料取自他們的著作。岑本在論述語言學對象時對歐美各語言學流派的理論做了介紹,雖然按當時流行的觀點作了批判,但縱觀全書,依然看得出其中某些觀點受索緒爾等人的影響,將言語活動分成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幾個過程,認為語言是一種符號系統,語言符號具有任意性等等。(邵敬敏,方經民,1991:71–72)此外,何九盈的著作《中國現代語言學史》(2008)第二章《語法學》第九節《漢語語法理論研究》,在講到高名凱的《漢語語法論》時,指出該書的語法理論具有明顯的法國味,受到房德里耶斯和馬伯樂的影響(何九盈,2008:244)。整體而言,關于法國語言學思想對中國語言學的影響這一論題,雖然許多語言學著作中都提到過,但過于籠統,沒有具體展開。到目前為止,就此論題的專門、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尚未發現,多數與此有關的論述都只是在討論某個有關專題時附帶談到的。由此看來,就法國語言學思想對中國語言學的影響作一系統而全面的深入對比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義的。由西方學者撰寫的語言學史的著作中,目前還沒有發現探討法國語言學思想對中國語言學影響的內容;在這些著作中,涉及法國語言學的內容,與有關德國、英國和美國等國語言學的內容相比要少得多,而且主要出現在由法國的語言學家或其他羅曼語系語言學家撰寫的語言學史的著作中。目前能檢索到的和法國語言學史直接相關的一部著作是庫肯海姆的《法語語言學簡史及其與普通語言學的關系》。該書采用“歷史的”方法,追溯了法語語言學從產生到20世紀60年代的發展歷史,將法語語言學置于西方社會文化大的氛圍中,不同時期語言研究的普遍理論(即普通語言學理論)背景下加以考查,闡述了不同歷史時期各國語言學家對法語的研究,但其中大部分內容是有關法國本土語言學家的研究。另外一部涉及法國語言學史內容較多的重要的參考文獻是《羅曼語語言學導論:流派和學者》。該書專辟一章講“法蘭西學派”,此外還用大量篇幅講語言地理學,大部分內容與法國語言學有關。有些西方語言學史著作專論人物(即一些重要的語言學家),像穆南的《二十世紀語言學》就專辟兩章分別講梅耶和馬丁內。此外,大量的法國語言學期刊上登載了有關本書所探討的1865–1965年這段時期內法國語言學的有關內容。有的介紹語言學家,有的是資料匯編,有的解析法國語言學的概念或特點,有的專論語言學研究某一領域的發展,有的為探討語言學發展提供背景信息。當然,將上述幾個方面的內容結合起來探討的文章更為多見。法國語言學家做語言學史的研究注重史料的收集和解讀,以及對人物的專題研究,往往從小處入手深入挖掘,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結論。本書對法國現代語言學百年歷史的研究屬斷代史研究,具體史料來源除上述這些著作外,還有大量的一手文獻,即法國語言學家撰寫的著作。但是,面對同樣的史料,本書的觀史角度不同于西方學者,更側重在宏觀上從中國人的視角來梳理和歸納這些史料,目的是為探討法國語言學思想對中國語言學的影響奠定基礎。本書屬語言學史的研究,既涉及西方語言學史和中國語言學史中的部分階段,還關注前者對后者的影響。一般而言,語言學史主要探討和研究從古至今語言學學說的產生與發展的歷史,是對語言研究的研究。然而,就整個語言學發展的歷史而言,事件多、頭緒雜,研究時需要提綱挈領,抓住關鍵,對語言學發展的總趨勢加以梳理,把考查重點放在重要語言學家及其學說著作方面。在談及西方語言學史的任務時,杜道流說:那么,西方語言學史的任務自然就是理清西方語言學發展的歷史線索,研究西方語言學發展的各個階段中所產生的一系列的成果和問題,介紹西方語言學研究的主要人物及其成就,解釋西方語言學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現象,探索它們的發展規律,正確評述一些有影響的語言學著作的是非得失,恰當評價一些語言學研究中的重大歷史事件,總結歷史的經驗與教訓,為當代語言學研究提供借鑒。(杜道流,2008:5)濮之珍(2008:8)認為,中國語言學史研究的對象和任務,就是要研究中國語言學的歷史發展,研究各個時期的語言學家、語言學著作和各個歷史時期的語言學。最終要達到如下三個目的:①了解中國語言學歷史發展概括;②認識我國語言學各時期的成就和局限;③正確對待語言學史中的繼承和批判。(濮之珍,2008:15)邵敬敏、方經民認為,中國理論語言學史的任務主要有以下五條:(1)探討中國理論語言學創立、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其原因;(2)全面而系統地總結中國理論語言學各個領域的研究成果;(3)對中國理論語言學史上重大事件,包括重要理論問題討論,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4)對主要的語言學理論流派的得失及其影響,以及重要的理論語言學論、著作做出公正客觀的評述;(5)總結中國理論語言學發展的經驗教訓,展望中國理論語言學發展的前景。(邵敬敏,方經民,1991:5)基于上述有關西方語言學史任務和中國語言學史任務的相關論述,結合本書的具體選題,目標是厘清法國語言學百年(1865–1965)發展的歷史線索,研究這一時期發展的各階段產生的一系列成果和出現的問題,介紹這一時期的主要人物及其成就,解釋現代意義上的中國語言學發展過程中對法國語言學思想的接受和發展,正確評述這一“影響和接受”過程的是非得失,恰當評價這一過程中一些語言學研究中的重大歷史事件,總結中國理論語言學發展的經驗與教訓,為當代語言學研究提供借鑒。本書把1865年布雷阿爾就任法蘭西公學院“比較語法”教授作為法國現代語言學的開端3,用語言學史學的研究方法對法國現代語言學百年的歷史發展和主要思想加以系統梳理,并總結其對中國語言學的影響。本書涉及的具體研究問題大致歸納如下:(1)法國現代語言學產生的歷史和社會背景,包括法國的語言學傳統,以及19世紀后期法國政教分離的社會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2)法國現代語言學百年歷史(1865–1965)上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學科建制的發展以及這段時間內法國語言學主要研究領域的成就;(3)索緒爾對法國語言學發展產生的影響;(4)貫穿法國當代語言學百年歷史的重要思想;(5)房德里耶斯《語言》作為“法蘭西學派”的代表著作如何體現這些法國語言學的重要思想;(7)法國語言學思想在中國的引進和傳播;(8)法國語言學思想對中國語言學各研究領域的影響;(9)這些影響在具體幾部中國語言學家的著作中的體現;(10)中國語言學接受和發展法國語言學思想過程中的得失與啟示,以及對當代中國語言學研究的可借鑒之處。語言學史研究,一方面要堅持以文本為主的內在性原則,充分占有并3羅賓斯在《西方語言學史》中把19世紀稱為“語言的歷史比較研究的時代”,認為現代的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論高度地發展起來,學者們大部分的精力也都投在了語言的歷史比較方面(Robins,2001:189–190)。羅賓斯又把18世紀稱為“現代的前夜”,言外之意就是說19世紀是現代語言學的開端,標志就是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建立和發展。19世紀初,當歷史比較語言學從德國和丹麥自1816年開始迅速發展起來時,由于受普遍唯理語法的理性主義思想的深遠影響,法國一直抵制德國的歷史比較語言學。法國科學界對歷史比較語言學保持沉默達50年之久(Mounin,1974:186)。布雷阿爾是法國第一個擔任比較語法教授這一職務的法國語言學家,這也標志著法國現代語言學一系列建制的開始,包括緊接著1866年巴黎語言學會(LaSociétédeLinguistiquedeParis)的成立,1868年巴黎高等研究學院(L’écolePratiquedesHautes-études)的創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把1865年看作法國現代語言學的開始。深入挖掘和剖析歷史文本,研究所做出的每一結論和判斷都要力求建立在相應的史實和史料文獻的基礎上,達到以史為證、論從史出的目的;另一方面必須把研究對象放在思想文化史的大環境中,以歷史為依托,充分考慮社會歷史因素對語言學家思想及其著作的影響,我們要超脫于文本之外,保持當下的視角和高度,注重從宏觀上把握,而不能僅憑只言片語而輕率得出結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我們研究的對象做出公允的評價。本書對法國語言學思想及其對中國語言學的影響的研究采用如下的方法:(1)語境化:把當代法國語言學放在西方語言學史發展的大背景下,考查其歷史淵源、哲學背景和語言學傳統等;在20世紀上半葉中國語言學“西學東漸”的歷史背景下,考查法國語言學思想在中國的譯介和傳播以及對中國語言學的影響。(2)文獻法:收集、鑒別、整理法國當代語言學百年歷史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語言學家的著作(一次文獻),以及對這些著作的述評(二次文獻),對其加以科學的解讀;對20世紀初中國現代語言學初創時期留學法國的語言學家的著作加以解讀,考查在哪些方面受到了法國語言學思想的影響。(3)歸納法:總結當代法國語言學主要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思想要點,以及代表人物及其貢獻;歸納中國語言學在哪些方面受到法國語言學思想的怎樣的影響。(4)比較法:對比法國語言學著作和中國語言學著作的內容、觀點、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相似點,探討中國語言學家如何繼承和發展法國語言學思想。(5)因素分析法:深入挖掘語言學思想以認識其本質,重視對形成現象的諸因素的分析。(6)個案分析法:分析房德里耶斯的代表作《語言》如何集中體現“法蘭西學派”的語言學思想,以及中國語言學家的著作如何集中體現了法國語言學對中國語言學的影響。(7)反思:反思中國語言學家在繼承和發展法國語言學思想過程的得失,總結給予我們的啟發。
第1章.緒論············· 1
第 2章.法國現代語言學百年發展概述(1865-1965)·· 9
2.
1法國的語言學傳統··········· 9
2.
2法國政教分離的社會革新和教育制度改革··· 11
2.
3從語言教學到語言學 ···· 12
2.
4法國現代語言學的建立與發展(1865-1885)· 15
2.
5梅耶“統治”下的法國現代語言學的黃金時期(1885-1935)······· 20
2.
6法國語言學研究多元化(1935-1965)··········· 23
2.
7索緒爾和法國語言學 ···· 26
2.
7.1索緒爾與法國語言學的學術淵源···············27
2.
7.2索緒爾對法國語言學的影響········29
2.
7.3法國傳統語言學思想對索緒爾的影響 ·····34
2.
8法國語言學學科建設與建制··········· 36
2.8.1學校
· 36
2.8.2學會
· 37
2.8.3期刊
· 38
2.
8.4法蘭西學派······ 40
2.9本章小結
········ 42
第 3章法國現代語言學主要研究領域和思想(1865-1965) ········ 44
3.1 法國現代語言學主要研究領域(1865 -1965) · 44
3.1.1
語文學 44
3.1.2
歷史比較語言學 · 46
3.1.3
普通語言學 ········· 52
3.1.4
俚語研究 ············· 58
3.1.5
語言地理學 ········· 60
3.1.6 語音學 63
3.1.7 語義學 66
3.2 法國現代語言學的主要思想(1865-1965) ·· 69
3.2.1 歷史主義思想 ····· 69
3.2.2 語言的社會性 ····· 73
3.2.3 語言的系統性 ····· 80
3.2.4 語言的心理性 ····· 85
3.3 法國語言學思想的集中體現:房德里耶斯《語言》 ······· 88
3.3.1 《語言》中的歷史主義思想 · 89
3.3.2 《語言》中的語言社會性思想 ·············· 90
3.3.3 《語言》中的語言系統性思想 ·············· 93
3.3.4 《語言》中的語言心理性思想 ·············· 93
3.4 本章小結 ········ 96
第 4章.法國語言學思想在中國的引進和傳播 ················ 99
4.1 中國學者留學法國 ········· 99
4.2 法國語言學著作在中國的譯介 ····· 102
4.3 中國學者語言學著作中對法國語言學著作內容的譯述和闡發 ······ 107
4.4 本章小結 ······ 111
第 5章.法國語言學對中國語言學的影響:個案分析 112
5.1 引進西方語音學理論和術語:劉復譯《比較語音學概要》 ········· 112
5.2 西方語音學理論本土化:岑麒祥編《語音學概論》 ····· 118
5.3 影響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三本漢語語法著作中的法國語言學元素 ··············· 122
5.3.1 從意義到形式的語法體系: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 ······· 123
5.3.2 一種獨特的漢語詞類劃分法:王力《中國語法理論》 ······· 125
5.3.3 建立漢語語法理論體系:高名凱《漢語語法論》 ·············· 127
5.4 普及普通語言學知識:三本普通語言學教材中的法國語言學元素 ·············· 134
5.4.1法國語言學思想的譯述:高名凱《普通語言學》 ·············· 134 5.4.2 普通語言學史論:岑麒祥《普通語言學》 ·········· 161
5.4.3 普通語言學理論本土化:高名凱、石安石《語言學概論》 ··· 164
5.5 建立中國的普通語言學理論體系:高名凱《語言論》 · 165
5.6 本章小結 ······ 170
第 6章.法國語言學對中國語言學的影響:領域與特點 ············ 171
6.1 法國語言學影響中國語言學的主要領域 ····· 171
6.1.1 普通語言學 ······· 171
6.1.2 漢語語法研究 ··· 173
6.1.3 語音學 ··············· 177
6.1.4 方言研究 ··········· 179
6.1.5 歷史語言學 ······· 182
6.1.6 語言學研究方法 · 185
6.2 法國語言學對中國語言學影響的特點分析 · 188
6.3 本章小結 ······ 190
第7章.結論········· 192
7.1 法國語言學思想的評價(1865-1965) ········· 192
7.2 法國語言學對中國語言學影響的評價 ········· 194
參考文獻 · 197
附錄Ⅰ中國學者對法國語言學家和語言學著作述評文獻 ····· 208
附錄Ⅱ漢譯的法國語言學著作 ··············· 210
附錄Ⅲ.本書重點考查的幾部語言學著作················ 212
圖表目錄
表 4-1 中國語言學家留學法國情況 ········· 101
表 5-1 劉復語音學術語白話文譯名和現代漢語術語對照表 ··· 115
表 5-2 岑麒祥《語音學概論》與胡迪《普通語音學基礎》章節內容對應
表 ·········· 119
圖 5-1 王力的漢語詞類劃分法 126
表 5-3 高名凱與葛蘭言對漢語特點描寫的對比 ····· 128
圖 5-2 高名凱的漢語詞類劃分法 ············· 132
表 5-4 高名凱《普通語言學》第一編內容與房德里耶斯《語言》內容的對應 ··········· 135
表 5-5 高名凱和房德里耶斯對共同語的論述 ··········· 137表 5-6 高名凱對共同語的論述和房德里耶斯對共同語論述的漢譯 ········ 138
表 5-7 高名凱和房德里耶斯有關文字的論述 ········· 140
表 5-8 高名凱有關文字的論述和房德里耶斯有關文字論述的漢譯 ········ 141
表 5-9 高名凱《普通語言學》第二編的內容出處 · 142
表 5-10 高名凱和格拉蒙有關摩擦音以及元音發音和摩擦音區別的論述············· 144
表 5-11 高名凱有關摩擦音以及元音發音和摩擦音區別與格拉蒙有關內容的漢譯 145
表 5-12 高名凱和格拉蒙有關收尾音鼻化和語音磨損的論述 · 149
表 5-13 高名凱有關收尾音鼻化和語音磨損的論述和格拉蒙相關內容漢譯············· 149
表 5-14 高名凱《普通語言學》第三編內容與房德里耶斯《語言》內容的對應 150
表 5-15 高名凱和房德里耶斯關于詞匯范圍和詞匯替換的論述 ·············· 152
表 5-16 高名凱關于詞匯范圍和詞匯替換的論述與房德里耶斯相關內容漢譯 ···· 153
表 5-17 高名凱《普通語言學》第四編內容和房德里耶斯《語言》內容的對應 155
表 5-18 高名凱和房德里耶斯有關中性、語言功能與制約語言演變的要求的論述 159
表 5-19 高名凱有關中性、語言功能與制約語言演變要求的論述與房德里耶斯對應內容漢譯 ·····160
表 5-20 高名凱《語言論》與房德里耶斯《語言》相同內容對照表 ····· 166
表 5-21 高名凱和房德里耶斯對一般語言起源和具體語言起源區別的論述·············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