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基礎習題集圍繞“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考試和研究生入學考試給出大量主要類型習題和試題,包含“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主要內容的習題和試題共2800多道題目。全書共18章,按流行教材內容分章編寫。各章針對一個主題選編習題和試題,以判斷、選擇、問答、改錯、計算、作圖等多種形式,從不同角度測驗學生應掌握的主要內容。本書提供了標準化和傳統(tǒng)(非標準化)考試的判斷題、選擇題、計算題和結構題等類型的題目。因為標準化考試均為客觀題,所以全標準化試題的試卷可以很方便地通過計算機快速批改,大大提高效率。本書每章習題都是按先標準化,后非標準化排序的。此外,全書的習題是統(tǒng)一編號,所有習題都提供了參考答案,并可通過統(tǒng)一編號快速查找。
本書可作為近機類和機械類專業(yè)學生學習的參考用書或報考碩士研究生的復習指導書,也可以作為自學“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檢驗學習效果的參考書籍。另外,本書也可以作為擔任“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師組卷時的參考用書。
作者建議讀者在開始做題之前花上十幾分鐘仔細閱讀下面的內容,這能避免讀者產生某些困惑,對讀者正確、高效地完成后面的復習十分有益。
0.1關于本書
0.1.1本書的目的
“機械設計基礎”的基本內容為“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兩門課程內容的合并。雖然涵蓋兩門課程的內容,一般由于學時上的限制,內容上有所簡化。本書在考慮到這一特點和面對需求更高的讀者的前提下,將“機械設計基礎”與兩門課程有交集部分做了一些加深處理,使其可供更多的讀者選用。
本書是為修完“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準備課程考試或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學生編寫的,同時也可以作為擔任“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師組卷時的參考資料。
必須說明,本書不能作為“機械設計基礎”教學的資料,不能代替“機械設計基礎”教學。任何想要只通過做大量的習題達到學習課程知識的做法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讀者必須選擇一本合適的教材作為學習知識的資料。做習題和考試主要是檢驗你對這些知識的掌握程度。
但是,通過完成大量的習題可以了解不同習題的類型,熟練解題方法、技巧,并清楚學習的重點,因此可以為考試成績的提高帶來一定甚至明顯的幫助。
0.1.2題目的內容
“機械設計基礎”的題目多是圍繞“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考試和研究生入學考試等的主要類型。本書超過2800多道題目,分別對每道題目做了單獨編號,因此不會造成因章節(jié)不同帶來相同編號的問題。但是為了有針對性,本書共分了18章,排序基本按作者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機械設計基礎——理論、方法與標準》一書的排序一致,它們分別是: 第1章 緒論、第2章 平面機構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第3章 連桿機構、第4章 凸輪與其他常見運動機構、第5章 輪系、第6章 回轉件調速與平衡、第7章 齒輪與蝸輪傳動、第8章 帶傳動、第9章 鏈傳動、第10章 軸、第11章 滑動軸承、第12章 滾動軸承、第13章 螺紋連接與螺旋傳動、第14章 鍵與其他連接、第15章 彈簧、第16章 聯(lián)軸器、離合器與制動器、第17章 結構設計和第18章 變速器的習題。
0.1.3題目的類型
一般“機械設計基礎”考試的主要類型包括5大類: ①選擇與回答題,如概念題、判斷題、填空題、問答題、標準件等; ②分析題,如運動副與約束、齒輪與蝸桿蝸輪的受力分析題等; ③計算題,如自由度、連桿機構、輪系、齒輪、螺栓、滾動軸承等; ④結構題,如單一零件和軸系的結構改錯等; 以及⑤作圖題,如連桿機構、凸輪等。本書給出了這幾類題目、參考答案和部分題目的求解過程。特別是,本書根據作者多年的實踐,提供了各類標準化考試的題目。標準化考試均為客觀題,并可以利用計算機批改,為機械類課程的考試方式改革開辟了一種新的途徑。
每章題目首先是按照標準化和非標準化進行分類的,其中這兩類題目又分成以下兩部分:
(1) 標準化習題: 判斷題、選擇題、標準件、計算題和結構題;
(2) 非標準化習題: 問答題、填空題、標準件、改錯題、計算題、結構題和作圖題。
雖然以上在標準化和非標準化題目類型中的名稱有些是一樣的,但是它們的形式完全不同。標準化試題全部是選擇題,考試者只要選擇給出的其中一個或多個答案即可; 而非標準化題目則必須由考試者按指定方式自己填寫答案。
0.2答題方式與標準化題目
0.2.1本書題目的解答方式
對各類型的題目的答題方式如下。
(1) 判斷題: 根據所給的一段話判斷表達是否正確,如果正確,在后面的括號中填入T,如果錯誤,填入F;
(2) 選擇題: 在下面所給的數個答案當中選出一個或多個正確的答案;
(3) 標準件: 根據國家(部門)標準標注該標準件,或解釋給出的標準所代表的意思;
(4) 問答題: 用一段或數段文字簡要回答所提問題;
(5) 填空題: 填入一段文字中留出空白位置的一個或多個文字、用詞等;
(6) 改錯題: 對一段文字中某些關鍵詞表述錯誤之處,予以更正以使得該表述正確;
(7) 計算題: 設計給定工況下的零件參數和(或)結構等;
(8) 分析題: 繪出力、轉向、旋向,或分析設計結果的合理性等;
(9) 結構題: 繪制正確的設計結構,或指出結構設計中存在的錯誤;
(10) 作圖題: 根據給定條件,正確繪制設計結構;
(11) 推導題: 推導相應的公式。
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 由于題目的類型各異,相似的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給出,如判斷、選擇、改錯和問答等。所以一些學習重點會多次以不同類型題目出現(xiàn),加以強調。
0.2.2關于標準化題目
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和研究生入學的“機械設計基礎”考試采用的是既有標準化題目(如判斷題和選擇題),也有非標準化的問答題、填空題、計算題、結構題等混合類型的試題出卷形式。
混合形式的試題一般需要人工改判,而完全標準化的試題可以采用計算機改判,這將大大提高試卷改判的效率和結果的客觀性,且有利于成績分布的統(tǒng)計等等考試的輔助內容。
目前部分學科(如英語、計算機)等一些課程的考試已經采用、實施了標準化考試的方式。標準化考試具有客觀、高效等優(yōu)點,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快速批改眾多的學生試卷,并幾乎不加入任何人為因素。所以標準化考試越來越受到歡迎和重視。
這里指出學生在做“機械設計基礎”標準化題目時的一些注意事項。首先,以往的傳統(tǒng)試卷中也有部分標準化題目,如大家熟悉的判斷題、選擇題,這一般不會給大家?guī)硎裁蠢Щ蟆T诒緯o出的“機械設計基礎”標準化試題中,容易造成困惑的主要來自計算題。
(1) 首先,一道計算題的回答問題一般都是多項,所以應當看清楚該題的條件和后面的問題。
(2) 一般而言,一道好的標準化計算題的多項問題不是按照解題順序給出的,這主要是在考學生的解題步驟。因此有可能第一問的答案是解題的最后結果,最后一問是中間的某一步結果等。為了不被問題的次序打亂解題的步驟,建議你首先看清題目; 然后按照正常解題方法進行求解; 最后選擇各個問題的合適答案。
(3) 另外,標準化計算題的答案數值一般不是完全正確的答案。所以當選擇答案時,請選擇最相近的答案。
(4) 最后,不能用問題中給出的答案進行下一步的求解,因為該答案有可能是有意做了偏差處理的。
0.2.3關于參考答案
本書對所有的習題與試題都給出了參考答案。一般而言,標準化題目的參考答案是確定的,但是非標準化題目的答案并不一定是唯一的。這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
(1) 像問答題中的語言、文字、數字等表達方式的同義詞較多,描述的前后順序可能不一致等,這些并不影響答案的正確性,這也就是非標準答案的批改可能帶有一定的主觀因素的原因。
(2) 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有些標準的用語必須正確,比如運動副、虛約束、自由度、彈性滑動、打滑、多邊形效應等。所以無論是否意思相同,如果用詞不標準,通常也將被扣掉一些分數。在非標準題目的填空或改錯題中就可能遇上這類情況,所以學生必須使用這些標準用語。
(3) 本書中的部分非標準的計算題屬于習題類,一些數據(如齒輪齒數、模數、帶輪直徑、鍵的寬和高等)的選取存在一定范圍,而非確定值。另外,還有一些題目需要結合教材或手冊一起完成,其中有些參數必須從教材或手冊中提供的線圖、表格中查取(如強度、工況系數、循環(huán)次數、疲勞極限等),本書參考答案只是給出了書本所選的參數下的結果。所以請讀者注意: 如果數據選擇得不同,將導致結果存在差異。
(4) 對多選答案(特別是標準化試題中的計算題),一般通過逗號將多個答案結果分開。如果答案中有逗號的,則通過分號將不同答案分開。對答案內容較多的問答題,則通過分段敘述方法。
作者對此書作出貢獻的各位同事、同行表示誠摯的謝意。此外,研究生胡波對本書的部分章節(jié)進行了校對,在此深表感謝。鑒于作者水平有限,時間倉促,書中難免存在錯誤或者不完善的地方。此外,本書的形式也可能不符合一些讀者的習慣或要求,歡迎廣大讀者對本書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祝各位讀者學習、工作順利!
作者
2016年8月于廣州
黃平,華南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1957年生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1989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獲博士學位,曾在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任中心實驗室主任,現(xiàn)任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研究所所長,*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長期從事機械設計與理論專業(yè)的教學和研究,出版《摩擦學原理》(第2、3版)、《Principles of Tribology》\\《界面科學與技術》、《潤滑數值計算方法》等著作4部,發(fā)表學術論文 100余篇。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三等獎以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共7項。2011年獲中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014年中組部“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第1章緒論
1.1標準化題
1.1.1判斷題
1.1.2選擇題
1.2非標準化題
1.2.1問答題
1.2.2填空題
1.2.3改錯題
第2章平面機構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2.1標準化題
2.1.1判斷題
2.1.2選擇題
2.1.3計算題
2.2非標準化題
2.2.1問答題
2.2.2填空題
2.2.3計算題
2.2.4作圖題
第3章連桿機構
3.1標準化題
3.1.1判斷題
3.1.2選擇題
3.1.3計算題
3.2非標準化題
3.2.1問答題
3.2.2填空題
3.2.3改錯題
3.2.4計算題
第4章凸輪與其他常見機構
4.1標準化題
4.1.1判斷題
4.1.2選擇題
4.2非標準化題
4.2.1問答題
4.2.2填空題
4.2.3改錯題
4.2.4分析題
4.2.5作圖題
目錄
第5章輪系
5.1標準化題
5.1.1判斷題
5.1.2選擇題
5.2非標準化題
5.2.1問答題
5.2.2填空題
5.2.3計算題
第6章回轉件調速與平衡
6.1標準化題
6.1.1判斷題
6.1.2選擇題
6.2非標準化題
6.2.1問答題
6.2.2填空題
6.2.3計算題
第7章齒輪與蝸桿傳動
7.1標準化題
7.1.1判斷題
7.1.2選擇題
7.1.3分析題
7.1.4計算題
7.2非標準化題
7.2.1問答題
7.2.2填空題
7.2.3改錯題
7.2.4計算題
7.2.5分析題
第8章帶傳動
8.1標準化題
8.1.1判斷題
8.1.2選擇題
8.1.3標準件
8.1.4計算題
8.2非標準化題
8.2.1問答題
8.2.2填空題
8.2.3標準件
8.2.4計算題
8.2.5結構題
第9章鏈傳動
9.1標準化題
9.1.1判斷題
9.1.2選擇題
9.1.3標準件
9.2非標準化題
9.2.1問答題
9.2.2填空題
9.2.3計算題
9.2.4結構題
第10章軸
10.1標準化題
10.1.1判斷題
10.1.2選擇題
10.1.3計算題
10.2非標準化題
10.2.1問答題
10.2.2填空題
10.2.3計算題
第11章滑動軸承
11.1標準化題
11.1.1判斷題
11.1.2選擇題
11.2非標準化題
11.2.1簡答題
11.2.2填空題
11.2.3計算題
第12章滾動軸承
12.1標準化題
12.1.1判斷題
12.1.2選擇題
12.1.3標準件
12.1.4計算題
12.2非標準化題
12.2.1問答題
12.2.2填空題
12.2.3標準件
12.2.4計算題
第13章螺紋連接與螺旋傳動
13.1標準化題
13.1.1判斷題
13.1.2選擇題
13.1.3標準件
13.1.4計算題
13.2非標準化題
13.2.1問答題
13.2.2填空題
13.2.3標準件
13.2.4計算題
第14章鍵與其他連接
14.1標準化題
14.1.1判斷題
14.1.2選擇題
14.1.3標準件
14.1.4計算題
14.2非標準化題
14.2.1問答題
14.2.2填空題
14.2.3標準件
14.2.4計算題
第15章彈簧
15.1標準化題
15.1.1判斷題
15.1.2選擇題
15.2非標準化題
15.2.1問答題
15.2.2填空題
第16章聯(lián)軸器、離合器與制動器
16.1標準化題
16.1.1判斷題
16.1.2選擇題
16.1.3標準件
16.2非標準化題
16.2.1問答題
16.2.2填空題
16.2.3標準件
16.2.4計算題
第17章其他結構
17.1標準化題
第18章變速器
附錄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