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主要討論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分析與綜合方法。主要內容包括系統模型建立, 控制系統性能的時域分析和頻域分析, 線性系統的綜合設計方法、離散時間系統和非線性系統等。為了適用更多專業學生的學習, 在書的附錄A中給出了拉氏變換和反變換的基本內容定理和一般應用方法。
自動控制原理前言前言近年來,由于市場對自動化及智能裝備的需求旺盛,關注和學習自動控制原理或控制工程基礎的讀者也不斷增加。作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的基礎上,立足于認知、發現、探尋、創新的學習方法,汲取國內外有關本領域的教學和科研成果,并考慮MOOC課程特點,統一規劃,精心組織編寫了本書。
本書系統地闡述了自動控制理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及控制系統的時域與頻域綜合校正。全書共分9章,包括3個模塊。第1~5章為第1模塊,是控制理論的基本內容,主要討論自動控制系統概述、系統建模、時域分析法、根軌跡分析法及時域綜合。第6~7章為第2模塊,包括頻域分析方法與系統綜合校正,主要討論頻率特性、系統校正概述及基于頻域的系統校正設計。第8~9章為第3模塊,包括非線性系統的相平面和描述函數分析及線性離散時間系統的建模和分析。本科自動化專業建議采用所有內容,可安排54~72學時;非自動化專業建議采用除第4章外的第1模塊和(或)第2模塊的部分內容,可安排36學時。 本書在內容的組織上強調工程背景,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用直觀和感性的物理概念、工程實例以及MATLAB仿真結果,使讀者充分理解和掌握控制系統的基本規律和系統綜合設計方法,其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內容編排模塊化,滿足多種需求本書將整個自動控制理論的基本知識分為3個模塊:時域分析與綜合、頻域分析與綜合校正、非線性與離散系統分析。各模塊內容相對獨立,逐步遞進,可滿足不同專業的需求。例如自動化專業可選擇全部內容,其他非自動化專業可選擇除第4章外的第1模塊和(或)第2模塊的部分內容。由于在第1模塊增加了1個章節專門討論了PID控制律的解析分析、MATLAB時域仿真、PID參數整定及實際實例PID設計的一般步驟,使第1模塊時域分析與綜合內容完整,不僅給少學時的控制類課程學習帶來了方便,同時還可提高自動化專業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2.貫穿工程教育思想,學以致用本書借鑒工程教育思想,使學生在認知、發現、探尋的實踐過程中學習新知識。在書中的多個章節,例如高階系統主導極點、穩定性、頻率特性等均以觀察仿真結果為起點,引導讀者認知、發現問題(規律),再配合解析推導,得到現象的本質。在編寫過程中,以應用為導向,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例如在系統綜合中,不僅在時域對PID進行解析分析,以運動控制中的點到點控制方式討論PID控制特點,同時在頻域系統綜合中將PID與串聯校正的超前、滯后及滯后超前設計進行比較,使讀者從不同方面理解這兩種類型控制器的實質,同時更易理解實際工程中的帶濾波器的PID控制。以某型實際機器人肩關節角控制為例,討論PID控制器的設計步驟和具體過程,并應用高階系統簡化、多參數的根軌跡分析、PID調參的策略等來解決實際問題。另外在實例中還涉及實際系統的輸入指令設計及飽和限制等,使讀者可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所遇到的問題。3.適應MOOC課程需要,構建自主學習環境為了更好地適應自主學習,本書各章末尾設有小結,概括該章的知識體系、重點和難點。同時設計了豐富的習題,包括問答題、基本習題和綜合仿真分析題,并在某些基本題后給出了參考答案,附錄B給出了各章典型習題的習題詳解,方便讀者自行檢查學習效果,為讀者解惑答疑。本書不僅專門設置章節講解MATLAB的應用方法,而且給出了書中所用MATLAB仿真的程序文本。
本書第1章、第2章、第3章、第5章和附錄B由郭小勤編寫,第4章和第6章由潘劍飛編寫,第7章和附錄A由曹廣忠編寫,第8章和第9章由吳超編寫。全書由郭小勤統一修改定稿,書中的插圖由王鑫繪制。本書受到廣東省精品教材項目資助,同時也是全國地方高校UOOC(優課)聯盟《控制工程基礎》課程的指定教材。限于作者水平,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7年5月
第1章自動控制系統概述1
11自動控制的基本原理2111自動控制問題的引出2112控制方式5
12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1
13自動控制系統實例11131函數記錄儀11132磁盤驅動讀取系統12133導彈發射架方位控制13134機器人13
14自動控制系統的分類14141按給定輸入信號特征
分類14142按系統模型的數學特性
分類15143其他類型的分類16
15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16151穩定性16152快速性17153準確性17
16控制工程設計概論18161工程設計18162控制系統設計18163系統分析與設計工具
MATLAB19
17自動控制理論的發展概況20171早期的自動控制21172經典控制理論21173現代控制理論22
18小結22
19習題23
第2章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27
21控制系統的時域數學模型27211線性元件的微分方程28212控制系統微分方程的
建立33213線性系統的基本特性35214非線性系統的小偏差
線性化35
22線性系統的傳遞函數37221傳遞函數的定義和性質37222典型元部件的傳遞函數42
23結構圖及其等效變換48231結構圖的組成與繪制48232結構圖的等效變換51
24信號流圖及梅遜公式58241信號流圖的組成及性質58242信號流圖的繪制59243梅遜增益公式61
25閉環系統傳遞函數64
26控制系統建模的MATLAB
方法65
27數學模型的實驗測定法67
28小結68
29習題69
第3章時域分析法73
31控制系統時間響應的性能
指標73311典型輸入信號73312時間響應過程75313時域性能指標75
32一階系統時域分析77321數學模型78322單位階躍響應78323單位脈沖響應79324單位斜坡響應80
33二階系統時域分析82331數學模型82332單位階躍響應83333動態性能指標計算87334改善二階系統性能的常用
方法95
34高階系統時域分析101341高階系統的階躍響應101342閉環主導極點和動態性能
分析105
35穩定性分析107351穩定的概念和定義107352穩定的充要條件108353穩定的代數判據109
36穩態誤差分析115361誤差與穩態誤差116362給定信號作用下的穩態誤差
計算117363擾動作用下的穩態誤差
計算121364提高控制精度的措施123
37小結126
38習題127
第4章根軌跡分析法133
41根軌跡的基本概念133411根軌跡圖133412閉環零極點與開環零極點的
關系135413根軌跡方程137
42根軌跡的繪制法則138
43其他形式的根軌跡151431參數根軌跡151432零度根軌跡153
44基于MATLAB的根軌跡圖
繪制156
45根軌跡分析158451閉環零極點與時間
響應158452系統性能的定性分析159
46小結165
47習題166
第5章基本控制律與機器人關節角
控制分析170
51基本控制律分析171511比例(P)控制171512比例微分(PD)控制171513比例積分(PI)控制172514比例積分微分(PID)
控制173
52線性系統時域仿真的MATLAB
方法176521基于腳本文件的仿真176522基于模型文件的仿真178
53PID控制器的參數整定182531衰減曲線法182532穩定邊界法183533其他方法183
54機器人關節角控制系統設計
與分析184541某ARMⅡ電動肩關節角
控制系統185542PID控制律設計186543斜坡型輸入指令響應189
55小結190
56習題191
第6章頻域分析法193
61頻率特性193611頻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93612頻率特性的圖形表示196
62典型環節的頻率特性199621比例環節199622積分環節和微分環節199623慣性環節和一階微分
環節201624振蕩環節與二階微分
環節203625延遲環節206
目錄63開環系統頻率特性圖
繪制207631開環伯德圖的繪制207632開環極坐標圖的近似
繪制211633最小相位系統214
64頻域穩定性判據217641幅角原理217642奈奎斯特穩定性判據219
65穩定裕度225651相位裕度225652幅值裕度226
66閉環頻率特性228
67基于MATLAB的頻率特性
圖繪制229
68頻率特性分析232681三頻段的概念232682開環頻域指標與時域指標的
關系233683閉環頻域指標與時域指標的
關系235
69小結237
610習題238
第7章控制系統的綜合與校正242
71系統校正的基本概念242711性能指標243712校正方式243713校正設計方法245
72常用串聯校正裝置及其
特性246721超前校正網絡246722滯后校正網絡249723滯后超前校正
網絡252
73串聯校正的頻域法設計254731串聯超前校正設計254732串聯滯后校正設計260733串聯滯后超前設計265734期望開環對數幅頻特性
設計法268
74反饋校正與復合校正269741反饋校正的原理與
特點269742復合校正272
75小結275
76習題275
第8章非線性系統279
81控制系統的非線性特性279811典型的非線性特性279812非線性系統的若干
特征281813非線性控制系統的分析與
設計方法283
82描述函數法283821描述函數定義283822典型非線性特性的描述
函數285823非線性系統描述函數法
分析288
83相平面法291831相平面法的基本概念291832相平面圖的繪制292833相軌跡的基本特性294
834非線性系統的相平面法
分析296
84非線性系統分析的MATLAB
方法299
85小結301
86習題302
第9章離散控制系統304
91離散控制系統基本
概念304911采樣控制系統304912數字控制系統305913離散控制系統的特點306
92信號采樣和復現306921信號采樣306922采樣信號頻譜分析307923香農采樣定理308924信號復現308
93z變換及反變換310931z變換定義310932z變換的求法311933z變換的性質312934z反變換313
94離散系統的數學模型315941差分方程315942脈沖傳遞函數316
95離散控制系統性能分析323951離散控制系統的
穩定性323952離散控制系統的穩態
誤差327953離散系統動態性能330
96線性離散系統分析的MATLAB
方法332
97小結335
98習題335
附錄A拉氏變換概述337
A1拉普拉斯變換的定義337
A2幾種典型函數的拉氏
變換337A21單位階躍函數1(t)的
拉氏變換337A22指數函數f(t)=e-at的
拉氏變換338A23正弦函數與余弦函數的拉氏
變換338A24單位脈沖函數δ(t)的拉氏
變換339A25單位斜坡函數的拉氏
變換339A26單位加速度函數的拉氏
變換340
A3拉氏變換的主要定理340A31疊加定理341A32微分定理341A33積分定理341A34復數位移定理342A35終值定理342
A4拉普拉斯反變換344
A5應用拉氏變換解線性微分
方程347
附錄B精選習題詳解349
B1第1章習題349
B2第2章習題350
B3第3章習題352
B4第4章習題355
B5第6章習題357
B6第7章習題361
B7第8章習題362
B8第9章習題365
參考文獻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