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就是人們俗稱的“民告官”。《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頒布以來,行政訴訟的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公民法律意識的增強,行政訴訟的數量將會進一步擴大。然而,從近年行政訴訟的裁判結果看,起訴方敗訴的居多。造成原告敗訴的原因中,公民繞過了必要的前置程序、未選擇適格的被告、不懂得如何收集證據、超過訴訟時效、獲取證據的手段不合法等占絕大多數。
《行政訴訟案例與實務》通過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案例進行解讀,有針對性地提出指導性意見,同時還節選行政訴訟中可能用到的法律條文,希望能為大家的行政訴訟提供有益的幫助。
《行政訴訟案例與實務》適合作為各院校法律相關專業的案例教材,也適合作為廣大民眾咨詢日常法律糾紛事務的實用指導書,還可作為各企事業單位、法律培訓機構、法官和律師等法律從業者以及其他法律愛好者進行法律實踐和研究的專業參考書。本書封面貼有清華大學出版社防偽標簽,無標簽者不得銷售。
2014年11月我國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留下了很多精華,但是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挑戰,總要面臨新的難題。例如,目前面臨的如何把權力關進籠子!吨腥A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實施為公民監督政府行為,對行政機關的違法行政行為進行糾正和補救,提供了一種比較可行的方式。
法律出臺是前提條件,如果人們不主動遵守法律,不懂得如何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再完善的法律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行政訴訟,顧名思義,就是打行政官司。行政訴訟的起源是行政機關沒有按照其職權范圍或是未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實施具體行政行為,行政相對人認為該行為存在違法性,進而起訴至法院要求法院對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認定。在司法實踐中,行政訴訟只占所有訴訟案件很小部分,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一是人們內心深處對權力的敬畏意識,我國公民對于政府的行為較少有質疑,即使自己覺得有疑惑時也往往不求甚解,能放過就放過,不愿意尋求法律的解答;二是沒有形成一個適合行政訴訟的外部環境,市面上指導人們進行行政訴訟的書籍偏少,行政訴訟律師也不太多,尤其是在經濟不發達地區,行政訴訟的律師更少,人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想進行行政訴訟,卻不知從何處下手。
本書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章節順序,以案例的形式對該部法律的內容進行解讀和介紹。編者已經盡最大努力搜集最新的案例,希望能給大家提供最有價值的指導。個別案例略顯陳舊,好在這些案例表達的核心內容和對實踐的啟示仍然能夠派上用場。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法治意識的提高,行政訴訟在整個訴訟領域所占的比重必將不斷上升。隨著我國法治化進程的推進,行政訴訟的外部環境將會變得越來越好。希望本書能夠為中國法制社會建設貢獻綿薄之力。
除封面署名作者外,李浩好、李艷艷、廖亞娟、劉洋、譚園、湯磊、徐志明、許路、余然、袁翠翠等在資料搜集、疑文考據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并參與撰寫了部分案例分析,謹致謝意。
由于準備時間較緊,加之編者學識有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