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銀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輔導 個人理財》是銀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個人理財科目的輔導教材,專為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相關的從業人員設計,內容緊扣考試大綱,基本覆蓋了個人理財從業人員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015中國銀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輔導 個人理財》突出國內銀行業實踐,兼顧國際銀行業發展狀況和趨勢,緊扣中國銀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個人理財科目考試大綱,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踐為主;知識與技能相結合,以技能為主的原則。本書由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概述、銀行個人理財理論與實務基礎、金融市場和其他投資市場、銀行理財產品、銀行代理理財產品、理財顧問服務、個人理財業務相關法律法規、個人理財業務管理、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職業道德和投資者教育共10章組成。
《2015中國銀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輔導 個人理財》適用于中國銀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應試者復習備考,或作為想從事銀行相關工作的人員學習參考的資料。
第一節金融市場概述
(一)金融市場的概念
金融市場是指以金融資產為交易對象而形成的供求關系及其交易機制的總和。它包括如下3層含義。
(1)它是金融資產進行交易的有形和無形的“場所”,主要包括場內市場、場外市場、電子市場等。
(2)它反映了金融資產供應者和需求者之間的供求關系。
(3)它包含了金融資產的交易機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價格(包括利率、匯率及各種證券的價格)形成機制,以及交易后的清算和結算機制。
(二)金融市場特點
(1)市場商品的特殊性。金融市場交易的對象是貨幣、資金、信用以及其他金融工具。
(2)市場交易價格的一致性。市場有效性的內生性將驅動市場價格趨于一致,同種商品在不同市場將遵循一價原則。
(3)市場交易活動的集中性。在金融市場上,金融工具的交易是通過一些專業機構組織實現的,通常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和無形的交易平臺。
(4)交易主體角色的可變性。在金融市場上,市場交易主體角色并非固定。一般來說,企業通常是資金的短缺方,往往是資金的需求者;家庭或個人通常是資金的富余方,往往是資金的供應者。企業資金也有閑置的時候,這時它就成了資金的供應者,而家庭或個人也可能成為資金的需求者。
(三)金融市場構成要素
金融市場的構成要素包括主體、客體和中介。
(1)金融市場的主體。參與金融市場交易的當事人是金融市場的主體,包括企業、政府及政府機構、中央銀行、金融機構、居民個人。
(2)金融市場的客體。金融市場的客體是金融市場的交易對象,即金融工具,包括同業拆借、票據、債券、股票、外匯和金融衍生品等。
(3)金融市場的中介。在資金融通過程中,中介在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之間起著媒介或橋梁的作用。金融市場的中介大體分為兩類:交易中介和服務中介。
第二節金融市場的功能和分類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整個市場體系中,金融市場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之一,是聯系其他市場的紐帶。就理財業務而言,金融市場是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基礎。
金融市場的功能可以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來考察。
(一)微觀經濟功能
(1)融資功能。金融市場有引導眾多分散的小額資金會聚,投入社會再生產的資金集合功能。
(2)財富管理功能。金融市場上銷售的金融工具為投資者提供了儲存財富、保有資產和財富增值的途徑。
(3)避險功能。金融市場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了防范資產風險和收入風險的手段。金融市場為市場參與者提供風險轉移機制,有兩種實現方式:一是保險機構出售保險單;二是金融市場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如期貨、期權合約等,能夠達到風險對沖、風險轉移、風險分散和風險規避的目的。
(4)交易功能。借助金融市場的交易組織、交易規則和管理制度,金融工具比較便利地實現交易。便利的金融資產交易和豐富的金融產品選擇,降低了交易成本,促進了金融市場的發展。此外,通過交易功能,能夠實現市場的價格發行功能,體現金融市場的效率性。
(二)宏觀經濟功能
(1)資源配置功能。金融市場通過將資源從利用效率低的部門轉移到利用效率高的部門,使社會經濟資源有效地配置在效率最高或效用最大的部門,實現稀缺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2)調節功能。調節功能是指金融市場對宏觀經濟的調節作用,包括金融市場的自發調節和政府實施的主動調節。在金融市場大量的投融資活動中,投資者追求經濟利益,謹慎選擇投資對象。金融市場通過其特有的資本集聚功能和引導資本合理配置的機制,首先對微觀經濟部門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宏觀經濟活動。此外,政府運用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再貼現和公開市場操作等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實施調控。
(3)反映功能。金融市場常被看作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和“氣象臺”,它是國民經濟景氣度指標的重要信號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