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汽車形態語意創新設計訓練
3.1形態設計訓練課題的教學目標
一名合格的汽車設計師需要具有對市場敏銳的嗅覺,具備合理的工程知識、深厚的造型設計思維能力以及嫻熟的設計表達能力。要達到這樣的造型設計能力,需要在其學習階段,通過一系列的設計訓練以及設計實踐才能得到不斷的加強。本章內容為汽車形態語意創新設計訓練,在學習“第2章汽車形態語意創新設計思維”之后,再進入本章的學習內容即有針對性的形態設計訓練階段。汽車形態語意創新設計訓練環節共有4個不同內容的訓練課題。
訓練課題1特征線的三維形態設計探討,具體內容是從二維到三維的空間思維轉換練習。教師給定形態特征線,要求訓練者探討特征線的不同立體形態變化,如彩圖1~彩圖3所示。此訓練是其他訓練課題的基礎。
訓練課題2形態特征抽象設計與三維表達,具體內容是讓訓練者從啟發形態抽象設計形態特征線,制作鐵絲模型并探討線條在空間中的變化,然后依據鐵絲模型制作簡單曲面泡沫模型,充分理解形態的形、線、面的設計關系,如彩圖4~彩圖8所示。
訓練課題3概念交通工具形態框架模型設計,具體內容是讓訓練者設計概念交通工具形態,使用板材制作框架模型,對形態設計形式感進行探討和推敲。此訓練課題與訓練課題2的訓練目的相同,訓練難度相當,區別在于采用硬紙板作為模型材料,以平板拼插組合方式作為形態設計表達手段,如彩圖9、彩圖10所示。該訓練主要側重對于形態設計形式感法則的學習與應用。
訓練課題4主題風格類車形態曲面模型設計,具體內容是讓訓練者結合啟發形態的特征設計出具有主題風格的類似汽車的形態,采用油泥材料設計制作完成復雜曲面的立體模型,如彩圖11~彩圖13所示。這4個訓練課題的訓練難度是從簡單到復雜,4個訓練課題的訓練內容是互相補充、相互銜接的關系。形態設計訓練課題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的內容。
1. 認識形態特征線的作用,把握形態的造型特點
設計師從事的汽車造型設計工作,就是要把自己的設計思維和設計理念傳遞給觀者,在設計表達手段中,最基本、最直接的途徑就是通過汽車造型設計特征線。在訓練者的設計學習階段,從形態特征線出發的設計是經常使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汽車設計師在設計創意初期,經常會先勾出幾根很有感覺的線條,然后在此基礎上發散和深入,添加設計細節,逐步形成最終的造型方案。在這個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始終圍繞確定的造型設計特征線條來做文章,努力把最初的感覺很好地延續和貫徹下去,經歷這樣一個設計探討過程后,最終確定的造型設計方案才會有特色,并且與眾不同。
2. 對形態語意創新設計思維的應用
在汽車形態語意創新設計思維訓練環節中,相應的設計思維練習里面對各種造型風格和對應的設計手法以及形式關系的認識和判斷做了詳細的歸納總結。后續汽車形態語意創新設計訓練,是訓練者在學習形態特征關鍵詞、形態特征意象板、形態風格與動勢、形式關系之后,自己動手進行形態設計的訓練環節,是運用所學設計思維進行設計實踐的過程。通過這個設計環節的訓練,可以加深訓練者對形態創新設計思維的認識和理解。
3. 充分體會形態設計二維方案到三維方案轉變的過程
從設計方案二維表達圖到三維實體模型的轉變過程其實是非常困難的。經過設計訓練環節的培養,訓練者可以體會到平面設計草圖和實物模型之間的區別,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平面設計圖具有欺騙性——能畫出來的形態不一定能做出來,而圖上一筆帶過的地方可能正好是模型上不可回避的焦點。
形態設計實踐過程中具體的感受需要訓練者自己去體會,指導者在教學中應該明確兩點。首先是實體模型在設計過程中的重要性。這個雖然不用多說訓練者也會明白,因為各個院校造型設計類的課程中都是非常重視實體模型設計制作這個環節。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初學設計的人會產生下面的想法: 既然設計的最終評定物是模型,那是不是在畫設計圖的時候就少花一點時間,不用把形態考慮那么周全,反正最后可以到模型上去慢慢修改和探討,模型做出來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對于這個問題,應該注意,要想做出優秀的汽車造型設計,設計草圖階段和實體模型階段都非常重要,兩者缺一不可。在實體模型設計制作過程中,很多時候會受到技法的限制,特別是最初對工具還不熟悉的階段。訓練者做模型的時候可能把一大半的精力花在如何實現某個形態上,而不是去嘗試和探討形態的比例、線型的走勢等形態設計最核心的問題。相比較而言,在紙面上畫圖的過程中,工具和技法對訓練者的影響非常小,完全可以隨心所欲地去表現自己的想法,因而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形態設計最初的設計草圖階段。其次是讓訓練者重視設計草圖。在設計草圖階段的全心投入,往往能在最終的形態實體模型上得到回報: 一方面,通過精心探討和細化設計的形態,必定是比較完善和完美的,設計的創新性、協調性和完整性能夠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在設計草圖階段多花一些時間琢磨型面關系,即三維形態結構上的問題,會大大減輕模型制作過程中的難度,有助于訓練者更好地將二維的設計草圖轉化為三維的立體形態。
4. 對形態形式關系的判斷與調整
訓練者在不同內容和要求的形態設計訓練課題中,會時時遇到需要自己對形態整體造型、動勢以及比例關系的判斷和調整問題,同時會學習運用一些形式感法則和處理手法,比如重復、對比、統一等對實體模型方案進行設計和修改。首先是需要訓練者在設計過程中判斷形態是否達到預期設想,是否需要修改; 其次分析修改原因以及在形態上確定需要修改的地方; 最后經過修改和調整型面的比例關系、形態的整體姿態和重心等,達到訓練者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造型。這個過程是訓練者對“第2章汽車形態語意創新設計思維”中“2.3形式關系”學習的檢驗和應用。
3.2特征線的三維形態設計探討
3.2.1訓練目的和要求
1. 訓練目的
從特征線到立體形態的練習是一個比較基礎的形態設計訓練課題,其內容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對二維設計草圖的三維形態再現,使訓練者認識到形態設計二維與三維轉換過程中的變化,訓練他們三維的思考能力,從另一個角度體會實體模型制作的重要性。
2. 訓練課時
需要16課時進行講解與輔導,訓練者主要在單獨訓練時完成作業。第一次8課時的課程完成講解、作業布置以及課上設計輔導。訓練者在課下用一周的課余時間完成作業,第二次8課時的課程完成作業點評以及指導訓練者修改完善泡沫模型,之后訓練者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最終的方案。本訓練采用聚氨酯硬質泡沫材料制作模型,由于泡沫加工簡單,因此可以在課上布置作業,訓練者在課下自己安排時間進行方案設計。指導者在兩次課上評價每位訓練者的方案,確定方案修改方向后,主要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型態模型設計制作。
3. 訓練內容和要求
指導者為每位訓練者統一提供一張抽象形態特征線設計草圖,線形不需太復雜,但特征線條要明顯流暢,與汽車造型設計形態貼合。草圖中的線條越單純越好,盡量不要有明暗效果,有繼續發散設計的可能。要求訓練者依據草圖中的特征線設計,使用泡沫材料,將草圖中的二維特征線在三維的形態設計上體現。訓練者在這個特征線草圖再設計的過程中,自己賦予形態一個總體風格特征,如硬朗、圓潤、簡潔、繁復等。訓練重點在于訓練者在同一特征線草圖的前提下,自己設計完成兩種不同風格的三維形態,并且兩個形態的特征與給定特征線相吻合。
4. 訓練所用材料和工具
聚氨酯泡沫2塊(每塊約長200mm、寬125mm、高100mm),干磨砂布(P100棕剛玉)1張,復印紙、鉛筆、橡皮、美工刀、平板銼、半圓銼等。
5. 訓練交付物
依據給定特征線完成的形態設計草圖、聚氨酯泡沫實物模型。
3.2.2訓練步驟和方法
1. 確定形態關鍵詞
根據給定特征線,明確所要表達的形態特點。在有一定設計基礎后,可以通過參考一些符合自己想表達形態風格關鍵詞的人為形態或自然形態,從這些相關形態中得到啟發,自己設計形態特征線的變化,明確形態特點。
2. 繪制特征線設計草圖
明確主特征線解決形態整體趨勢的問題。
(1) 根據形態特征關鍵詞,首先進行形態輪廓線和動勢線設計草圖的發散。通過一定數量的特征線設計草圖創作后,從中挑選出最符合關鍵詞特點的方案進行深入設計。此時所選定的方案不一定是最終確定形態的方案。設計過程中還可能存在方案改進或是重新設計的可能。
(2) 從主特征線設計草圖中選擇方案提煉融合或深入設計。
(3) 在特征線設計草圖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繪制設計草圖的深入設計工作。通常從形態動勢線出發,先完善形態側面的線形設計,在線條中體現關鍵詞特點,再把線擴展到曲面,由曲面擴展為體。其中,形態前45°與后45°視角的探討尤為關鍵,因為它們是模型形態的主要表達視角,因此,需要在形態正面與側面,側面與后面的轉折關系上多做探討。最終才能將特征線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形態,并賦予細節進一步完善。
(4) 在設計草圖方案探討過程中,在指導者的幫助下,盡可能明確所設計形態的各個曲面之間的關系,以便之后立體泡沫模型的制作。這個過程也是對空間思考設計能力的鍛煉。設計草圖階段最終需要得到一個形體關系相對明確、形態風格關鍵詞特點表達較充分的方案。
3. 聚氨酯泡沫模型體量的設計以及加工
(1) 選擇確定方案的設計草圖之后,需要明確所要制作的模型尺寸。繪制形態設計方案的三視圖,作為所需模型的毛坯尺寸的參考。
在確定模型尺寸時,要充分考慮以下幾點: 制作的難度,表現效果以及細節制作的可行性。如果設定的模型尺寸小,有些形態設計方案,可能存在細節特征在模型上無法制作或者制作出來后無法達到預期的表現效果。當然,也不能盲目將模型做大,這必定會增加模型制作的工作量,并且會增加形態表面平順表達的難度。綜合以上因素,應選擇合適尺寸的毛坯來進行實體模型制作。
(2) 在確定了模型尺寸之后,通常根據其長、寬、高的數據再增加一定的余量。在泡沫板材料上量好尺寸后利用手持刀鋸等工具裁切所需長方體毛坯。
(3) 根據所設計形態,先使用手鋸、美工刀以及大平板銼除去長方體毛坯中的較大體積的空余空間,獲得相對接近方案形態的雛形。再用平板銼、半圓銼等工具進行形態主要大面的制作加工。之后使用P100砂布或小銼刀對模型上的小轉折面進行精細制作,對形態大面進行完善細化。在處理好形態各大面之間比例關系后再對形態細節特征進行探討。
4. 形態模型設計完善
在完成模型的基本面造型后,可以使用小銼刀和砂布對形態進行進一步探討,如細微調節線型的走勢,加強轉折面對比或者改變線型的穿插關系。同時,這個過程中也是精細制作模型的工作,使形線面規整且使形態表面平順協調。在形態特征設計調整過程中,也可以返回平面設計手段,采用手繪設計草圖方式對形態進行探討后再重新修整模型。應盡量避免對整體方案進行大的改動以及多次改動,以免模型尺寸由于材料的削減而不斷縮小導致不便加工。
3.2.3訓練過程和建議
1. 具體訓練過程
指導者給定事先繪制好的形態特征線,要求訓練者在此基礎上將其演繹發散為立體的形態,最后制作實物模型。整個訓練的過程是: 給定特征線→依據特征線繪制形態平面設計草圖→繪制形態關鍵視圖→制作形態立體模型。圖31所示為給定的形態特征線。
圖31給定形態的特征線
給定特征線包含了幾個主要的信息: ①形態長度和高度的比例基本確定; ②形態的前后方向也得到確定; ③形態的主特征和動勢是確定的; ④特征線的整體趨勢基本確定。這幾條線之間的關系也是精心設計完成。若要自己設計的特征線滿足以上幾個方面要求,訓練者需要具備一定的設計能力,因此,在形態設計訓練初期,提供給定形態特征線非常必要。這個形態設計訓練內容主要是鍛煉訓練者的三維思考能力,同時,對于同一特征線設計出兩個不同形態的要求,也鍛煉了訓練者一定的形態創新設計能力。給定形態特征線上的這三條線看似簡單,其實是指導者在許多特征線設計草圖中精挑細選之后的結果。在指導者的啟發和講解下,要讓訓練者從三根線條中讀出它們所蘊含的形態關鍵詞“速度、力量”,這是為形態模型的整體風格確定的一個大的基調和方向。此外,指導者還要強調本次設計的形態應該是一個有方向性的形體,應該是一個寬度大于高度且左右對稱的,有方向感的抽象的交通工具形態,模型表面要給人帶有現代工業產品的感覺,而不是一個藝術雕塑作品。這些是對本次形態設計的約束,有限制條件下的創作才稱得上設計,這也正是設計的魅力所在。如圖32和彩圖1所示,都是基于圖31中同樣的特征線設計出變化不同的形態。
圖32同樣的特征線設計出變化不同的形態
訓練者拿到給定特征線以后,首先應該做的是觀察這幾條線的特點,具有什么風格特征。總體來說,訓練者都會感覺到這組特征線條所具有運動感、速度感和力量感,同時還具有明顯的方向和動勢。接著就是一個頭腦風暴的創想過程。形態設計草圖的繪制是爆炸式的,看似簡單的這三條線可以變化出許多的形態。所謂動勢線,可以是凸起的棱線,也可以是凹下去的槽,輔之以其他線條來充實整個形態,可以想象能變化出的形態會有很多,而且是千差萬別的形態變化。
訓練者看到給定特征線條后,最初的想法基本都是想設計一個動感的形態,有一個向前沖的趨勢的形狀。大致的造型已經浮現在各自腦海里,但是形態上很多細節還需要畫設計草圖來確定。對于設計繪畫基礎比較好的人,畫設計草圖并沒什么難度。但是,訓練者在這個時候對形態設計思維還沒有深刻的理解,需要指導者給予指導和幫助。在畫設計草圖的過程中,訓練者最大的收獲并不是畫圖本身,而是指導者結合設計草圖提出的修改建議。訓練者能夠直接而真切地學到了很多形態設計的理念和方法,這些收獲對訓練者的幫助應該是最大的,并且對他們今后的設計學習有著長遠的影響。
對于設計繪畫基礎比較弱的人,他們在初畫設計草圖時,一開始并不能很快地找到一個方向,或者說確定一個形態風格,問題首先反映在設計草圖的構思上,指導者所給的動勢線是靠近這個形態的中間位置,這會令訓練者在剛開始構圖的時候一直無法拓展思路,總是以給定的動勢線為起點去變換,使得自己畫出來的形態設計草圖會有些別扭。并且訓練者總是想把整個形態想清楚了再畫,而這線條的限制會導致他們從構圖之初就陷入了迷茫。這個時候指導者需要幫助訓練者演示性地畫幾個從已知線條出發的構圖,并且要強調在一開始構思形態時,不需要把整個形態想得特別清楚了再動手畫設計草圖,頭腦中有什么想法就馬上畫在紙上,并且不要去修改它,如果有什么新的想法就趕緊再畫一個。同時需要說明,所給定的形態特征線也不是一點都不能改變,依據給定特征線設計出的形態不需要與它完全一致,形態動勢線走向符合給定特征線的走勢就可以。這樣,訓練者的限制會小很多,很快就能畫出更多形態特征線變化的設計草圖。
訓練者在畫了許多特征線設計草圖后,也許會感到并沒有增加多少可選的令人滿意的方案,或許感覺設計草圖有些雜亂,或許是形態的整體都不是很協調。這個時候更需要指導者多加指導,指出草圖線條出現的問題,是整體不協調還是特征不突出,訓練者在學習初期總會暴露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經過指導者指出問題并給予修改建議,他們才能慢慢上手,逐漸步入正軌。
大部分訓練者這個時候的動手畫設計草圖能力還是有一定欠缺的,有時還不能用手繪設計草圖的方式完全表達出頭腦中的想法。因此,首先要在設計草圖中先確定下一個大致的形狀,比如哪里形狀圓潤一點,哪里的形狀硬朗一點,大感覺確定后就要大量地畫設計草圖。畫了多個方案之后可以在畫好的大型上慢慢調整,比如加多一點弧度,或是改變一下傾斜角度,等等,修改到自己滿意為止。如果在設計草圖方案上不能明顯看出哪里有問題,就可以在此基礎上提筆重新再完善。形態側面的動勢線就是要表現出一種感覺,動勢線能定下這個形態的主要基調。要鼓勵訓練者盡可能地發揮想象力,在體會線條大感覺的基礎上,有越多的思維發散越好。將所給的特征線進一步完善,形成一個相對比較完整而具體的形態。圖33所示為學生在泡沫材料旁邊繪制形態設計草圖。
圖33訓練者在泡沫材料旁邊繪制形態設計草圖
在這一個階段,訓練者拿到給定特征線的時候,往往容易一開始就陷入對空間立體形態的想象中去,結果越陷越深,細節越想越多,想法很容易就被框住而無法開拓更多的思路。大部分人很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雖然最終要設計完成的是一個立體的形態,但首先應該考慮的是: ①給定特征線會有哪些新的變化方式; ②在側面輪廓線不變的情況下,僅僅通過對動勢線的設計組合會導致形態特征出現哪些新的設計方向,這是形態語意創新設計訓練目的的根本; ③對動勢線的設計組合、新設計的形態動勢線的走勢是否符合所給的特征線的要求,特點是否突出; ④幾根動勢線在平面上的相互位置關系是否協調。圖34所示為通過對動勢線的設計組合變化產生的新的形態特征。
圖34通過對動勢線的設計組合變化產生新的形態特征易路
在大量形態設計草圖的側面效果繪制完成后,就需要選擇方案深入設計了。在眾多的草圖設計方案中,如何選擇最合理、最理想的一個方案,主要依據訓練者繪制設計草圖時產生的一些想法所引導的方向,其實在畫設計草圖的時候,每位訓練者基本有了一個大致的選擇方向,指導者在遇到請求時可以給予建議,主要原則是啟發并幫助訓練者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判斷選擇。因為當訓練者對于特征線的發散設計能夠畫出很多設計草圖后,需要鍛煉自己對所畫的特征線設計草圖的優劣進行比較和總結。在畫圖的過程中,自己對哪一組線條比較有感覺,訓練者已經有所體會和側重,指導者可以鼓勵他們選擇最有新意并且自己最有興趣設計下去的形態設計草圖方案。確定方案之后,訓練者主要的精力就放到這一組特征線設計草圖方案上去繼續完善。
幫助和啟發訓練者在許多特征線設計草圖中去比較、判斷和確定最終方案,主要應從以下幾點進行評價和選擇:
(1) 最重要的一點即形態特征線設計是否有新意,這是一票否決的因素。
(2) 最原始的3根特征線的特征是否被保留,是否仍然突出。
(3) 新設計完善的特征線的相互關系、各自位置是否和諧,是否有主有次; 幾根線條在協調中是否又有變化。
(4) 幾根特征線是否都具有各自的走勢,整體感覺是否統一。
(5) 新設計的形態整體風格與最初所給的特征線是否相符合。
通過對以上幾個方面的比較,選定特征線設計草圖方案后,就可以對這個方案進行具體的深入設計了。形態側視設計草圖完成后需要用帶明暗關系的透視效果圖來表現所設計形態的立體效果,看看形態其他的方面是否需要修飾,可以試著畫一下其他角度的帶明暗關系的形態效果圖,這個畫圖的過程同樣也是對所設計形態線面慢慢調整的過程。其實訓練者很清楚自己所要表現的形狀的空間形態,但是在不同的角度觀看形態,哪些部位能夠看到而哪些部位看不到,其明暗效果如何表現得準確,這是使訓練者感到困惑的難點。訓練者在初學階段,繪畫基礎不同,有些人能很好地利用素描畫法把形態的光影變化以及形體轉折變化描繪出效果來,而對繪畫基礎差一些的人,可以鼓勵他們用畫網格的方式把形態的形體變化描述清楚,以加強學生對形態的理解。圖35所示為用畫網格的方式描述形態型面變化。雖然與帶透視的效果圖相比,畫網格的方式沒有光影表達效果那么好,但是這樣的畫法能夠把訓練者的想法清晰地表現在紙面上,并且這一步工作對于之后的模型制作也有很大的幫助。
圖35用畫網格的方式描述形態型面變化
進入形態深入設計的階段,還需要訓練者認識到,形態的動勢線條本身是通過兩個面之間的轉折表現出來的。因此,首先要考慮的是面與面之間的凹凸關系。對于同樣的主動勢線,其曲面是凹下去還是凸出來,這應該是形態設計所要表現出來的最主要的造型特征。這個過程中還要想到立體形態的微妙變化,比如一條很明顯的棱線,逐漸減弱直到與兩個曲面平滑過渡。這些型面變化也都可以在畫形態設計效果圖時表現出來。其他還有曲面轉折的強弱關系以及在光影下所形成的明暗關系等。這個時候僅靠憑空想象不能很好地判斷,應該把許多想法畫下來,落實到紙面上進行觀看比較,才能評判這個想法是否合適。當訓練者對形態上各個曲面之間的關系已經考慮得比較清楚后,可以把最終的方案確定下來,用明暗或者是畫網格的方法畫出帶透視關系的形態效果圖,作為制作形態泡沫模型的一個參照和追求的效果。在畫形態設計效果圖的過程中,訓練者需要在指導者的指導下反復對自己的方案進行修改,經過這個反復修改、評價再修改的過程,他們會深刻地記住畫出什么樣的線條顯得有力量,畫出什么樣的線條給人感覺有張力,學會了怎樣突出主特征線,記住了畫線條時要注意回避線條單調的對稱和重復等形式感的原則。
在形態設計過程中想法和設計思維與表達技法相比會更加重要。應該意識到好的想法與設計思維能力是第一位的,這也是將來做出好的形態設計的一個前提,而表達技法可以逐步通過練習來提高。
在選定形態的設計效果圖方案之后,需要繪制形態的關鍵視圖,以制作立體的形態模型。到這個階段,就要開始考慮泡沫模型的實際制作問題了。因為在動手開始切割泡沫之前,必須要有一個形態方案比較精確的三視圖。雖然用美工刀在切割泡沫并形成模型大致形狀的時候,只需要模型三個視圖的最大輪廓線,但是如果訓練者能把完整的三視圖各自的型面變化畫出來,對自己更深刻地理解形體變化有很大的幫助,因為訓練者畫三視圖型面變化的過程就是對自己所設計形態的探討和理解的過程,而可行性的探討和分析也可以同時進行。形態的關鍵視圖繪制過程如圖36所示。
圖36形態的關鍵視圖繪制易路
如果沒有把形態各個視角型面想清楚就開始泡沫模型的制作,很有可能在制作模型的過程中發生失誤,比如把不該磨去的地方磨去了,或者因為拿不準哪個地方應該去掉或減弱,哪個地方不應該去掉而導致效率低下。可能會發生形態的各個面的關系是矛盾的,甚至發生自己所設想的造型在模型上做不出來的情況。用橡皮泥先做一個大致的模型也是一種比較好的實驗方法。對于橡皮泥模型,其更大的作用是在做泡沫模型的時候可以有一個參照,可以幫助模型更快、更好地制作,同時也可以明確自己將要做的是怎樣的一個形態。在捏橡皮泥的時候,訓練者在頭腦中應該對所設計的形態具有了一個清晰的形態概念。如果自己的思路還沒有清晰地形成,即使捏出了橡皮泥模型,很可能也是凌亂、無規律的。捏橡皮泥模型的過程能夠幫助訓練者去直觀地認識所想設計的立體形態的雛形。圖37所示為用橡皮泥制作的簡易模型。
圖37用橡皮泥制作的簡易模型
在形態的關鍵視圖中,最不可缺少的是形態的側視圖和正視圖。在設計訓練初期,訓練者對有些形態是很難想清楚其俯視形狀和后視形狀的,但是形態的側視圖和正視圖必須要具備,否則無法在泡沫上確定模型的基本形狀,從而導致無法制作。
形態關鍵視圖基本確定后,就進入制作形態泡沫模型階段。首先要將關鍵視圖轉換到泡沫材料上。可以采取兩種方法: 一種方法是看著側視圖和正視圖,用鉛筆直接在泡沫材料的側面和正面畫出形狀來,這要求訓練者的繪畫基礎比較好; 另一種方法是將側視圖用剪子剪下來,貼在泡沫材料側面相應位置按住,用鉛筆沿著側視圖紙的邊緣描繪在泡沫上。圖38所示為兩種在泡沫上畫關鍵視圖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