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面說過,中國人不但能“拿來”,也能“送去”。在歷史上的“送去”,可能是無意識的。但是,在今天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既然西方人不肯來拿,我們只好送去了。想要上綱上線的話,我們可以說,這是我們的國際主義義務,我們必須認真完成的。我們必須把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分送給世界各國人民,使全世界共此涼熱。簡短一句話,我們編纂這一套叢書的目的,就在這里。
本書所涉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的學者,基本上沒有到過中國。他們主要的憑靠著傳教士、商人和游歷者對中國的描述,并參照西方版本的中國經典來完成自己的認識過程的。公允地說,傳教士東來,對于中國法律文化的西傳,意義尤大。
季羨林作為一代國學大師,從理論的角度嚴謹地闡述了中國文化與法律千絲萬縷的聯系及其對國外法律制度的影響,語言精辟,視角獨特。
史彤彪 1962年生,山東昌邑人。1981年至1988年在中國人民大學讀法律本科、碩士研究生,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法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理教研室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法律史學會理事。研究領域為法理學、法律史和比較法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