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聞史論青年論衡》由毛章清、陽美燕、劉泱育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北大新聞史論青年論衡》是北大新聞學研究會學術文庫。這是一本以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新聞史論師資特訓班學員為主的一批青年學者階段性研究成果,作為一個學術共同體的研究見證,幾乎涵蓋了近代中國新聞史的各個面向。
陽美燕,女,湖南人,新聞學博士,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副教授,湖南大學輿情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新聞史論師資特訓班第二期學員兼同窗會副會長。研究方向為新聞史、網絡輿情,先后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著有《日本在華酋家政論報紙《漢報》(1896—1900)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毛章清,男,江西人,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助理教授,廈門大學新聞研究所副所長,在職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新聞史論師資特訓班第一期學員兼同窗會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新聞史,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若干,合著有《閩南新聞事業》(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劉泱育,男,黑龍江人,新聞學博士,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新聞史論師資特訓班第一期學員兼同窗會副會長,南京財經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網絡與新媒體系主任。代表作有《治學與治己:方漢奇學術之路研究》(簡體字版: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繁體字版:臺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
第一編 日本帝國與在華宣傳機構
01
陽美燕: 《漢報》(1896—1900)館主宗方小太郎的間諜生涯及其“中國經營論”
03
林鴻亦: 近代東亞電信、廣播領域的國際合作與帝國日本的角色
25
夏春祥:臺灣第一份中文日報考
51
葉 彤: “九一八事變”前后日辦《盛京時報》愛國御侮言論的現象初探
84
涂曉華: 上海淪陷時期“國際新聞”欄目的考察——以《女聲》雜志為例
100
呂艷宏: 戰時日本主流媒體與“李香蘭”的形象塑造及其含義——以《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
為例
112
李杰瓊: 對《實報》創辦人管翼賢附逆經過的探察與思考——管窺半殖民主義語境下民營商業報刊的時代特征
129
毛章清: “以報證史”與“以報求理”——新聞史研究視野下的 “末次資料”
第二編 新聞傳播理念與實踐
157
周光明、孫曉萌:松本君平《新聞學》新探
159
劉 揚: 如何正確對待新聞史經典著作——中國大陸發行的 《中國報學史》版本演變
173
祝 帥:“廣告學”的知識建構及其生成
190
蔣 蕾:新聞口述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
209
鄧耀榮:中國第一位女報人康同薇(1878—1974)
221
陳 冰:《泰晤士報》駐京記者莫理循辭職從政的原因
231
吳 麟: 轉型社會中拓展言論空間的基本路徑——基于對胡適經驗的解讀
246
劉泱育: 民國新聞界“全才”邵飄萍“黨籍問題”商榷之商榷
260
劉憲閣:民立學徒:報人張季鸞在辛亥前后
277
賀心穎:曹聚仁“適然史觀”及其論爭
292
曹立新: 世界變了,何以立報——“成舍我方案”的時空 特色及其晚年遭遇的挑戰
312
第三編 新聞傳播媒介史專題
345
李衛華:康、梁主持之政論報刊與清末立憲思潮
347
汪前軍:再論英斂之時期《大公報》的歷史定位
361
李松蕾: 《大公報》關于日俄戰爭的信源選擇與報道傾向——以1904年1月1日—1905年12月31日新聞版為研究對象
375
李 群: 抗戰時期第二次憲政運動中的《大公報》——兼論近代大眾傳媒的政治參與
395
鄭保國:論《密勒氏評論報》的“公共服務”功能
408
齊 輝:中央通訊社與中國現代新聞業的嬗變
445
王明亮: 國民黨新聞檢查制度源流考鑒——以北伐前后(1926—1930)的穗沙滬漢為重點的考察
460
田 雷:黑龍江地區抗聯報刊研究
483
李 理: 新中國成立初期漢口《大剛報》公私合營模式研究
502
后記
518
福澤對電信的想象與20世紀60年代初期媒體學者馬歇爾·麥克盧漢(HerbertMarshallMcLuhan)所主張的“地球村”(globalvillage)有些類似。不過合并當時日本政府的其他相關公文記錄可以發現日本政府密切關注的議題其實是電信開通后產生的國際電信費收入(外務省調查部,1878)。因為日本加入國際電信系統正代表著日圓與法郎、墨西哥銀元等世界貨幣相互連結交換,象征著日本與西方主導的資本主義聯結。電信世界中不僅商品成了信息,信息本身也成了商品;物質不僅能經由電信系統來進行交易,電信費用的產生也意味著電信系統本身也成為一種交易形態。在這個情況之下,以貨幣為主的交易方式創造出無數相互交錯的時空,造就了近代資本主義的基礎。
關于當時日本加入國際電報條約的理由,可以由1980年的郵政大臣官房電信通信監理官寺島角尾的解釋探知一二。這個官方說法認為,1878年電信中央局在開局前夕,當時擔任工部大臣的伊藤博文除了要求成立中央局之外,也認為應一并加入國際電報條約。所以開局當天雖然仍未正式加入條約,但日本政府為了顯示決心,當天就依據條約的規定來處理外國電報。所以3月7日太政大臣決定加入后,3月15日外務卿寺島宗則就趕緊向俄羅斯大使表達希望俄國政府能夠幫助日本政府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