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文化和醫學兩個角度對道醫的起源進行了探討,條理清晰,邏輯清楚,且很有趣味性。道教與中醫誕生于同一個東方文化的土壤,可謂同源異流。他們都探討人生面臨的重大問題,特別是崇尚自然,倡導天人合一,對人類的健康長壽更為關注。雖然在歷史上科學與宗教曾經勢不兩立,但中醫與道教由于有共同的思想文化背景,都以“氣論”、“道論”、“太極陰陽”等哲學思想為理論基礎,許多醫家都受過道教文化的熏陶,有些道教學者又是有名的中醫,因此《雜病源流犀燭》作者,清代醫家沈金鏊說:醫道通仙道。以內丹術為核心的中醫氣功學,是醫家和道家共同創造的文化遺產,是人類“治未病”,獲得健康長壽的主要手段。本書不但介紹一些著名醫家和道家的成就及其代表著作,更著重闡明一些經過實踐撿驗的,符合科學原理的實用養生方法,例如導引術、吐納術等。發掘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必將對人類的保健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宋天彬,男,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1937年10月出生于遼寧。宋教授運用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等證明中醫理論的科學性。自幼重視氣功養生,主張防重于治,較早提出“致中和”的防治養生觀,以“三調”規范氣功養生學。宋教授多次被邀請參加中央十套“中華醫藥”、北京電視臺“養生堂”等電視節目。宋教授現任國家健身氣功評審委員會委員。他編著并出版有《中醫舌苔圖譜》(198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中文版,1986年出版歐洲六種文字版)、《中醫氣功學》(199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經絡、腧穴、氣功》(1994年高教出版社)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