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師之道 英國伊頓公學校長論教育(修訂版)》是作者擔任校長時期的作品,也是為師多年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經驗的總結。正如他自己在開篇中提起:“這《為師之道 英國伊頓公學校長論教育(修訂版)》算不上教育科學專著,只是我任教期間的些許體驗和感悟而已。若是為師多年卻不思總結得失,實為憾事。對各種觀感品評一番總歸有所裨益。書中文字雖然都是個人私見,達不到科學或哲學經典的高度,但是有些教師或許能感興趣,那些尚未從教卻渴望為人之師的朋友們也會從中受益。”本森先生雖然成書的觀點很謙虛,但論述的話題卻是當時乃至今天為人師的一些經典論斷,比如教師自我的修養、職業素養的培訓、日常的教學活動的安排、紀律的養成等都做了詳細論述,是值得推廣的經典教育作品。
亞瑟·克里斯多夫·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1862~1925),英國的散文家、詩人、作家,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的第28屆院長。他的父親是19世紀末坎特伯雷大主教愛德華·懷特·本森,其舅舅是哲學家亨利·西奇威克。因此,本森家族富有文化和著述的傳統,也很自然地遺傳到他身上。但不幸的是,同樣遺傳在他身上的還有家族性的精神病。他本人患有狂躁抑郁性的精神病,雖然身患疾病,本森仍是一位杰出的學者和多產作家。他曾就讀于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并在1885~1903年間,在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莫德林學院講授英國文學。1906年后,出任格雷欣學校校長。1915~1925年間,他擔任莫德林學院院長。他的詩歌和散文著述頗豐。
自序
走進伊頓公學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教師培訓
第三章 紀律約束
第四章 教學活動
第五章 工作任務
第六章 智育
第七章 創造力
第八章 贊揚
第九章 舍務管理
第十章 體育
第十一章 時間管理
第十二章 休假
第十三章 社交
第十四章 宗教活動
第十五章 品德修養
第十六章 奉獻精神
譯后記